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图片源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材。据《中药药名辞典》,它可以用于治疗瘰疬,乳痈,蛇虫咬伤,疮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又公布了关于土贝母的新发现——其提取物土贝母苷具有开发成抗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药物的潜力。相关研究于2024年1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据悉,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给疫苗的有效性带来巨大挑战,埃博拉疫情的突发性及流行特点严重妨碍疫苗预防的可及性,这些都凸显了抗病毒药的重要性。研发靶向病毒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鸡尾酒”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提高抗病毒效应,同时降低耐药突变导致药物脱靶的几率。
在本次公布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都可以利用细胞晚期内体中的Niemann-Pick C1 作为膜融合受体完成细胞入侵。随后,他们筛选了974种来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发现土贝母苷是针对NPC1的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入侵抑制剂。
具体而言,NPC1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土贝母苷可阻碍新冠病毒、丝状病毒囊膜糖蛋白与NPC1结合,妨碍膜融合发生,进而阻断病毒的细胞入侵,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
研究相关示意图
其实现下已有抗冠状病毒和丝状病毒的药物推向应用,但主要作用于病毒感染的中后期阶段,而土贝母苷是在病毒感染的前期阶段,即病毒侵入细胞的膜融合阶段发挥阻断作用,具有靶向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早期阶段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潜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创新团队博士生Ilyas Khan为论文第一作者,郑永辉教授、步志高研究员和万晓朋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