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斥的都有去无回?为何千百年来,印尼华人的命运如此悲惨?

被排斥的都有去无回?为何千百年来,印尼华人的命运如此悲惨?

00:00
21:04

印度尼西亚,一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国家。

作为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体量并不算小,191.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加上约2.62亿的人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再加上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等国际水道,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价值可谓举足轻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却几乎没有存在感,17508个岛屿的星罗棋布,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万岛之国”,因为光是统治数以万计的岛屿就几乎耗尽了所有的气力,所以印度尼西亚在国际社会表演的时间和机会少得可怜。

但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印度尼西亚却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国家,因为印度尼西亚不仅是世界上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最仇华的国家。

从1740年荷兰殖民者制造的“红溪惨案”开始,印度尼西亚排斥、屠杀、迫害华侨华人的惨剧就层出不穷,比如1945年11月的泗水惨案、1946年3月的万隆惨案、同年6月的文登惨案、8月山口洋惨案、9月的巴眼亚底惨案、1947年1月巨港惨案等。

60年代后,印度尼西亚的排华仇华更加变本加厉,尤其是1965年苏哈托上台后,印度尼西亚的排华行动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排华流血事件发生,而1967年的“红碗事件”和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动”,给印度尼西亚华人造成了惨烈的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更成为苏哈托政府排华仇华最罄竹难书的罪证。

纵观世界历史尤其是东南亚历史,华人作为外来族群,被土著排斥本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从公元前一世纪的大汉王朝开始,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人就开始不断向东南亚移民。

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中原王朝人口出现三次大规模南迁,在加速南方开发的同时,也推动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彻底南移。由于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南方的人地矛盾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口随着长期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涌向南洋,即东南亚。

华人的到来,确实挤占了土著人的生存空间,更与之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土著居民对华人的排斥甚至仇恨不足为奇。

近代以来,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排华浪潮,但像印度尼西亚这种长期有预谋、有组织甚至是政府主导的仇华,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闻所未闻、令人发指的。

而印尼的仇华,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时期。

由于“万岛之国岛屿多”的特点,因此印尼群岛即便很早就出现了文明,也基本是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作为印尼的核心岛屿,爪哇岛的文明自然也引领了印尼文明的前行。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组织大军远征爪哇岛时,爪哇岛上的小国满者伯夷先是联合元军消灭另一小国信诃沙里国,随后又反戈一击,导致元军遭遇惨败。元军撤军后,满者伯夷统一了爪哇岛。

与元朝的矛盾,引发了爪哇岛上针对华人的浪潮,更开了“印尼排华”的先河。

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为寻找香料,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根据“教皇子午线”的划分,葡萄牙一路向东,并先后侵占了马六甲、爪哇等地。

葡萄牙帝国如昙花一现迅速退潮后,荷兰后来居上,并在1596年侵入万丹。

作为早期殖民帝国,荷兰与葡萄牙一样,由于本土的体量过小,难以进行“面”式的殖民扩张,所以它们将殖民重心放在对战略要地的争夺上,比如马六甲,通过控制交通要道谋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不过,更具商业头脑的荷兰还是比葡萄牙更进一步,作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不仅要从葡萄牙手中虎口夺食,更要与紧随而至的英国殖民者展开竞争。为增强实力,荷兰政府在1602年3月将众多在东印度群岛从事香料贸易的公司整合起来,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根据荷兰政府的特许状,东印度公司可垄断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香料贸易共21年,期间政府参股,公司享有铸造货币、任命官吏,甚至有代表荷兰政府与外国签订条约的特权。

虽然英国早在1600年就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但在掌握欧洲3/4舰船的荷属东印度公司面前,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实力根本不值一提。

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很快在亚洲大杀四方,甚至在1624年一路向北窃据了宝岛。

为对抗葡萄牙,荷属东印度公司与英属东印度公司联手,香料贸易按照2:1分成,但随着两家东印度公司矛盾的激化,荷兰将英属东印度公司驱逐出了东印度群岛。

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于1619年将总部设在了爪哇岛上的巴达维亚,也就是后来的印尼首都雅加达。

彼时的荷兰,除利用万丹和马打蓝国等土著政权的矛盾各个击破,最终成为爪哇岛上的地头蛇,荷属东印度公司还通过发达的海上力量在东西方构建起了庞大的贸易网络。

而随着1641年荷兰夺取了葡萄牙控制130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荷兰彻底控制了东印度,葡萄牙则彻底一蹶不振。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随后荷属东印度公司蒸蒸日上。虽然在1662年被郑成功逐出了宝岛和澎湖群岛,但荷兰的侵略势头依然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对东印度群岛的殖民。

虽然在英法等新生代列强的挑战下,“海上马车夫”很快盛极而衰,但由于荷兰依然保持了相对强悍的实力,加上其它列强的激烈争夺,需要东印度群岛作为缓冲,因此荷兰对东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异常稳固。

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技术变革,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武器也不断更新迭代,具备了从“点”到“面”殖民东印度群岛的条件。

但问题是,荷兰始终是一个体量相对迷你的列强,想要在万里之外长期保持殖民统治,人数不占优势的东印度公司就只能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由于海洋的隔阂,东印度群岛各地文明的发展比南亚次大陆更加散装,为荷兰的分而治之提供了绝佳条件。

但问题是,就像东印度公司需要整合起来才能迸发更大力量一样,只有维持东印度群岛的统一,才能降低殖民成本,为荷兰创造更多的财富。

基于这样的考虑,东印度公司开始谋求以基督教作为统一东印度群岛的武器,毕竟当所有群岛的民众都成为“上帝的子民”,其共同的认同必然能推动东印度群岛的统一。

但问题是,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排斥,使东印度公司的宗教推动步履维艰。事实上在东印度群岛成为伊斯兰世界之前,这里曾是佛教的天下。

从公元前5世纪释迦摩尼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创立了佛教之后,佛教逐渐扩展到南亚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并从南北两路分别向东南亚和东亚传播。

相比于中原王朝不断派人到印度取经的艰辛,大量印度商人的顺流东下,给佛教在苏门答腊等东印度群岛的扩散创造了可能。

在此期间,当地华人对佛教的接纳,大大推动了佛教的传播,东印度群岛甚至在7世纪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室利佛逝,并一度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

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后,伊斯兰教开始疯狂传播,随着大量阿拉伯商人的到来,亚奇、巴塞等地陆续出现了大量的穆斯林城邦。

而此时作为佛教大本营的中南半岛也早已被印度教笼罩,所以在伊斯兰教迅猛的冲击下,佛教逐渐式微。

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东印度群岛的传播,最终随着16世纪伊斯兰教立国的淡目王国消灭了佛教立国的满者伯夷,伊斯兰教彻底取得了主导地位。

相比于佛教,伊斯兰教的包容性较差,荷属东印度公司只能通过强制手段才在东印度群岛东部艰难地打开了新局面。

由于难以实现以宗教整合东印度群岛的目标,荷兰开始另辟蹊径,开始在种族方面努力。彼时的荷属东印度公司面对的,除了各自为政的东印度群岛各土著居民,更有不断壮大的华人群体。

相比于懒惰且文明程度长期落后的东印度群岛土著,飘摇过海的华人不仅勤劳,更有开拓精神,这是他们能在当地立足的重要因素。

而相比于土著,华人通过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却缺乏坚实的社会根基。

另外,海外华人虽然抱团却并不团结,虽有经济基础却对政治鲜有兴趣,更不可能与荷兰的资产阶级一样抱团跟政府要价。所以长期以来,华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并不强。

所以,荷属东印度公司才放心大胆地拉拢华人,给予其高于土著居民的社会地位,这引发了土著居民的强烈不满。而华人与土著居民的鹬蚌相争,也让荷属东印度公司渔翁得利。

不过,相比于移民历史源远流长的华人,作为殖民者的荷兰终归是少数派,所以在拉拢华人的同时,荷兰也在不遗余力地打压华人,这种种族欺凌给东印度土著居民树立了极其恶劣的榜样。

再加上元朝之后萌芽的排华传统,华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虽然基督教始终难以反客为主,荷兰语也始终未能成为今日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但因为今日印度尼西亚的文明本身就脱胎于荷兰,再加上近350年的殖民统治,荷兰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已然入骨三分,印尼也越来越成为黄皮白心的四不像,亲近西方仇视东方的习性积重难返。

而华人虽然世世代代在印度尼西亚生活,但安土重迁的乡土精神依然十分浓郁,并始终保持着与中华民族的文脉联系。

相比之下,虽然荷兰用了3个多世纪的时间统一了印度尼西亚,但由于印尼人口超过一半都集中在爪哇岛,更因为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经历了179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到荷属殖民地的蜕变,以及法国大革命及英荷战争等事件的影响,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统治并不一如既往,广大人迹罕至的东部群岛由于很多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被强行拉入现代社会,因此蛮夷习性难改,这又使得印度尼西亚从一开始就比其它东南亚国家更加“野蛮”。

所以华人与土著居民的关系越来越陌生,这种疏远再经过外部势力的煽风点火,必然会引发惨绝人寰的种族欺凌。

1914年一战爆发后,荷兰本土再度被战火蹂躏,其对东印度群岛的统治也岌岌可危,印尼青年组织趁机提出建立一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印度尼西亚,但在殖民主义依然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印尼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声音很快被淹没。

二战爆发后,日本在1942年侵占印度尼西亚,开始了更加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以华人认同荷兰统治为由,疯狂挑起华人和土著的矛盾,大大加剧了两大族群的矛盾,为战后华人的悲惨遭遇埋下了祸根。

为了打击法西斯主义,美国等同盟国长期支持印尼人民的抗日斗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苏加诺、哈达在8月17日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成立共和国,随即“八月革命”爆发。

印尼的独立,引发了列强的极度恐慌,随后英国在1945年9月29日侵略爪哇,在11月入侵泗水,激烈的对抗令当地华人承受了巨大伤亡。

英国撤军后,随即将占领区移交荷兰,荷兰也开始卷土重来,与印尼进行了三次惨烈战争,经过一系列对抗和妥协,双方终于在1949年11月签订印荷《圆桌会议协定》,印尼独立后加入荷印联邦,直到1954年8月退出。

印尼独立后,由于领导人都来自土著,因此殖民时期遗留的排华思想一脉相承,缺乏政治话语权的华人境遇并没有随着印尼的自立门户而改善。

相反,每当国家出现危机,印尼社会就将矛盾对准华人,使得华人的境遇更加尴尬。

虽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人从此有了一个强大的祖国,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海外华人的地位也直线上升;1964年新中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后,海外华人更是扬眉吐气。

但这样的荣耀,似乎并不属于印尼华人。虽然为了对抗马来西亚,印尼对新中国关系密切,但“侨民”问题作为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的重大阻碍,很多华人拥有中国侨民和当地国双重国籍,为侨民的管理增加了巨大困难。而很多东南亚国家也怀疑华人的忠诚度,并成为其排华的重要借口,再加上新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于是解决侨民问题迫在眉睫。

由于当时的新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印尼又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所以解决好侨民问题,是两国关系改善的当务之急。

1955年4月19日,周总理在印尼万隆接见西爪哇侨领时说道:“希望侨胞好好的工作,并把双方关系搞好。”4月22日,经过一系列磋商,两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规定具有双重国籍的华人在两年内可选择国籍。

应该说,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为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铺平了道路,但随着对华友好的苏加诺在1965年“九·三〇事件”的政变中被夺权,印尼局面急转直下,华人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1965年苏哈托上台后,污蔑新中国支持“九·三〇事件”,指责新中国干涉其内政,于是印尼的反共排华浪潮风起云涌。彼时的美苏两极争霸也进入白热化状态,自恃有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撑腰的苏哈托政府有恃无恐,频繁发动反华恶行,我国大使馆更是遭到印尼暴徒的疯狂冲击,人员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

1967年10月“红碗事件”爆发后,新中国组织船只撤侨但无济于事,彼时的蒋介石集团谨记反共反人民的宗旨,与苏哈托政府勾结,蛊惑当地华人不要避难,任由印尼土著对华人大开杀戒,新中国与印尼也正式断绝外交关系。

“红碗事件”造成了大量华人罹难,但苏哈托政府的反华暴行还在继续。西方国家代言人的身份,加上其一心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使华人一次次成为其野心的牺牲品。

虽然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跻身“亚洲四小虎”之列,但薄弱的经济基础、巨大的东西方差距,更因为地方势力与爪哇派为代表的中央政权矛盾丛生,印尼的经济发展始终一言难尽。这样的国家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其元气大伤都是大概率事件。

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更让印尼的经济一夜回到解放前,在社会矛盾再度激化的情况下,掌握大量财富却缺乏政治地位的华人再度在劫难逃,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色五月暴动”。

理论上说,华人作为印尼国籍的人民,无论其命运如何都是印尼的内政问题,但问题是当地除了华人,还有拥有中国国籍的华侨,暴徒在作恶时,看的不是护照,而是肤色,所以华人和华侨的命运是殊途同归的,而华侨利益的损害,是对我们主权和地位的野蛮挑战。

再加上苏联解体后,因为苏联的不复存在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于是苏哈托政府敢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煽动下暴戾恣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尼排华,针对的从来不是印尼华人本身,而是他们身后的中国。尽管国籍上华人和我们分属两国,但将本国族裔作为“要挟”筹码的例子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日裔美国人的各种压制。

所以,印尼排华,本质上印尼政府对新中国的排斥,而华人不过是印尼野心的牺牲品罢了。

再加上所谓纳土纳群岛的领土争端,印尼对新中国的仇视有增无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发展让自己更加强大,毕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实力才是最好的通行证。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东帝汶自立门户后,印尼的野心开始收敛,而随着新中国海上力量的不断强大,尤其是南海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印尼形成了越来越触手可及的影响,所以印尼的反华政客也学会了能屈能伸。

概括过来,印尼排华既有殖民主义导致的反华传统,更有转移国内矛盾,提升中央集权水平的现实需要。再加上西方势力的煽风点火,将矛盾直指中国,所以印尼的排华从未真正停止。

而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印尼终于开始认清现实,排华浪潮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逐渐偃旗息鼓。

但愿这样的人间惨剧不再发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