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密云区在2023年创下了多项北京第一: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市第一,引进京外企业数量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蜂产业规模位居全市第一……
1月4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密云加速构建“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的全域发展格局;深化“生态+”产业发展,推动产学研医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
综合手段保水保生态,多个指标居全市首位
“北京的自来水变凉了?”这一网络词条,在去年八月初成为互联网平台热搜。就自来水变凉的主要原因,北京自来水集团表示,由于夏天汛期,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加大了本地密云水库的取水量,取水口位于密云水库水面以下较深位置。藏在群山中而润泽京华的密云水库,一度成为话题焦点。
密云水库,这座面积188平方公里的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湖,也是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多年来,密云人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成就了这个供千万人随需随饮的“大水缸”。
2023年,密云区实施密云水库周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改善提升森林质量12万亩,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46平方公里;建成32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完善无人机、无人船、三维巡航等全天候执法系统;汇集全社会保水力量参与保水,去年密云水库保水主题教育展接待5万人次。
过去一年,密云区交出了成绩优异的生态环境答卷。密云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满意度、城市绿化覆盖率、湿地面积、水质水量等居全市之首。密云水库保持蓄水量30亿立方米左右高水位安全运行,累计向下游潮白河生态补水17亿立方米,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并稳中向好,主要入库河流潮河、白河持续保持类Ⅰ水质。
密云全区植物达1117种,陆生野生动物479种,鸟类411种,其中国家、市级珍稀野生动植物达287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更加丰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编制生态产品认证地方标准,建成全市首家生态产品体验馆,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典型案例纳入国家发改委辅导读本。
新年的开端,密云已筹划好路径。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齐力介绍,2024年,密云区将开展密云水库水生态本底调查,建立水生动植物清单,守好水库“生态家底”;开展密云水库下游地区水污染防治能力提升项目,为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持续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深化基本无裸露区建设,紧扣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
他介绍,密云区将继续综合运用法规、科技、经济等手段,聚焦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进PM2.5和O3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保持空气质量全市最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净化农用地产地环境。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开展“无废机关”“无废乡村”等“无废细胞”建设。
打造生态富民型样板,建成285个美丽乡村
长城脚下的古北口镇,历史上是北京东北部第一道军事防线。至今,一些墙体上仍保留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痕迹。城下有纪念馆、民宿、饭店和艺术坊。镇里的很多民宿,分布在一条被称为“古御道”的清朝帝王巡视路线的两侧。在去年“五一”假期,这座总人口9400余人的镇子,接待游客六万余人次。
在2023年,密云区发布了“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品牌,全区精品民宿在年底达到252家350个院落,乡村旅游人次和收入保持生态涵养区首位;密云区贯彻落实北京市“百千工程”要求,举办乡村振兴发展大会,积极打造生态富民型乡村振兴密云样板,古北口村、蔡家洼村等10个村入选“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验试点,西白莲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尖岩村、金叵罗村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
拥有青山绿水和人文古迹的密云,在不遗余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密云区建成285个美丽乡村;完成12.1万户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程,率先实现全域清洁采暖,让百姓过上暖心生活。深化1+9+N“组团式帮扶协作”机制,先行开展市级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试点,不断巩固提升“消薄”成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左右。
密云区在推动农文旅融合的同时,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2023年全区完成近7万亩土地复耕任务,建成10.4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及产量任务超额完成,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扎实推进水库鱼、特色蜜、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和特色西红柿等特色农业发展,密云水库鱼实现全域有机认证,蜂产业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密云被列为北京市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
据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数据,2023年,全区西红柿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000亩,收获期7个月内平均日产量在8万斤以上,基本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引进西红柿新品种30个,新技术4项;培育示范镇3个,打造“一园一品”示范园6个;培养家庭农场累计20个、销售大户3个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4个。
密云区区长马新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4年,密云区将围绕“水库鱼、特色蜜、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产业布局,持续做优“密云水库鱼”“密云八珍”等特色品牌,加快打造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蜂、林药、林菌、林旅等融合发展,打造全市样板;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康养、户外运动、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镇;高品质建设“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引人留人的线路场景,实现“百宿兴村”。
发力生命健康产业,完善“科学+城”功能
2023年12月初,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正式在怀柔科学城东区启动建设。从海淀区学院路38号到密云区西统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昔日京郊小镇正在成为锚定世界前沿技术的医学研究原始创新高地。
定位于“世界级原始创新战略高地”的怀柔科学城,地跨密云、怀柔两区,其中密云地块规划范围32.5平方公里。马新明表示,密云区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壮大生命健康主导产业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制定生命健康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举办北京密云生命健康产业论坛,与北大医学成立产业联盟;建成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器、生物医药检测平台、中医药产业园,引入中医大数据云平台,生命健康领域高端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马新明回顾2023年政府工作时表示,《密云分区规划》修改方案取得市政府批复。街区控规编制加快推进,科学城东区、中关村密云园、生态商务区街区控规取得市规自委批复,生命健康科学小镇、体育小镇、大小唐庄王家楼棚改等重点项目街区控规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完成上报14个镇域国土空间规划,溪翁庄、穆家峪、巨各庄、新城子等4个镇已取得批复,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一年,密云区重点功能区建设获得新突破。怀柔科学城东区引领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破解“卡脖子”问题,发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数值模型;中科院4个科教基础设施和清华大学研究平台完成设备安装并试运行;国家水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业务与实验平台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密云;此外,科学城东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云西二路顺利贯通,北京第二实验学校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科学+城”城市形态逐步显现。
新产业要素汇集,招商引资成效也愈加显著。密云区与30余家央企、市属国企、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签约合作,新增企业14273户,增长89.9%;引进京外企业180家,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一批高端要素、高新项目集聚密云。主动融入“两区”建设,新增市级入库项目334个,项目落地率排名全市第三;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29%,居生态涵养区首位。
“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52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蕴育着创新发展的无限空间,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北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建设,北京第二实验学校即将开工,科学城东区正加速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及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承载地,密云正在成为首都东北部高质量创新发展示范区。”马新明说。
2024年,密云区将深化“生态+”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全域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统筹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编制实施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专项规划,发展研学旅行、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新业态;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打造京承经济廊道,延伸发展京承文化旅游发展带,提升联动协同发展水平。
马新明表示,2024年,密云区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科技创新、生命健康等产业,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争在2024年新设外资企业30家;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数字经济企业聚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城市-地区-社区”三级商业消费市场建设,持续优化消费空间布局,加快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开展街区综合治理,完善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水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