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一场坚持30多年的奔赴

向绿而行,一场坚持30多年的奔赴

00:00
05:26

2023年,备受期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经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发布,终于为全面启动做好了准备。

为了深入解读这一机制的运行原则,领会这一机制的战略考量和政策用心,推动全社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减排活动中去,日前,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联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共同推出主题为“‘碳’路未来,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就CCER机制相关背景进行了解读。马爱民系统梳理了30多年来的全球推进和中国探索,指出这一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现实需要和有效路径。

背景一:国际实践

气候规划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就受到全球的关注,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长期努力。30多年来,全球先后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多份重要的气候文件。《巴黎协定》确立了长期目标,“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并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碳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实现净零排放。《巴黎协定》出台标志着以规则谈判为主的气候治理阶段逐步走向实施落实目标为主的阶段。

背景二:中国探索

我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长期努力。

2007年,第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2010年的行动目标,核心内容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相对较间接的减排行动。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中国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2015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递交了国家文件,提出我们国家自主贡献的主张,指出到2030年前后,争取实现碳排放达峰。同时,还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森林覆盖率等具体指标。2020年9月22日,中国进一步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实际上是对2015年提出目标的强化和升级。

背景三:全国碳市场发展

在国际国内碳减排的背景下,需要有效的政策工具来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国内外一些实践表明,市场机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2011年启动了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建设,2012年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不断地发展、完善、改进。

背景四:“双碳”战略实施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后,行动节奏明显加快。2021年7月16日,我国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以地方碳市场经验为基础,并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出的我们自己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于自愿减排市场,2021年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通知》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额分配管理。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个文件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自愿减排市场,但“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际上,在全国碳市场免费配额的前提下,只能将碳汇纳入自愿减排市场。上述文件虽然没有直接讲,但是隐含了自愿减排市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