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官宣联赛新政: 开放异地转让 允许球队冠名 增加一名外援

中国足协官宣联赛新政: 开放异地转让 允许球队冠名 增加一名外援

00:00
06:30

期待新政能让2024的中超更加火爆

1月3日上午,中国足协连续下发多个文件,明确了新赛季职业联赛的相关政策。通过文件可以看出,改变还是非常明显的,放开了俱乐部异地转让的禁令,允许俱乐部所属球队冠名,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赛季中超联赛各队同时上场的外援增至5名。

早在11月26日的职业联赛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曾释放出了“延续政策,保持稳定”的信号,但鉴于会议上各地提出了不少改革的意见和建议。12月份,中国足协特意向各地方会员协会和俱乐部下发了调查问卷。而最终的政策出台,相比以往有了重大变化,但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朝令夕改”,而应该是建立的“民意”的基础上的。

开放异地转让

在1月3日下发的《中国足协协会男子职业联赛俱乐部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及股权转让规定》中,明确了将开放异地转让。职业足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但过往的中国职业联赛中出现了很多 “流浪”的球队,由于没有“根儿”,生存往往也变成了“苟活”,也影响了联赛的稳定。为此中国足协7年前出台了禁止异地转让的政策。

然而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不少俱乐部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通过股权转让异地搬迁,以寻求更多的支持,自然又成了一条生存之道。在此之前,有关开放异地转让的呼声就日渐高涨。中国足协此次解除了禁令,也给了俱乐部更多选择空间。而为了尽可能保持稳定,文件也规定完成变更的俱乐部“原则上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变更注册会员协会”。

允许球队冠名

2020年底,中国足协强硬推行的俱乐部中性名政策曾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被认为是导致职业联赛陷入危机的导火索。生存困境中,通过出售冠名权来增加收益,改善经济状况,也成为各俱乐部的共同呼声。

此次出台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允许俱乐部可在2024-2028 赛季期间对所属球队进行冠名。不过球队冠名权的放开并不意味着俱乐部中性名政策的改变,文件明确规定,参加职业联赛的球队全称应规范为:“俱乐部全称+所冠名称+队”;简称应规范为“俱乐部简称+所冠名称+队”。以河南俱乐部为例,如果新赛季一线队的冠名权顺利售出,将会以河南足球俱乐部XX队的名义出战中超联赛。同时文件也对冠名企业或品牌做了详细规定,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所冠名称应使用汉字字符,应为企业或品牌名称,不包含商品或服务类别、组织形式等;不得出现集团、公司、企业等词组,且应符合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相关要求;俱乐部所属球队不得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的冠名;不得接受博彩、烟草等赞助商的冠名。同时规定一支球队仅可接受一个赞助商的冠名;不同俱乐部的球队不可被同一赞助商冠名。

中超可上5名外援

在当日公布的《中国足球协会关于2024赛季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球员转会注册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了中超、中甲本赛季的第一个转会窗口将于1月4日开启,截止日期为2月28日,夏季转会窗口时间为6月17日至7月15日。国内球员方面,各级俱乐部新转入人员均没有名额限制。最重大的变化在于外援,中超和中甲联赛每场比赛每队可上场外援均增加了1人。中超的具体规定为全年累计注册外援不得超过7名,第一个转会窗口期可注册外援不得超过6个,每场比赛同时可报名外籍球员最多为5 名,上场最多为5名。即从去年“7654”变成为“7655”政策,中甲方面,则是由去年的“4332”变更为“4333”。

虽然上场外援名额只是多了一个,但影响却是非常大。最直观的就是会增加俱乐部的成本,毕竟在过去两年联赛中连外援名额都用不满的现象并不鲜见,新政的实行更有利于资金雄厚的俱乐部,但同时也对各俱乐部的引援工作有了更高要求,能否引入位置、特点、能力与本队高度匹配的高性价比外援,会直接影响球队的成绩。此外,这也会进一步挤压国内球员的生存空间,队内竞争会更加激烈。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外援数量的增加也会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更利于吸引观众,提升关注度和商业价值。此外,在亚足联政策改变,亚冠联赛名额增加,亚洲各国也纷纷增加外援名额的背景下,中国足协此次的调整也算是顺势而为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