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大收官3

储光羲大收官3

00:00
21:57

(二) 书写抱负
1 入仕情怀
储光羲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的,他自己在《游茅山五首》中就表现了出来,诗云:“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因此,儒家的积极入仕思想对他有极大的影响。他早年离家入秦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有所作为,而不是碌碌无为,他说:“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前面也说过,他早期对自己的仕途是相当有信心的,在《贻阎处士防卜居终南》中,他说:“犹有昔时意,望君当照车。驱车当六国,何以须潜默。圣主常征贤,群公每举德。此时方独往,身志将何欲。愿谢山中人,回车首归躅。”可见他的志向还不小。但是随着他处世日久,才发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要实现抱负是很困难的。在《秋次霸亭寄申大》中,他说:“无人荐子云,太息竟谁辨。”在《贻丁主簿仙芝别》中说:“高名处下位,逸翮栖卑枝。去去水中沚,摇摇天一涯。”同乡的丁仙芝已经位居“高处”,而自己却仍处“下位”,这对他来说,有一定的打击。于是,他亦然辞官而去,归隐于终南山,遨游于山水之间。虽然隐居,但他的积极入仕思想却丝毫没有减退,他仍然心系官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到君王的重用。
他的这种入仕情怀在诗歌中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如《渔父词》
泽鱼好鸣水,溪鱼好上流。渔梁不得意,下渚潜垂钩。乱荇时碍楫,新芦复隐舟。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沉浮。素发随风扬,远心与云游。逆浪还极浦,信潮下沧洲。非为徇形役,所乐在行休。
此诗通过写渔夫垂钓时被乱荇薪芦等事物阻碍,比喻自己想为国建功立业却为各种复杂人事所干扰阻碍的尴尬处境。
储光羲的这种入仕情怀与陶渊明和孟浩然是不同的。陶渊明前期也是积极追求仕途,而入仕后抱负难展的他选择辞官归乡,从此不再入仕,而是躬耕于垄亩,寄情于山水;孟浩然虽然也求仕,但他求仕失败后,亦然隐居起来,远离宦海,终生没有踏入仕途,一直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储光羲也隐居过,只不过他的隐居和王维一样,都是走那条所谓的“终南捷径”。
2 爱国情怀
自安史之乱起,储光羲的积极入世思想已没有前期那么强烈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爱国情怀。他更多的是关心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一心想入朝为官。这主要是因为他儒家思想中糅合了老庄色彩。所以,这一时期,忠君爱国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同张侍御宴北楼》中说:“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轩后青丘埋猰貐,周王白羽扫欃枪。期君武节朝龙阙,余亦翱翔归玉京。”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即使在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蒙冤受屈之时,也未减退,他仍然念念不忘。《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里说:“瑾瑜颇匿瑕,邦国方含垢。”。他隐于田园之时,也仍然心系着国家,他在《吃茗粥作》中说:“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这多少有点“吃水不忘思源”的味道,但也是爱国的表现。
如果把储光羲的爱国情怀于同时代的王维及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比较,其特点会更为鲜明。王维与储光羲有相同的经历,他们在安史之乱都被俘,迫受伪职。然而储光羲的爱国情怀要比王维强烈得多,王维在被迫受官后,心情极其苦闷,便写诗表示自己对祖国沦陷的一种哀痛。《凝碧池》有云: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但是,在王维的诗作中,除了这一首,其他的基本上是找不到讨贼复国的呼声。相对于陶渊明,储、王二人是相当幸运的,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盛世,尽管天宝末年出现了安史之乱,但叛乱平定后,社会还是基本稳定的。陶渊明则不然,他生活于乱世,而且君主又是暴君。所以,他的爱国情怀是比较复杂的。这与他家世代事晋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他既希望恢复到晋王朝鼎盛时期,又对相继出现的几个暴君极其失望,不断的揭露和斥责他们的残暴统治。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他只好归隐田园,洁身自好、修身养性。可以看出,尽管储光羲处于盛世也如此的爱国,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他的爱国情怀还表现在他的民本思想上。安史之乱不仅让储光羲蒙冤受屈,战乱也让百姓的生活非常疾苦。所以他非常的关心百姓的疾苦生活。从他的《效古二首》其二就不难看出,诗云:
东风吹大河,河水如倒流。河洲尘沙起,有若黄云浮。赪霞烧广泽,洪曜赫高丘。野老泣相语,无地可荫休。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这首诗对苦难中的农民的关怀之情,是如此的感人至深。
3 比兴象征
储光羲田园诗的一个创新之处还在于它把咏怀诗中的比兴手法运用到田园诗中。比兴的手法最早见于《诗经》,宋代朱熹的解释说:“比者,以此物比彼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到了魏晋南北朝,咏怀诗兴起,大多采用《诗经》中的比兴手法,以当时的阮籍开创的政治抒情组诗影响最大。如《咏怀八十首》,大多用比兴的手法,因为他处于一个乱世年代,所以他的这组诗集中反映他对当时社会人生的反思和感想。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吸收了阮籍等人咏怀诗的各种表现手法,要么就是借史咏怀,要么就是比兴言志,把比兴手法和自然景物及自己的思想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平淡朴实的风格。
    到了唐代,标举汉魏风骨的陈子昂,强调诗歌要以寄兴为骨,他自己也效仿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写了《感遇》组诗。连张九龄也作《感遇》十二首来支持陈子昂。储光羲受张九龄的影响,他把张九龄《感遇》组诗中的比兴手法运用到诗歌的写作中,所不同的是,张九龄是把比兴手法运用到咏怀诗中,而储光羲则是运用到田园诗中,这也是他吸收的同时又极具创新之处。储光羲不再以那些琐碎的事物来寄托,而是以整个的田园生活为比兴对象。他在描写田园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把自己失意不平的感慨写到诗中。如《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其十云:
四邻竞丰屋,我独好卑室。窈窕高台中,时闻抚新瑟。狂飙动地起,拔木乃非一。相顾始知悲,中心忧且栗。蚩蚩命子弟,恨不居高秩。日入宾从归,清晨冠盖出。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此道犹不知,微言安可述。
这首诗以四邻和我相对照,引出后面的 “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把“奇树”比喻成那些凭借着门第爬上高位的纨绔子弟。表达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他的这种不平之气,在《咏山泉》中也有表现,诗云:“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诗写的是,深山中的清泉不为人知道,他以清泉被冷落来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他的《樵父词》中说:“终年登险阻,不复忧安危。”写樵夫多年辗转于险途之中,只为谋生,来比喻自己虽然希望受到重用,但对官场中跌跌宕宕还是很恐惧的。《效古》其一云:
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此诗写了因战乱不仅造成的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还造成了家庭的妻离子散,妇女,男丁为了复国不得不服役征战,就连田园山水也遭此横祸:“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他的不少诗作就属于这一类的作品。
三 结语
平心而论,储光羲田园诗的成就,在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中无疑是突出的。储光羲的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的“朴实”精髓。这是因为他能够放下自己士大夫的架子,亲身到田园躬耕,与农家们同甘共苦,因此对农村情况、田家生活有了深切的了解和体会,田园诗歌也比同时代的一些诗人要多一份真实感和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储光羲大量的描写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和农耕事象,如樵父、渔父、牧童、蚯蚓、田乌等。在他描写的这些农民形象和农耕事象中,有一些就连公认的大家陶渊明、王维和孟浩然都没有涉及到,他扩大了田园诗的描写范围。同时,储光羲还创造性地将咏怀诗中的比兴手法应用到自己田园诗中,他在写山水美景和田园风光的同时,加之以比兴的手法,把自己的入仕思想和爱国情在诗歌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应该说,储光羲对中国田园诗的创作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田园山水诗派是盛唐时期诗坛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之一,作为这一诗派的重要诗人,虽然他的地位不及王维和孟浩然,但他以早期朴实自然的风格和晚期战乱的爱国情怀开启了田园诗新的一页,他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爱国者。我们理应对储光羲加以重视,还储光羲田园诗的本来面貌,为更好地继承盛唐田园诗的文学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