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韭团圆馅:绝迹半个多世纪后重现,花甲老人让传说照进现实

五色韭团圆馅:绝迹半个多世纪后重现,花甲老人让传说照进现实

00:00
10:56

北京大兴区瀛海镇的刘德才第一次品尝到五色韭的那一年,他已经62岁了,在此之前,这个曾经享誉全国的京南“特色”韭菜,只存在于祖父辈们讲述的故事里。五色韭的食用方式多样,韭叶适合包馄饨、做饺子馅,韭茎与海肠鲜虾也是绝配。

在北京众多的老口味蔬菜中,五色韭菜多少是有些不同的:韭菜能生长出五种颜色不在于种质,而是依靠种植者的技艺。推动五色韭菜的回归,看似少了寻访老种子的这道门槛,但只有种韭菜的人才深知其中要面临多少繁复的考验。刘德才2012年前脚刚退休,后脚就迈进了韭菜地,在地里摸爬滚打了7年后,他终于通过了这场技艺的考验。曾经,刘德才一直在想象五色韭的滋味,如今,他终于吃到了自己种出的五色韭,那股滋味,比想象中的风味更浓。

京南特产,曾经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

在自己亲自种出五色韭菜来之前,刘德才从未亲眼见识过这种家乡特产。曾刊发于上世纪的文献资料上说,这韭菜生长于天寒地冻的年底,品质鲜嫩,韭香纯正,同时具备紫红色、浅红色、绿色、黄色、白色等五种颜色,所以称之为“五色韭”。

五色韭是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的特产,瀛海镇人刘德才家曾有几代人种植,但在他的前半生,却从未品尝过五色韭的真正滋味。“新中国成立之前,在瀛海镇有大概三十几户人家都会种韭菜,我父亲也是其中之一,但到了我们这一辈,真正在地里见过五色韭的人就少了。”

刘德才是家里的“老四”,在他的印象中,家里只有年长自己十多岁的大哥,曾偶有机会与父母一起下过地,见过五色韭的“真容”。“可就算见了,我大哥也从没吃过,不夸张地讲,当时很多人可能种了一辈子五色韭,也没真正吃过几次。”刘德才说,听父辈们讲,这五色韭在当时长得很矮,是地里的稀罕物,每次割了韭菜,轮不上自己吃,就要被送往城里出售,自己肯定是不舍得吃的。

尽管能品尝的机会少之又少,可种植者们都知道自己种植的五色韭卓尔不凡——每次割完了韭菜,空气中总弥漫着浓郁的韭香,刘德才听父辈们讲,单单是这抹味道,也是当时市面上各种韭菜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用时7年,62岁吃上第一口五色韭

自家的五色韭菜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停止了种植,那时候刘德才还没有出生,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五色韭菜就成了一种“传说”。偶尔的茶余饭后,逢年过节,家里的父母、村里的老人都会提起这个瀛海镇的“名物”,进过皇宫、名噪一时,而真正尝过、种过的人则越来越少。

刘德才真正开始与这款传说中的特产产生交集,是2009年之后的事情了。说起来有些“自讨苦吃”,那时他在城里做汽修行业打拼了半辈子,开过属于自己的汽修企业,55岁退休回村以后本可以轻轻松松地养老,可听到电视上寻找五色韭菜传统技艺的消息,刘德才就坐不住了。

“当时我转身就问我们家老爷子,现在还能不能种出来,老爷子说技术上没问题,就是做这一行太累,他怕我吃不了这苦。”刘德才说。

其实对于农事,刘德才不是半路出家,甚至对于自己的手艺和技术是相当自信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在农业学校系统学习了四年的种植知识,在村里也当过农业技术员,获得过北京市级的奖项,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到市区里闯荡。

在外半辈子,再回到田间,刘德才在老父亲的指导下重新开始种植五色韭菜。现在回想起来,这活儿确实辛苦:种植的土要过筛,种植前三年,韭菜要养根、韭菜出土了差不多每天都要铺晒土层上面的麦糠,几乎是“手把手”地通过温度的调节,“伺候”着它们生长,让韭菜孕育出了五种色彩。种植对于栽培技术的要求很高,也需要种植者有更多的耐心和付出。

从养根到种出五色韭菜,在老父亲的指导下,刘德才用了差不多7年的时间。2019年这一年,刘德才已经62岁了,终于把小时候一段乡下的“传说”,变成了“现实”。

技术改良,让老口味拥有推广扩种的条件

刘德才把种出的五色韭菜拿给父亲看,“父亲说我种的韭菜,和他的一样,而且比他年轻时种的更粗壮、高挑。”

2019年当割完了第一茬五色韭菜,刘德才终于能够知晓父辈们口中,那让普通品种无法企及的韭菜味道,“除了韭菜味,更多了一股鲜味,入口后几乎没有纤维感,非常细腻。”

也是在这一年,刘德才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的帮助下,引入了强势抗病的韭菜新品种,采用天敌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新技术,逐步解决了韭蛆、灰霉病、蓟马等韭菜病虫问题。传统精耕细作的技艺与现代农业科技完美结合,实现五色韭生产全程不用化学农药,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2022年初,瀛海五色韭成功获批大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这些只是起步。传统技艺栽种的瀛海五色韭操作比较烦琐,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刘德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技艺发扬光大,让瀛海五色韭看得见、摸得着、吃得上,让旧时的“御用珍馐”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要降低管理难度,减少用工量,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种五色韭,让更多的人吃上五色韭”。为此,刘德才积极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农业技术部门开展多项探索研究。通过不断尝试,他成功采用锯末基质替代麦糠,简化了五色韭菜的种植技术,仅此一项就减少人力成本一半以上。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正高级农艺师胡彬告诉记者,五色韭对棚室要求不高,京郊多数温室和大棚都可满足条件,目前最为关键的上色过程也无须反复使用麦糠晾晒,操作难度大大降低,同时,控制五色韭病虫害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也比较成熟,五色韭的栽培技术已经具备了逐步推广、扩大种植的条件。

据胡彬测算,现阶段五色韭菜头刀亩产可达800斤以上,二刀亩产500斤以上,亩均毛收入可超13万元。另外,记者近期也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到,2024年推广站也将把五色韭菜推广至更多京郊园区。

百般吃法,风味比“传说”中更盛

会吃的人,最懂食材对于菜肴的贡献。在烹饪高手那里,五色韭菜可拥有“百般变化”。

北京农学会专家王云长期聚焦乡村餐饮的创新发展,在他看来,重现市场的五色韭菜可以为北京市民的餐桌带来诸多惊喜,“五色韭菜茎长,各个部位的口感其实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韭叶适合包馄饨、做饺子馅,韭茎与海肠鲜虾也是绝配,如果能将韭菜与肉类捆绑搭配,就为肉食赋予了更多的鲜味。”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名优蔬菜专家曹华也告诉记者,五色韭是诸多韭菜产品中的极品,在北京郊区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大兴瀛海是发源地,是多年来种菜高手智慧的结晶,产品色泽艳丽,鲜香无比,许多老北京人称为“菜中茅台”,深受讲究生活质量人群的青睐。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很多人舍不得和普通韭菜一样烹调,只会在特别珍稀的菜肴和饺子馅中撒一层,用以增加香味。

在刘德才这里,就没有这么多花样了。更多时候,当他把少量的新鲜五色韭菜带回家,通常只有两种做法:取一多半五色韭菜和鸡蛋各自翻炒,再合放在一起炒出香味;另一小半,他会放进汤里,给汤再增加一抹鲜味。

刘德才说,这叫“宫廷两吃”,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五色韭的烹调方法,“据说当贡品的时候,皇宫里就是这么做的。小的时候我出生后,家里再没五色韭吃,但即便是普通韭菜,也是这么做的。”那时候,刘德才曾经幻想过,五色韭菜的滋味,现如今半辈子过去了,吃到了自己种出的五色韭,他说这味道,比儿时想象中的风味更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