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00:00
21:32

做超能父母,从懂孩子开始。你好,欢迎来到写给父母的《儿童心理学——超级父母训练课》,我是番茄妈妈—金茜。


欢迎继续收听番茄育心的《人生第一步——独立力》课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利于儿童独立力的培养的五大习惯:第一个是尽早让孩子养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第二个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第三个是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第四个是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第五个是帮助孩子养成从小独立学习的习惯。


接下来是《儿童独立力》课程的最后一讲,如何对孩子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分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独立思考能力有什么意义

2、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点有哪些?



经常有妈妈问问我,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自信,一直跟着别人屁股玩,即便有想法、有要求也不敢表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去争取,特别没有主见,怎么破?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了孩子的很多能力,比如社交,情商,领导力,自信心建立等等,但最核心的是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因为他自己不知道应该怎么玩,更别说领着别人玩,所以自然只能跟着别人后面了。


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特别没有主见的成年人,他们表现的唯唯诺诺,遇到重大问题,毫无选择能力。他们总是感觉过的很丧,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独立思考,那么怎么谈得上人格的独立,自然不能为自己争取到公正的待遇。



所以,我们最后一讲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


拿破仑说:“思考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有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掌握人生。


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往往会很有主见,做事不人云亦云,更不会随波逐流,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自信,这也是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那么遇到疑难问题时,因为不依赖固定的路径,就会想到更多变通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培养出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 所以父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那么,为什么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分清,是不是所有跟随别人意见的孩子,都不独立思考,没有主见。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随和,愿意听从和服从他人的决定。他们并不是没有思考,没有主见,而是选择了接受别人的意见,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顺其自然会令他们觉得更舒服。这类孩子和人的相处中,会显得很友善,但是有自己的底线,并且坚守底线;当然,生活也中很多孩子没主见并不是个性原因,而是他们从小就接受家长的教育:“要乖,要听话。”家长什么都帮他们考虑好、决定好、准备好,于是他们也就习惯了放弃自己决断的权利。


说到这里,我又要怪家长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了。父母想要孩子听话的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怕麻烦,比如我家小番茄小的时候很爱臭美,经常要不停的换衣服,怎么劝都不听,很多时候一晚上要换十多套,并且要求配上相应的发型,孩子会开开心心的玩一晚上。


我妈妈就认为,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做这些无聊的事情,说我同意她这样做就是太溺爱孩子了。其实,根本原因是我妈妈觉得这样太麻烦,或者觉得很无聊,所以懒得帮助孩子做,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孩子培养审美的必经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她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是能够得到大人支持的。这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不涉及物质层面的不合理需求,大人不要怕麻烦,尽量给予和支持,如果孩子的想法总是不被支持,或者经常受到批评,那么孩子慢慢就会放弃独立思考;


第二个原因是,大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孩子更正确。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孩子不会或者不善于表达,但是没有谁会比孩子自己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了。


我这里又要提到蒙台梭利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了,大家在这整套课程中,都会反复听到她的思想理论。而且按照她的教育理念指导养育出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指标都完胜各种流派的教育思想。我会在其他的课程中分享此类研究数据。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决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很多幼儿教育学家支持蒙特梭利的这一说法,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6岁前有许多心灵发育的敏感期,比如追求完美、音乐、数学等等都有一个敏感期。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孩子,会对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有着匪夷所思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自发地重复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在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操作和训练,这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一特定能力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要花极大的力气才能部分弥补。


蒙台梭利认为,这就是精神胚胎指引的结果。孩子的行为是源自精神胚胎的声音告诉孩子,他需要做什么。从这一角度而言,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其实都反映了精神胚胎成长的需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我们也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作为成人的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精确的时间表,也就无法主动地操控,而只能由孩子的自发行为去发现。所以我们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这种力量。



更关键的是,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精神胚胎的发育程度。也就是说,精神胚胎在6岁前基本发育成型了。假若在6岁前,父母一直忙于用自己认为“聪明”的想法改变孩子,那么,孩子自己的精神胚胎就没有发育的机会。于是,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国内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认为,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人。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成人如果用过去的经验去指导孩子,明显是无法胜任的,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世界知识更新得太快了、社会变化得太迅速了, “老黄历”越来越不“靠谱”了,那么,我们做父母的何必非要自己的孩子遵从那些未必正确的经验呢?如果孩子都按照你说的去做,怎么会成为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下一代呢?




好了,上面我们说到了一个是孩子“没有主见”的表现要根要多方面来判断,希望大家不要乱贴标签。再一个是,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怕给自己添麻烦,另一个是家长以为自己更正确。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听话”的危害: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中国幼教专家在国外一个幼儿园里看到一个幼儿在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中国专家就问老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老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像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当然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 “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对,是不应该的,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下面的调查研究: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不听话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是非和做出决断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


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的天性好动和鬼主意多,父母应该将其引导到解决问题和探索世界上。比如,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们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那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重点有哪些呢?


第一要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从信任和尊重孩子开始


温尼科特,一位非常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由于她的著作偏专业,出版的利润又十分微薄,所以普通读者知道的很少,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番茄育心的包年书单中找到科普版的精华解读。他在《妈妈的心灵课》一书中提出: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了解孩子的需求,观察孩子的愿望和兴趣,鼓励孩子尝试着自己做想做的事。


这里说的独立的人,就是指孩子有很多选择,但不要由父母包办代替,比如孩子想买一件白色的衣服,但是父母觉得白色不耐脏,孩子又贪玩,很容易把白色的衣服穿成了灰色。如果父母因为这些原因就干涉孩子的选择,或者诱导孩子另作他选,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很多家长都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比如冬天孩子要穿夏装,或者夏天要穿冬装出门,家长一是觉得孩子会生病,二是觉得带出去会很丢脸,经常阻止孩子。小番茄也有过这个阶段,我一般会告诉她,这样出去会冷,一般她都会坚持,那我也不会过多要求,就这样出去好了,等到她在外面瑟瑟发抖,再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外套,递给她就好了。当然,这时我们千万不要神补刀,说:“你看看,我说对了吧!”或者“看你下次还听不听我的“之类的话。让她得到自然结果,是孩子成长,独立思考的最好方式。



再有一个我们要信任孩子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暑假小番茄和表妹去儿童乐园玩,我看舅舅发过来的照片里小番茄居然穿着一件网眼的毛衣,北京可是夏天哦,气温要35、6度呢,小番茄也9岁了,应该知道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了,我想着是不是小番茄臭美,觉得这衣服好看,就不顾是否舒适度去穿呢?回来时我问小番茄:“今天怎么穿着毛衣去玩啊,不热吗?“小番茄说:”这件衣服是我和姥姥一起买的,买的时候说是夏装哦,再有就是姥姥特别喜欢我穿这个衣服,今天吃饭的时候我让姥姥不开心了,我想穿这件姥姥会开心些。“


我听了真得很感动。有时候,我们这些大人自作聪明,去揣测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实际根源上都是不相信孩子。我们要相信孩子都是渴望成长、渴望做最好的自己的。我们也要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充分的选择权,这样孩子才是为自己而活,才可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正如教育家 斯宾塞 所说:“当孩子感到被爱和信任时,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需要父母的爱、尊重与信任。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爱的注视下无后顾之忧。[3]


第二,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


比如,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谦让,乐于分享是一项优良的品质,“孔融让梨”也因此而千古流传,我们甚至会刻意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零食或玩具,以为这样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学会与他人分享。


小番茄英语非常好,她给我讲过一个她看到的英语小故事。我这里和你分享:故事里一个小主角和孔融一样有兄弟姐妹,他的爸爸妈妈也和孔融的父母一样,拿出大大小小一盘梨,让我们的小主角先选,他选了一个最大的,爸爸妈妈就说,为什么不能像孔融一样把最大的让给别人呢?我们的小主角回答说:因为我的确喜欢吃啊,我总不能因为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就撒谎,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吧!


所以,我们把一些成人认为的美德要孩子接受是不合适的,也许你看到这里会担心,孩子以后道德标准低怎么办?其实,一个在正常的,有爱的家庭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道德水平的发展会高于成人,但是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如果在孩子还理解不了分享的时候,强制他分享,就和揠苗助长一样,反倒会影响他正常道德的建立,关于儿童道德水平的有相关调查、实验和理论,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再和大家分享。


而且强逼着让孩子分享,只会让孩子的占有欲更强,因为孩子无法真正拥有一件东西。当对一件东西不能完全是自己说了算时,孩子是无法形成物权意识和独立意志的。


无法拥有独立意志,不能自由选择,孩子就无法形成独立意识。而乐于分享的品质,只有孩子自己完全满足了,才会有想分享给他人的愿望,也才能在分享时感受到乐趣。所以,当我们在引导孩子分享时,要先确定已经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并且是在他自愿认同分享的情况下进行的。


第三,让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发言权。


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比如一起和孩子讨论明天早餐吃什么,一起设计食谱;再到周末去哪个餐厅吃饭,去哪里玩;大到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发展规划,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无论是否可行,对孩子而言都是锻炼的机会,能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还要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独处的空间,是为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准备物质条件。在属于孩子的空间,一切都应遵循孩子的意见,哪怕孩子的做法让人不可理喻,只要不是搞破坏,孩子怎样做,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第四,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环境塑造人,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孩子成长最为有利的是民主型家庭。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不是权威,不会处处掌控孩子,孩子也不必事事听从父母的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尊重的、信任的。当我们时常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对话时,孩子自然也会受到我们的熏陶,遇事商量着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蛮干。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儿童,独立意识强烈,创造性、主动性会很高,善于与人合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意志坚定,而又不失灵活性。此类家庭属于较理想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反的,如果家庭氛围是专制的,父母则在理性控制方面较差,强制性较多,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训诫孩子,慈爱、温暖自然就较少。并且不鼓励孩子与父母有不同看法,过多干涉和禁止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听话。


在这类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子女本人的要求是不平等的。孩子要么变得不会独立思考,创造性受到压抑、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合作性差,俯首帖耳,把爸爸妈妈的话当圣旨。要么孩子会为了反抗而反抗,以至于在与父母对着干的路上,迷失自我。

结语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开始逐步走向独立,父母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对孩子越有意义。


总结



好了,今天我就和你分享到这里。最后,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1、孩子为什么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听话”的危害。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四项重点:一是让孩子独立,从信任和尊重孩子开始;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三是让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发言权;四是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亲爱的你,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至关重要,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马虎不得。这套五讲的课程,我们分别从独立意识、过分依赖、动手能力差、习惯培养以及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对独立能力进行了分析解读。这套课程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建议亲爱的你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回听。希望这个课程能够让你有所收获!感谢你的陪伴!我们下个专题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