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万物的本质,即是原子与虚空 | 周国平讲西方哲学史

德谟克利特:万物的本质,即是原子与虚空 | 周国平讲西方哲学史

00:00
16:21

一、本集大纲


二、逐字文稿

        这一讲我给你讲希腊自然哲学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370)这个名字是大家熟悉的,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他被称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生活的年代实际上不属于希腊哲学的早期,他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人,苏格拉底只比他小几岁。但是,因为他的原子说在希腊自然哲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历来的西方哲学史都把他放在希腊早期哲学这个阶段来讲。



【行万里路,著万卷书】


        德谟克利特出生在邻近伊奥尼亚地区的阿布德拉,性格平和开朗,活到了90岁,在古代是相当长寿了。古罗马哲学家常常把他和赫拉克利特相对照,称赫拉克利特是“哭泣的哲人”,而给了他一个“欢笑的哲人”称号。他的生平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行万里路,著万卷书。

        先说行万里路。他非常好学。当时希腊是在波斯的统治下,他的父亲是波斯王薛西斯的朋友,而他却说:哪怕只找到一个因果性的解释,也胜过做波斯人的国王。兄弟三人分财产,最少的一份是现金,他要了这一份,为的是可以用作旅资。在同时代人里面,他游学最广,在埃及向祭司学几何学,在波斯结识星相家,在印度和苦修者交往,足迹遍布欧亚大陆。他到过雅典,但在那里默默无闻,见过当时已名声显赫的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好像没有注意到他。可以想见,他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

        再说著万卷书。在同时代人里面,他不但游学最广,而且著述最多。从留存的书目看,他研究的领域包括哲学、伦理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动植物、地理、历史、音乐等等,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可是,他的全部作品都失散了,流传下来的只有260条真伪存疑的道德格言。这和希腊早期哲学家著作的失散不同,他不属于早期,只比柏拉图年长三十几岁,而柏拉图的大部分著作都流传下来了。据说柏拉图特别嫉恨他,曾经想把能够收集到的他的著作都烧掉,但做不到,因为当时已经广泛传播。柏拉图的著作里几乎提到了当时所有的哲学家,但没有一处提到他,在反对他的地方也不说名字,可见大哲学家也难免有阴暗心理。令人痛心的是,柏拉图做不到的,岁月做到了。现在我们对德谟克利特思想的了解,主要借助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转述。


【原子和虚空】


        在本原问题上,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可以说尽人皆知了,就是原子说。在他之前,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思路是在质料中寻找万物的本原,他摆脱了这个思路,超越了看得见的物质形态,对本原做了更高程度的抽象。原子说的基本内容可以这样来概括: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微粒,它的特点为不可分割、内部没有空隙、性质相同,万物皆由原子构成,因为原子的形状、次序、位置不同,万物显现出不同的性质。为了让原子有可以运动的空间,德谟克利特把虚空算做了另一个本原。

        两千多年前,在不可能做任何相关实验的情况下,对物质的结构有这样天才的猜想,真是令人敬佩。事实上,直到一百多年前,原子说在物理学中仍然占据着支配地位,科学家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对它进行验证、细化和充实。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尤其在量子场论诞生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根据我的粗浅了解,主要的改变是:一、原子并非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原子中可以分割出电子和原子核,而原子核中又可以分割出质子和中子;二、作为构成物质最小单位的基本粒子有许多种类,现在已经发现的有62种;三、所谓基本粒子也不是一些稳定的物质微粒,它们实际上是微观世界内部因为能量场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些共振,因此呈现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属性,而就粒子本身来说,则不断经历着产生和消灭的过程;四、微观世界的空间中布满了能量的微小涌动,不存在彻底的虚空。

        总之,深入到物质世界内部去看,我们会发现,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物质粒子和虚空,真正存在的是能量的连续的、永不停歇的涌动,是一系列的振荡,世界不是由物质和实体构成的,而是由关系和事件构成的。


        现代物理学所描绘的这个世界图景,更接近于赫拉克利特说的永恒的活火,一种永不停歇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而不是德谟克利特说的由坚固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坚固的物体世界。不过,尽管如此,德谟克利特依然是伟大的,他的原子说最早开启了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思路,现代物理学则是这种探究的最新成果。


【不可知论】


        历来讲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不讲他的认识论,可是,在我看来,他在认识论方面所做的思考,其价值不亚于他的原子说,所以我要专门讲一讲。在认识论上,他是一个旗帜鲜明的不可知论者。我们的教科书告诉我们,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是错误的。如果你真想学习哲学,就必须丢开这类教条。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进行质疑和批判的考察,恰恰证明一个人具备很强的哲学反思能力,到了西方近代,这种质疑和考察导致了哲学的巨大转折。在西方哲学史上,德谟克利特是最早进行这种质疑的哲学家之一,这位号称古希腊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以及所能够认识的范围,实际上是充满怀疑的。他的例子表明,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同时可以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我们不能根据唯物和唯心的标签对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作简单化的理解。


        德谟克利特对人类的认识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质疑。

        第一,感觉不能反映事物的真相。他说:我们实际上丝毫不认识任何确实的东西,只认识那依照我们身体的结构而变化的东西。又说:对同样的对象,许多动物得到和我们根本不同的感觉印象;甚至同一个人,对同样的对象也不是总有同样的感觉印象;要决定其真伪是不可能的。这些话已经触及认识论中的一个大问题:感觉是我们接触外部世界的唯一途径,而感觉是受身体的结构支配的,我们无法确定感觉所提供的东西与外部事物的真相是否一致。我们不妨设想,如果人类的身体结构和感觉器官是另一种样子,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也一定会是另一种样子。

        第二,语词与事物的真相没有关系。他说:对事物的命名是约定俗成的,不具有自然的性质。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他提出四个论证:不同事物可以用同一名称指称;不同名称可以用在同一事物上;名称可以改变;可以没有名称。这个论点触及了认识论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即语词与事物的关系问题,语言能否表达事物的真相。

        第三,凭借理性不能把握事物的真相。古希腊哲学的主流倾向是相信凭借理性能够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德谟克利特对此也提出了质疑。他说:颜色是从俗约定的,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前三句的意思是,色和味是从俗约定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后一句“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是他凭借理性做的判断。说了这一段话之后,他又让感官用下面的话来反对理性:“可怜的理性,在把你的论证给予我们之后,你又想打击我们!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意思是说,理性做的这个判断,凭感官所感知的现象是做不出来的,但是理性做判断的根据只能是感官所感知的现象,这里存在着一个悖论,所以说理性的胜利就是它的失败。我据此推测,在相当程度上,他自己也只把原子说看作是理性构建的一个假说。

        综合上面三点,他的结论是,事物的真相隐藏在深渊之中。他明确地说:“要认识任何事物的实在本性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我们丝毫不知道什么,因为真理隐藏在深渊之中。”

        我们把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都算作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实在认识论上,这两人也是相反的。赫拉克利特既相信感官的证据,认为变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又相信逻各斯,对理性的力量没有怀疑。后来的西方哲学史表明,英国经验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持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立场,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者都相信凭借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的本质,这个分歧在古希腊就已经开始了。


        这三讲我讲了希腊自然哲学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下面两讲我会给你讲希腊早期唯心主义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的哲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行香子Frances

    性格在心理学是就是人格的同义语吧。建议周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回答下听众提问。被回答的提问者可以有和周老师见面的机会。

    风华正茂的老头子 回复 @行香子Frances: 我的观点是性格只是命运的一个条件,生长环境,运气这些外界的东西共同决定了命运,而且能认识到外界反而更重要,就像曾经的恐龙遇到小行星就灭绝了。

  • 真心真诚_88

    重新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质感

  • 海燕PHY

    周国平老师好!

  • 此时我在

    没有终极真理,只有永恒追问。☕️

  • 听友496578767

    \嫁接杂交基因条件可改进

  • 听友371464193

    同意远树权

  • 听友496578767

    嫁接杂文条件基因可改进力

  • 远树树

    德谟可利特最早认为世界是有原子构成的。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不可认识论。感性不能表达真相,理性也不能。这不是说我们永远不能理解一切?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