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益救援队”队员宫海际:平时开车,洪水中开救援艇

“滴滴公益救援队”队员宫海际:平时开车,洪水中开救援艇

00:00
13:31

35岁这一年,宫海际的人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是一名滴滴司机,每天要开着车行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跑单。

他也是“滴滴公益救援队”项目267人中的一员。加入一年来,他接受了绳索、水域、地震等救援培训,2023年7月,他接到了人生中第一场正式救援任务:在北京房山,宫海际和队友在洪水中开船,转移群众,运送物资。两米多深的水面上,载有骨折村民的船不能行进时,他下水拖着船往前游,心里也害怕,“万一出事被搁在水中怎么办?”

这个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生迷茫之时受感召入伍的青年,一直想做有意义的事情。退伍后,在工作之外,他用另一种方式实现着这个目标。

平时开滴滴,救援时逆行去现场。像宫海际一样热心公益的“滴滴公益救援队”的司机们,在去年7月的暴雨中,分赴北京房山、河北保定,开展搜救及物资转运工作。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首批队员于第二天抵达兰州,在当地应急指挥中心的指导下,赴震区协助开展救援及过渡安置工作。

1月16日,以宫海际为代表的“滴滴公益救援队”队员获得新京报第十七届感动社区人物金奖。颁奖典礼现场,宫海际讲述了加入救援队的初衷,“参加‘滴滴公益救援队’的目的是学习一些救援技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做点事,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洪水中“逆行”

2023年7月29日17时30分,北京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滴滴公益救援群里,队长王长青发了保持“战备”状态的通知,一旦有任务,他们将立马赶去救援。

收到通知的宫海际正在出车,作为接受过培训的正式救援队员,他立即报了名,“学救援的不希望去救援,但真正用得着我们的时候,不能退缩。”

正式加入救援队已有一年时间。2023年夏季防汛期,队伍在北京朝阳公园、潮白河、官厅水库等地开展了水域救援训练,从穿戴装备,到组装船、开船、水上救援等,他们都学了一遍。

暴雨预警信号发出后的几天,雨势不减,房山区窦店镇需要转移群众。2023年7月31日,宫海际开车赶到集合点,和队友们一起把装备装到车上。装备车先出发,他载着三个救援队员紧随其后。路况不似以往,宫海际开得揪心,房山一些公路已经被水淹没,他们不得不绕路。

村里的路也变成河道,最深的地方能到两米,一些低矮处的房屋没在水中。装备车开不进去,他们提前下车,卸下装备,给船充好气,划船进村。

洪水形成激流,宫海际发现这片“水域”和平时训练遇到的不一样:水势更急,水下情况不明,树枝、铁片、汽车等藏在水中,稍有不慎橡皮艇就会被剐坏。

一些村民不愿意离开家,宫海际和村干部一起挨个劝说。雨一直往身上淋,脚下又蹚着水,尽管是盛夏,到了夜里,宫海际只觉得冷。

2023年8月1日凌晨1点,村里偏远的一户还没转移,那是一位骨折的村民。但船发动机出了问题,无法启动。宫海际和一个队友跳下船,他在前面拉着船,队友推着船走。越走水越深,后来,宫海际在水中摸索着游。

在水里的时候,恐惧从没离开过他的大脑。村里还没有停电,宫海际一路都在担心触电的问题。下水时,他给自己鼓了鼓劲儿,“队友就在旁边,他会急救,我倒了他会立刻救我,没事的。”

事后回想起来,宫海际已经能笑着说起这个念头。但在当时,那是他在不确定的危险中,唯一敢确定的事。

2023年8月1日凌晨3点多,转移群众工作结束,宫海际和队友赶回家休整,躺下时已经是早上五六点钟。上午醒来时,他接到新的救援任务,又立马赶去房山区琉璃河镇。那里的一个安置点成了“孤岛”,近四千人被困其中,消防员已经救援了两天,缺少物资。宫海际和队友开一辆船,与消防员的船一起,把水、方便面、面包等物资送进安置点。

夜里,面对着一片汪洋,看不到路,他们不敢走快,只能摸索着往前。一晚上的时间,他们送完了3000多份物资。

与此同时,宫海际的队友们——来自山西太原的一支分队,抵达同样被暴雨侵袭的河北保定易县和河北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当地开展搜救及物资转运工作。

从退伍军人到滴滴司机

截至1月16日,宫海际已经做了2141天的滴滴司机,跑了4200多单。司机主页上,他是解锁了“公益大使”“城市英雄”“拾金不昧”“助老先锋”等“勋章”、评分5.0的“宫师傅”。

他的车很好认:银色七座车前,贴着中国红十字会救援的标志。车里有一个急救包,里面有破窗器、应急保温毯、反光背心、高频哨子等,以便随时开展救援。

开网约车是他的收入来源,公益救援则是他的精神支撑。

年少时,考体校一直是他的梦想。宫海际成长在河北衡水的一个村庄,初中时,他是短跑、铅球、篮球等项目的体育尖子,曾获得多个校园比赛奖项。高一一次打篮球,宫海际不小心伤了脚腕,导致韧带撕裂,影响了他的日常训练。考取体校无望后,宫海际选择了辍学。

梦想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他形容那时的自己“状态低迷”。

2008年,20岁的宫海际在北京一家西餐厅做服务员。能糊口,但依旧看不清前路,他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做些什么。

那年的汶川地震后,他一直关注着现场救援消息,当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个身穿迷彩绿的身影后,宫海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大灾面前有人冲锋一线,这就是英雄。”他觉得,那是有意义的事,他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半年后,他辞去工作,穿上军装,被一节火车厢拉到河南,成为新兵连的一员。新兵连里卧虎藏龙,在体能方面,练过体育的宫海际只算中等水平。

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刚开始,宫海际在班里跑步排三四名,他给自己制定了加练计划,别人都休息了,他依然穿上负重沙袋背心去跑步,最后成了班里第一名。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最终考上了军校,学习修坦克和火炮。

在部队待了八年后,宫海际退伍。

起先,他到北京投奔父亲,做健身教练。因为性格内敛,不擅长推销课程,他转了行。2018年,宫海际注册成为滴滴司机,一开始只是兼职。2019年,妻子怀孕之后,宫海际成了专职网约车司机——这样他能自由支配时间,更多地照顾家庭。

为了多一些收入,他总会跑车到深夜。直到儿子出生后,他才把收车时间定在晚上八九点钟,留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但离开部队后的这段时间,迷茫再次涌到宫海际面前。

“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儿”

直到2022年的一天,他注意到滴滴App上一条招募公益志愿者的信息。

信息源自2021年滴滴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深圳壹基金等公益基金会,为探索企业联合救灾模式而设立的“滴滴公益救援队”项目。这个项目旨在与各地优秀民间救援队合作,通过理论培训、专业技能训练和联合行动实践等形式,支持网约车司机发展急救技能,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努力成为民间救援的新生力量。

目前,该项目已经陆续在深圳、太原和北京组建了三支小队,共有267位司机队员。

当时,宫海际看自己符合“退伍军人”“党员”等条件,便填写了报名信息。之后,他开始参加心肺复苏等科目的线上学习和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线下培训。在掌握了基础救援知识、考取急救证后,宫海际和队友来到地铁站、公园、学校、广场等地宣讲,让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

有一次,一个老太太来跟他请教如何急救。老太太告诉他,自己老伴儿心脏不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自己学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救老伴儿的命。

这件事情更让宫海际意识到,自己做的是真正能帮到别人的重要的事。

2023年1月2日,经过驾驶、基础医学理论的培训后,宫海际和几十位滴滴司机开始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公益行动:支援昌平地区的救护车运力。

开救护车和开网约车不一样,救护车又大又长,车速还得快。宫海际一开始很紧张,在师傅的指导下,开了几次后,逐渐熟练起来。开车之余,他还要帮着抬担架、搀扶病人、做心肺复苏。

这次公益行动开始时,正值元旦假期,看着滴滴司机群里其他师傅“爆单”,宫海际也会羡慕,“做公益也不赚钱,还有危险性,还干这个做什么?”但最后,他想明白了,“因为这是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儿。”

后来,在滴滴的扶持下,他们开始了绳索、水域、地震等救援科目的训练。

万事开头难。绳索救援需要队员利用绳索上升、下降,刚开始学时,他心里害怕,也掌握不好发力点。绳子一摇晃,宫海际就使劲用手拽,原本该用脚的力量配合,结果使的全是胳膊的劲儿。五六天的训练下来,两个胳膊都是肿的。

训练之余,宫海际自己搜来短视频学技巧,也买了书,了解到绳索救援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只要做好安全防护,是不会出事的,才逐步打消了恐惧。后来,北京暴雨中的那次救援,让他有了实战经验,也坚定了他做公益救援的决心。

那之后,宫海际开车带着家人在京港澳高速上行驶,再次经过房山琉璃河镇时,他指着窗外,“我们当时救援就在这儿。”

那一刻,家人仿佛见证了他做的事情,宫海际也成了自己曾在电视中见过的“英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