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有国际主义基因 | 沙青青讲《孤岛岁月》| 繁花

上海为什么有国际主义基因 | 沙青青讲《孤岛岁月》| 繁花

00:00
25:21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沙青青,欢迎来到上海往事。在这个节目当中,我们将通过三本书以及相关的资料,讲述一个上海不为人知的前世今生。最近在互联网上有一部剧非常的火爆,也就是根据金宇澄老师小说《繁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中,讲述了很多上海非常有意思的趣闻和往事。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尤其是它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成为了东亚信息交换的中心,同时也是商贸的中心。在这里,世界各地的人种都会出现,也不会产生违和感。由于有这样一个国际化背景,各方各面的情报组织也会天然地把上海视为一个非常理想的展开情报工作的场所。其中既有英美势力,也有苏联,共产主义的势力,同时当然也有日本人。讲到这样一个时间段的话,我们就绕不开一本非常著名的书——也就是《孤岛岁月》(老版《上海歹土》)。在这本书中,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魏斐德先生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挖掘和梳理,为我们展现了1937年至1941年前后这个时间段,在阴影之下的斗争。在这些斗争当中,有一些故事,直接牵扯到了金宇澄的父亲,同时也会提到另外一位苏联非常著名的间谍佐尔格,而两者之间因为一些隐秘的关系,把故事都牵扯在一起。这也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首先可以提一下金宇澄老师的父亲,他的父亲有过一段非常传奇的经历,他曾经是中共地下党的成员,也为我党在抗战期间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同时也切入进了我们今天提到这本书---《上海歹土》,那段时期的恐怖活动和城市犯罪当中,实际上他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见证者之一。几年前,金宇澄老师为此还曾经写过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名字叫《回望》。在这本融合了自传体、回忆录以及家族史料的小书当中,他对自己父亲的地下党经历有过非常详细的记录和回忆。其中我可以给大家读一段他自己的评价,他提到他自己父亲在抗战期间是如何做地下党的。金宇澄老师曾经这样说道:


“他们这一行有他们这一行的规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从来不谈自己的往事,也许是因为作用不一样,所以说地下工作的重要性也会随时产生变化。我父亲曾多次说,他在1949年差一点被派去台湾。他这样一句话,当时怎么样一个细节,怎么样一个任务和安排,我当时毫无写的欲望,也没有问,问了,他应该也是不答的。他甚至也没有和母亲说过。因此在这本书里,我也只能写这么一句话。”

      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描述,似乎让我们想起了《繁花》中非常有名的这样一个梗,也就是所谓的“不响”。做过如此重要地下工作的父亲面对金宇澄,讲述往事的时候,其实也是不愿多谈。尽管不响归不响,他的父亲围绕抗战期间他的父亲做过很多事情,以及他自己的一些遭遇,其实也记录下来很多很有意思的片段。


       在《回望》当中,也有一些记录,是这样写的:“我父亲曾是上海沦陷时期的中共情报人员,常年西装革履,也经常身无分文。父亲曾经这样说过,他说尽管穿不起西装,但总是还要有七八套不过时的,配背心、皮鞋,秋大衣不可以在冬天穿,弄得不好在过去会被叫做“洋装憋三”。由于他经历过沦陷时期的上海,他每次都会跟金宇澄说,不许吃日本料理,每次提起都深恶痛绝。说“日本饭是最坏的东西”。或许也是因为我母亲讲起过,50年前他曾经将盘子里的生猪血当做番茄酱的原因,以至于每次提到了所谓的日本料理、日本菜,结合到当时他那一段非常痛苦的沦陷经历,让他对日本菜的印象非常糟糕,日本料理最好就不要吃了。


      实际上,金宇澄的父亲曾经跟当时在上海滩非常有名的一桩谍报案产生直接的关系。出事的原因,那个时候,日共的某一个组织在东京暴露了,然后很快影响到了上海这边。某天的深夜,金宇澄的父亲和他的“堂兄”(这里我们打个引号,实际上是他的单线联系人)几乎同时被捕。日本宪兵在同一个晚上抓捕了金宇澄的父亲,以及他那位“堂兄”,被押到了所谓的宪兵司令部,也一直被关押、囚禁和审讯。当时日本警视厅的特高科也曾经派来相关的人员进行审讯,似乎要撬出当时在东京被抓捕的这一群日共或者是苏联的间谍组织跟上海这个小组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在当时的上海,在远东以及东京非常有名的一位间谍人物,也就是苏联最著名的间谍之一——理查德·佐尔格。


       整个事情可以追溯到1939年的11月,那个时候,日本负责反情报和反间谍警示厅特高科开始清查当时日共的残存组织,以及散布在日本境内各种各样的外国的情报机构。在19419月,通过一个很偶然的原因,日本方面发现了理查德·佐尔格小组在日本活动的痕迹,导致日本方面马上开始立案侦查,前后花了7,8个月,一共抓了30-50号人物。其中既有日籍的情报人员,也有像理查德·佐尔格这样的外籍情报人员,所谓的间谍。


       理查德·佐尔德在东京开展工作之前,曾经长时间在中国上海活动,期间也与跟金宇澄父亲这样的中共地下党有过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也彼此互相传递情报。金宇澄的父亲曾经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描述过这样一件事情:1942年日本出了一件震动帝国的大间谍案,苏联著名的国际谍报人员佐尔格,同首相智囊团等重要人物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事情被发现了。结果苏联的情报网遭到了大破坏,日本军方震惊万状,立即在国内外展开大清查,对象是日本国内的左倾人物。1942年,北京、上海也同时开始了行动。日共中有多人被捕,南京、上海受我部领导的日籍共产党员也有被抓捕的。上海的一位,就是我假堂兄,曾经在满洲铁路调查班工作过的同事,此人我也见过面。该日本人被秘密逮捕之后,他与南京方面的一些被抓捕的日方情报人员一同被关押,送回了东京审问。然后,他也就供出了陈和生,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金宇澄,他那位所谓假堂兄的地址。也因此顺藤摸瓜,找到了金宇澄本人。他们两个人在同一天被日本宪兵抓捕。这样一个跨国的间谍案牵扯到了金宇澄的父亲,也导致了当时金宇澄父亲在上海的情报小组,被日本宪兵一并抓获。整个事件引发了非常大的风波。


      事隔多年,金宇澄的父亲回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仍旧心有余悸。然后我们可以稍微拉回来讲讲,导致金宇澄父亲被捕入狱,遭到日本宪兵抓捕的这样的一个苏联的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到底是何方人物,以至于能够牵动当时整个远东的这样一个大的风波。


      理查德·佐尔格,他出生于1895年,算是一个19世纪的90后,他的身世比较有意思。他虽然出生在俄罗斯,但他是德俄混血。他的父亲是一个俄国的石油勘探专家。幼年的时候,随着德国的父亲,他也就回到了柏林生活。也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的经历导致他对于所谓的帝国主义以及极端民主义产生了幻灭,反而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兴趣。甚至曾经加入过德国的共产党。


       在1924年前后,他被苏联红军的情报部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格鲁乌所招募,并开始以记者的身份作为掩护,在欧洲各地活动。由于他有这样一个德意的背景,给予他的活动非常大的方便。同时他也可以出入当时德国驻各地的一些使领馆以及新闻机构。然后在1929年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


       当时莫斯科方面希望他能够以德国记者的身份前往远东,前往上海,展开自己的情报工作,为当时的共产国际以及莫斯科在远东重新建立自己的情报网。在1930年的一月份的时候,他以所谓德意志粮食报道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了上海。当时他入住的地方,是大名鼎鼎的华贸饭店,也就是现在的沙逊大厦那边的华贸饭店。


      他当时用了一个化名叫亚历山大·约翰逊,开始以记者的身份展开各种各样在当地的活动。在此期间,他与中共的情报组织建立了相关的联系,也招募了一大批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各式各样的一些左翼的人物,为他的情报网来服务。同时他也利用自己德国人的身份,与当时驻扎在南京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之间,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国民党方面,尤其是南京政府方面的一些军事上的情报和计划,能够源源不断的供给给莫斯科以及中共方面,为相关的技术做好准备。比较有意思的是,就是在此期间,他在上海建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情报小组,代号叫拉姆扎小组。通过这个小组,他开始在远东地区构建自己的情报网络。


       当时在上海,除了中共的一些情报组织之外,也有各种各样国际的情报机构和人士,有很著名的史沫特莱,他虽然是个美国人,但是他也是以记者的身份,在中国活动,与中共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然后也是通过佐尔格认识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日本记者,叫尾崎秀实。由于尾崎秀实,他在日本国内有非常深厚的人脉关系,透过他,佐尔格也能了解到当时日本的很多对华对苏,以及在远东的一些政策的安排。通过尾崎秀实,佐尔格也将他自己的情报网从上海触及到了日本乃至东京高层的一些决策机构中去。然后在短短的几年中,成功的建构起了一个横跨中日,覆盖整个远东的一个情报网络,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联系。他既为莫斯科方面传递有关日本对苏对远东的一些政策安排,同时也为当时的中共中央传递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军事情报,为相关的一些反围剿工作,做出他自己的一些贡献。其实当时佐尔格他作为以德、意记者为掩护的这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上海滩非常的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活动能力非常强,成为了当时上海各界的一个社交的明星,同时也是因为他自己本人长得也非常的英俊和潇洒。


       我可以给大家讲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当时很多人都回忆过,他是怎么样跟尾崎秀实以及相关的一些人物进行接触的。当时曾经对他有过这样一段回忆,这佐尔格,经常是开着自己的摩托车,驶往日本人居住较多的虹口地区的外白渡桥附近。尾崎秀实经常会在车后的位子上面跟他交流相关的一些情况,然后他们两个人就会开着摩托车在上海的大马路上兜风。


       尾崎秀实讲述新闻,讲述自己的见闻,或者他们在兜完风之后,会跑去一家中餐馆用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境,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长得非常高大英俊的欧洲长相的白人,后面载着一个亚洲人长相的日本人,然后在上海大马路上开着摩托车兜风的情景。谁又能想到呢?他们在这样一个兜风过程当中,会交换一些事关中日两国非常重大的信息情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画面。这也能够体现出当时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都市,非常有意思和不为人知的这样一面。佐尔格它不仅有像尾崎秀实这样的一些日本线人,或者是为他服务的一些情报人员,他也有所谓的中国组。


      之所以要建立中国组,除了协助佐尔格在中国开展工作之外,还有就是他要履行共产国际交给他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各种方式支持当时的中国革命,支持中国红军。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组相关的一些秘密仍未全部公开。我们通过现在已经能够公开的一些情报资料,能够构建出这样一个网络的人员,非常之多,发挥的作用也非常之高。


      实际上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信息或者一些情报也显示,当时佐尔格他这样一个情报小组,以上海为中心,在全国有六个情报站。佐尔格他本人,也以记者和农业专家的身份,环游中国各地。然后向中共通报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对中国革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他也会把当时国民党进口各种各样从欧洲来的新式武器的情况通报给中共中央,结果就是导致了很多武器国民党的部队尚未上手使用,其实红军方面对它的性能都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了。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佐尔格在上海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劳。到了1932年年底的时候,佐尔格再次受命,他要离开上海,前往日本,然后建立他在日本当地的一个情报网络。在这个时间段的时候,他虽然离开了上海,但是他跟上海之间的这种情报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也就是金宇澄父亲所在的这样一个情报小组发挥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回溯一下佐尔格的相关经历,也就能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阶段是怎么展开的,以及金宇澄的父亲为什么会跟佐尔格之间发生这样一种很隐秘的联系。以至于到了上海沦陷期间,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日本宪兵所逮捕。曾经有过一段非常不堪回首的牢狱岁月。


      最后就是讲回佐尔格被捕的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整个被捕的过程是在194110月份。大家可以注意这个时间点。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在珍珠港事件前夕。我们都知道珍珠港事件正式发生之后,导致了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参战。在此之前,当时的上海是处于一个非常奇怪的状态了,也就是所谓的孤岛时期。因为当时虽然日本占领了淞沪地区,国民政府撤退了,但是当时像上海,还存在租界。就换句话说,在日本人的占领和控制之下,还有租界这样一个非常奇怪区域存在。以至于给予当时的上海,还有活动的可能性和空间。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的时候,尾崎秀实以及佐尔格小组在日本的活动被发现了,然后导致了佐尔格本人被逮捕。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前后,日本又做出了对美开战的重要决策。


      实际上在此之前,佐尔格就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向莫斯科方面传递了非常宝贵和重要情报,告知莫斯科方面日本实际上是决定南进了。他们不打算北进,配合希特勒,配合纳粹德国,而是选择南进向美国开战。这样一个情报,实际上,对当时的苏联,非常重要。但是在传递完这样的情报之后,佐尔格他的行踪也被发现了,也导致了他自己的被捕。


      在佐尔格被捕之后,除了牵连到了上海这边情报组同样被被拔除之外,也直接导致了当时的整个上海处于一个非常风雨飘摇的状态。因为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我前面也提到过,它是属于非常奇怪和古怪的这样一个孤岛状态。租界这样一个机构还存在,包括佐尔格这样的情报小组,包括国民党方面的一些暗杀的小组,也在上海这样一个租界窗口期能够活动。


      实际上《上海歹土》这本书,它的英文原名非常有意思,它叫《Shanghai BadlandsBadlands的话,你可以把它译为荒地,然后在中文译本当中,被翻译成了所谓的歹土。歹土,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是一个,歹徒出没之地。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会把当时的上海称之上海歹土时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存在非常奇怪的时期。


      从1937年到1941年,当时的日本侵略军,扶持起来的所谓的汪伪傀儡政权以及外国租界,同时还有国民党政府,各种势力在上海都纠缠在一处,形成了复杂而紧张的这样一种关系,然后歹土也成为了酝酿这样一种紧张关系的一片滋养沃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犯罪事件、暗杀活动,情报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也在歹土上演。如果我们在严格意义上来看,上海歹土这样一个定义的话,实际上更多的是指现在所谓的沪西,就上海的西面,市区的西部这两块地区,更为的明显,也有所谓的沪西歹土一说。如果我们熟悉上海的地理分布的话,你就可以意识到沪西到底是在什么区域。


       如果我们沿着南京路笔直走,南京路的一端是外滩,大家都很了解,非常繁华的外滩,它的另一端,也就是现在上海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标,静安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把静安寺跟外滩连接在一起。如果我们从这个地理角度来看的话,也就清楚了沪西的概念是什么。也就是静安寺以西的这样一块区域,在当时的上海,这一片是属于繁华区的这样一个边界,出了这个边界就是一片歹土。


       这片歹土在当时也被称为是三不管地带,它既是租界管理的边缘,也是华界管理的边缘,同时也是各方势力交错并流的这样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给了各种各样的犯罪,暗杀,以及情报活动一些空间,以至于有了所谓的歹土之说。


      在魏斐德的《上海歹土这本书里面,他也是通过这样一个视角切入,为我们描述了从1937年到1941年前后的这样一个时期。为什么会给上海歹土这样一个空间?同时在这个期间,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像佐尔格的小组情报活动,为什么能够它活动的空间。在这样一片歹土上面,能够孕育出如此多非常传奇和非常黑暗的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在这样一个时期当中,上海歹土又是如何成为了当时上海的一种标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波伏娃的房间a

    老师诚不欺我

  • YuangLiu1

    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署的多项屈辱卖国条约,上海在19世纪末被英,法,美,日等主要西方强盗强行设立了租界,在租界内,各国有权行使行政,司法,驻军等权利。想想香港就是租界,一样的。 租界分:法租界,日租界,英租界,美租界,英美租界后并为公共租界,这些租界区域在现在的静安区,黄浦区和徐汇区,虹口区靠近淮海路,南京路,外滩的中心区域。 除此区域外,在浦西市区的原南市区,以及愿静安区的北部,原闸北区,原虹口区大部都是中国政府所辖统治,被称为华界。

    我是老王的邻居 回复 @YuangLiu1: 你是课代表吗

  • 不吃番茄09

    大师课好是好 就是有点贵

  • 1869086uikg

    鏚沪串串挺户汗衫户汗衫串串串串户汗衫串户汗衫串串串串。…:户汗衫串串串串户汗衫串串串串户汗衫串串串串串串串严承承严

  • 马戏团0412

    所以说斯大林不相信他是有道理的。

  • YuangLiu1

    《上海警察1927—1937》 《上海“歹土”:战时恐怖主义和城市罪恶1937—1941》 《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遗作)

  • 听友339356410

    丢丢丢

  • 1869086uikg

    l:丶丶丶l。丶::

  • 听友399246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