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1月9日,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53名民警、164名辅警因公牺牲,4565名民警、3311名辅警因公负伤,共授予一级英模5名、二级英模143名。
在这组数据面前,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重量。和平年代,公安民警可能是付出最多、牺牲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每一次的挺身而出,每一次的无畏逆行,以及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默默守候,都彰显着这份职业的可贵,以及国民幸福安稳生活的来之不易。
其实,在中国数百万警察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默默奉献的一员。他们面对的,并不总是惊心动魄的危情时刻,而是琐碎又繁杂的百姓日常。这些工作,需要专业技巧,需要善良品格,需要坚韧品质,以及一副始终秉公执法、为民服务的热心肠。
黄浦江上的水警法医,每一次从流逝的细节中辨别死因、确认身份、找到真相,需要娴熟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强悍无比的内心;干了37年的老乘警,哪怕要退休了,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民警李东升,坚守一线28年,守护大山“一草一木”;监狱警察唐晶晶,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真诚是打开服刑人员内心的钥匙”的职业精髓;在“中国五金之都”的警界“锁匠”郑晓飞,专攻各类防盗门窗的破拆突入方法,为的是在抓捕行动中,能更快地冲到嫌疑人面前。
这些工作并不如影视剧所呈现的那样,跌宕起伏、声光动人,甚至未免有些单一、乏味,并非所有人都堪忍受。但这就是人民警察的日常,哪怕危险,哪怕孤独,为了百姓,始终要冲在他们之前。没有人民警察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奉献,也不可能有我们安全幸福的美好生活。
时移世易,战火硝烟已经远去,但祖国依然需要英雄拱卫守护。在犯罪现场,在缉毒边境,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在全力守护的山岭上,这些平凡英雄,用自己的热血与汗水,日复一日,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
警察者,“公”字当先,“守”者为要。他们不仅要承受危险与寂寞,还要忍受隔膜与不解。但为了这样一份奉献终生的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坐言起行,皆有所持,一颗赤子之心永不变色。
本期特刊向读者诸君呈现的警察面孔,有一个共同特点——“老”。“老”并非贬义,而是指向着由岁月淘洗出来的深厚业务经验,敦厚的道德品格,更是一种从一而终的奉献精神。坚守一个岗位,当然不必然意味着其精神高贵,但其付出,却值得所有人敬重感佩。
警察这份职业,有苦有泪,有酸有甜,一颗公心,冷暖自知。有牺牲,有负伤,有勉励,有传承,有召唤。国家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是向人民警察致敬,更是向那些勇敢的、坚韧的、甘于奉献的勇者致敬。
在这样的致敬中,我们激荡朴素情感,凝聚法治共识,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