鲁安怀委员:加快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调度智能化水平

鲁安怀委员:加快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调度智能化水平

00:00
04:00

“23·7”极端强降雨给北京的防洪体系带来极大挑战。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民盟北京市委界别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关注灾后防洪体系建设。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影响下,极端暴雨增多、超标准洪水发生风险增大,‘23·7’极端强降雨极端性强。”鲁安怀提出,北京在这次洪涝灾害防御和应对中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薄弱环节。

“如防洪基础设施工程体系不健全,洪水防御保障能力不足;山洪灾害突发性、致灾性强,预报预警难度大;防洪调度智能化水平和监测感知能力不足等。”鲁安怀指出,从海河流域性防洪来说,北京主要承担洪水的“蓄”。

因此在提案中,鲁安怀建议,加快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在重要干流新建大、中型水库等控制性骨干工程,对已建大、中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和清淤扩容挖潜工程;疏挖平原骨干河道,加高加固堤防;提高大石河、拒马河等中小河道防洪标准,加快重点蓄滞洪区规划建设和在建蓄滞洪区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流域区域综合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鲁安怀提出,根据北京的地形地势特点,应推进重点山洪沟道综合治理,科学设定山洪沟道防洪标准。“损毁较重村庄段的沟道治理,可结合‘23·7’洪水标准设防。学校、医院、敬老院、应急避险点以及电力、通信、供水、道路、桥梁、管涵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标准,应通过专业论证,宜在历史最高洪水位线以上。此外,还应深入开展山洪、泥石流叠加情形下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防御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在增加蓄水能力的同时,鲁安怀认为,应该持续开展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提高水文气象监测和重点区域水灾态势感知能力。

具体而言,鲁安怀建议,加密上游山区雨量站,构建重点区域测雨雷达网,完善水文站网,提高关键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加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和多源信息融合应用;通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遥感和地面水文监测等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增强态势感知监控能力,构建卫星话音与视频通信传输网络体系,实现雨水情、工程险情、洪涝灾情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处理,提高重点河道、重大基础设施防洪预报调度智能化水平。

在鲁安怀看来,灾后重建也可以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的机遇。“通过规划建立水库、湖泊和湿地等,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和其他产业发展。此外,洪水下泄后,在清理河沟、疏浚河道过程中,如果自然资源部门能同步跟进,做好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河砂河砾的资源化开发利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