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生死靠印度?为何美欧国家始终不曾放弃拉拢印度的尝试?

俄国生死靠印度?为何美欧国家始终不曾放弃拉拢印度的尝试?

00:00
15:25

印度,一个人缘好到爆棚的国家。

1962年10月20日,在经过十天十夜的冥思苦想后,百思不得其地的毛主席终于下达了自卫反击的命令,随后早已忍无可忍的数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将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军彻底打回了原形。

印度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挑衅新中国,除了英国留下的殖民遗产被从未经历革命或战争洗礼的印度全盘继承,建国后的印度本身就有咄咄逼人的扩张劲头和敢把青藏高原当自家地的无耻野心。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几乎就是为印度的扩张量身定制。

除了作为所谓“第三世界领袖”的国际地位,具备顶着中立帽子上下其手的客观条件,针锋相对的美苏两大阵营也对印度争相拉拢。

因为英国和美国各论各的亲密关系(美国管英国叫哥,英国管美国叫爸),所以买卖不成仁义在的英国一直对印度“流连忘返”,印度通过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好人缘。

所以,早在印度立国之初,西方国家就为其贴心地贴上了“自由先锋”和“民主典范”的标签,对印度的爱不释手人所共见。

相比之下,苏联则显得更有诚意且在很多方面走到了美国之前。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随即成为主流,因此当印度于1947年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自立门户,面对的是美苏两大阵营的水火不容。

为了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先后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本来将亚欧大陆围堵得严丝合缝。但奈何印度自诩中立和“不结盟”,导致印度洋周边出现巨大空洞,于是急于冲出亚欧大陆尤其是走向印度洋的苏联捷足先登。

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联不仅给予了印度不逊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援助,让印度的万国牌武器中,俄制武器牢牢占据着70%以上的恐怖份额,为俄罗斯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武器倾销地,更在国际社会为印度摇旗呐喊。

尤其是1962年中印战争一触即发之前,由于中苏早已在1959年彻底交恶,因此赫鲁晓夫在国际社会频繁地为尼赫鲁的侵略行径公然袒护。

可以说,美苏的争相偏袒,是印度在中印战争中被揍成偏瘫的重要原因。伴随着印度的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十多万三哥在恒河平原上跑出的非洲角马迁徙队形时而摆成“S”型,时而摆成“B”型,印度在国际社会积攒十多年的威望一朝清零。

尽管战争期间的苏联继续为印度出头,并提供大量武器支援,美国更是应尼赫鲁低三下四的求援,高调派出航空母舰前往孟加拉湾,其它盟友也是有枪出枪,有钱出钱,但印度的失败不可逆转,尼赫鲁也在郁郁而终中很快中风偏瘫并撒手人寰。

不过,即便中印战争将印度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让印度从“准棋手”正式掉到了“棋子”的水平线,更重要的是尼赫鲁公然撕下不结盟伪装让印度在国际社会成为自欺欺人的典范,印度也依然不曾失去美苏两大阵营的由衷喜欢。

毕竟,一个实力尚可的印度,不仅有拉拢并反戈一击的条件,更有恶心中国的共同出发点。

更重要的是,因为印度从未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工业体系,所以印度为实现“有声有色”的“印度梦”,一直有着极其旺盛的武器购买无需求,所以印度是美苏军火贩子的官方指定战略合作伙伴,简称“冤大头”。

因此,中印战争的惨败挡不住印度好人缘的发展。可以说,在人缘这块儿,印度拿捏得不是一般的死,比如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

但问题是,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美苏双方的实力也是此消彼长的。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包括无形的安理会五常席位和有形的核武库、领土及人口等,更承担了苏联的债务和仇恨。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受到了西方国家对苏联一样的围追堵截,“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更是不断挤压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迫使“一路向西”无望的俄罗斯不得不重新捡起武器奋战。

而俄罗斯的奋起反击,换来的是围追堵截的变本加厉,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俄对抗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美国希望自己的盟友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炮灰意识,紧密团结在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周围,共同营造一个让俄罗斯痛不欲生的环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习惯了“中立”的印度当然需要与时俱进,也就是抛弃中立立场,在美俄之间二选一,具体来说就是“弃俄投美”。

印度一再表示“臣妾做不到啊”,但得到的回答永远是:“不,你能!”

为了强化印度向西方看齐的意识,美国充分发挥“盟友成群”的主观能动性,先是日本自告奋勇地砸钱,后是英国老宗主的“苦口婆心”,还有德国的“大爱无疆”,甚至美国都亲自下场拉家常,让印度沉浸在被西方国家爱不释手的和谐气氛中。

那么,为何西方国家执意拉拢“中立”的印度反俄呢?难道是印度真的能决定俄罗斯的生死存亡吗?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印度中立从来都是“权宜之计”

“中立”是印度的座右铭,但印度根本就是个表里不一的国家。

作为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深知“中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印度的利益最大化应该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印度,一边派出医疗队追随联合国军并肩作战,一边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且在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得屁滚尿流时,还拉拢包括参战国菲律宾在内的13个国家发动所谓的居中调停,企图阻止志愿军的反击攻势,给联合国军争取喘息之机,其两面三刀的操作令意大利都直呼内行。

而且在中印战争第一阶段被解放军揍得满地找牙后,尼赫鲁为了找补脸面,迅速扯下“不结盟”的伪装,除了全球海购武器装备,更直接请求美国出兵助阵,其对“中立”政策的“活学活用”令国际社会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是,为改变被巴基斯坦“掐头去尾”的尴尬局面,印度在1971年与苏联签订了准军事同盟条约,高调进行利益捆绑,最终印度在苏联支持下肢解巴基斯坦,彻底扭转了在南亚次大陆的被动局面。

所以,印度中立不站队是假,左右通吃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真。那么既然如此,拉拢印度对俄罗斯反戈一击理论上应该也不是问题,不过就是“加钱”的事。而众所周知,美国从1974年美元石油霸权建立以后,钱多钱少也就是印钞机加会儿班的事。

所以,印度的左右摇摆,让西方国家一直都有将印度拉过来为我所用的想法,毕竟它们始终认为,印度不背叛俄罗斯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一旦西方国家愿意给予印度足够的诱惑,印度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与俄罗斯分道扬镳。

2、俄罗斯与印度确实有过命交情

应该说西方国家为拉拢印度,确实肯下血本而且下了血本,除了层出不穷的武器兜售,技术上大力支持印度武器的“国产化”,在印度最心心念念的“入常”问题上,西方国家也是极尽所能地帮助印度圆梦。

但现实情况是印度在投桃报李的同时,与俄罗斯的关系更加情比金坚,这就让它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难道俄罗斯是你家亲戚不成?”

应该说,印度与俄罗斯不是亲戚,但关系比亲戚还要亲近。

因为苏联除了西方国家能做到的支持印度入常,更在给钱给技术的基础上,大手一挥给印度转移生产线。更重要的是,在印度谋求大国地位的核武器问题上,苏联发挥的作用尤其巨大,影响尤其深远。

所以,印度和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早已穿上了同一条裤子,成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在国际社会传为美谈。

另外,出于对抗共同邻国的需要,苏印关系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心心相印,除了给力的经济支援,两国还结成同进共退的准军事同盟。

为了防止印度倒向西方,苏联在几十年时间里可谓有求必应,除了援助的102个项目为印度提供了1/3的钢铁产量,1/5的发电量,3/5的石油和4/5的冶金设备等,到1979年印度实际使用的苏联贷款为100亿卢布,赠款1.1亿卢布。

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印度的今天,虽然苏联解体后借着卢布跳水式贬值的“东风”,印度只用了300多万美元便还清了苏联时期的100多亿卢布欠款,俄罗斯有感于印度的“白纸还钱”,也贴心地以一个保定驴肉焖子火烧的价格卖给了印度一艘二手航母,并仅仅收取了印度几十亿美元的改装费用。

但苏联栽树,俄罗斯乘凉,俄印关系早已源远流长,印度和俄罗斯不仅有历史惯性,更有深度捆绑,这是印度拥核后看到印度价值才拉拢印度的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不一样。

3、西方国家需印度发挥更大作用

自从英国专栏作家戴维·史密斯提出“龙象之争”的概念开始,印度就更加强化了“中国行我也行”的思想。

而西方国家似乎也在刻意强化中印的对比和竞争并对印度更偏心。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虽然中印两国都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且都曾经历了西方列强的野蛮殖民,但中国在不断沉沦的同时奋起抗争,并最终在1949年推翻了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相比之下,印度则在经历了并不激烈的抵抗后顺势躺平,并最终趁英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才自立门户。

因为印度的躺平如此彻底,所以文明古国的痕迹早已聊胜于无,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用语,印度也得到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青睐。大量印度精英漂洋过海,为西方的生产力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比之下,中国作为黄种人大国,从根本上挑战了大航海时代以来白种人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自然遭到西方国家的群起而攻。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一个革命极其不彻底的印度,是比中国更适合的收割对象。而且相比于中国,意识形态等层面高度雷同的印度更适合作为西方国家在亚洲的代言人。

所以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无论是反华还是反俄,大而不强的印度无疑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棋子。

对于这一点,印度心知肚明但非但不愤怒反而以此为荣。如同印度对200多年的被殖民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样,因为革命的极其不彻底,印度从未形成过独立自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西方国家的思想有着高度认同。

所以,印度更能与西方世界打成一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当然要被西方国家争相拉拢。

只是,印度作为一个发展畸形的国家,如同性能从不稳定的印度国产武器一样,也许它有与西方国家忘记过去不愉快,展望双方新未来的想法,但却根本成不了英国及日韩这样死心塌地的自己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