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意见》的发布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把握其中具体的工作部署?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目标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美丽中国建设已经持续多年,且之前一些文件里已经有一些表述,这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专门发文,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常纪文: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一些文件,譬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到2020年底,《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圆满收官。下一步工作怎么做?结合2020年提出的“双碳”战略,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两个文件,第一个文件是《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第二个文件是《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现在,我们要把所有的工作,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都统筹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大格局之下。打开宪法、党章,都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所以,按照宪法和党章的规定,美丽中国建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目标。《意见》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因此,它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文件,是在前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之上,在前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项综合性、统筹性、全局性的工作。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意见》提出2027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3个时间节点,同时还有“十四五”“十五五”这样的表述。在时间节点上,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常纪文:《意见》的印发是2023年底,那么到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就是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距离2035年还有12年时间,所以可以把它分为几个阶段。《意见》有两种划分方式,在第一种划分中,2027年是第一个时间节点, 2035年是第二个时间节点,同时《意见》又分为“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等三方面目标。“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12年的时间,每五年都是有一些考核指标的,同时也可以把这12年的时间,划分为前4年和后8年。
因为2030年还有碳达峰的考核指标,所以把2027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期,看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怎样,然后再总结经验,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2035年目标的实现。
美丽中国建设要求要把各方面的行动有机协同起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美丽中国需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这种系统化建设理念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常纪文:前期我们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就是系统集成、协同增效的时期。
这就要求要把各方面的政策、行动有机协同起来进行集成创新,从而减少成本,增大收益,形成合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意见》要求全领域转型,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全方位提升,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要求全地域建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要求全社会行动,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
也就是说,必须对症下药,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根本目的。要求全社会参与,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提出国土空间、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4方面要求,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大蓝图中,如何去把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有何关键作用?
常纪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都非常重要。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专门设立了一小部分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所以《意见》突出强调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那么如何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呢?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首先,从空间上要布好局。“明底线”“划边框”就是要求发展方式必须是符合我们国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因此,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不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这种格局既要保护生态安全,也要保护粮食安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这是发展绿色转型要遵守的条件。
其次,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之下,需要具体做好哪些工作呢?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二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
污染防治进入新的趋缓期,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不容易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污染防治攻坚是一个老话题了,在当前这方面的工作比十年前的难度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在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持续推进?
常纪文:污染防治攻坚战永远在路上。因为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不断提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环境安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这意味着,前期通过管控,取得了很大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就。下一步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再深入减排,难度就更大。因为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所以这一回把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制定得十分清晰。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到2035年,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每一微克/立方米的成绩,都将来之不易。
25微克/立方米是接近欧盟的标准。目前来看,我们离28微克/立方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在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既要保护好环境,还要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
污染防治有快速期和趋缓期,过了趋缓期,就有个上升期,之后再进入新的趋缓期。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污染防治成效的上升期,现在进入了趋缓期。所以每一微克/立方米的成绩都来之不易。下一步,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近年来备受瞩目,但人们很难理解与美丽中国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您觉得应该去怎样认识?
常纪文:美丽中国建设不只是环境质量的事情,还涉及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所以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是单一的,那么该生态系统就是非常不安全的、不稳定的,也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方面,设定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
同时,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里面还涉及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所以加强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全面加强整个自然生态的保护,让这种多样性得以恢复,让这种多样性得以发展。
当前要做的几个工作中,首先是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特别是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必须把自然保护地区的面积维持到一定比例。到2035年,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这将为生物多样性奠定一定基础。
第二,在生态修复方面要系统集成,要协同增效。这就要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海陆统筹治理,从而维护生态安全。同时,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监测,让生态系统的格局更加稳定。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会给全国从城市到乡村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常纪文: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点带面,然后在示范试点的基础之上带动全局性的进步。所以《意见》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都被重点提到。
与美丽中国先行区相匹配的,还要加强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建设。特别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让美丽中国的建设扎根到基层,使美丽中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