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躺平”,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觉丨九派时评

干部不“躺平”,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觉丨九派时评

00:00
03:33

近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公示了一份“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文件内容显示,该名单是根据《南山镇躺平休闲人员和末位鞭策人员处理规程》精神,通过谈话调研、民主评议、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审定等工作环节,经镇党委研究确定的。

评选“躺平式干部”是一种反向约束,近年来多地开展了类似的工作。评选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旨在遴选典型的工作作风问题,和存在工作作风问题的同志。这可理解为作风专向整治工作的一种创新。

但首先,工作作风问题的整改需要从个人的自觉意识出发。为官要担当,干部要干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担当与干事,是内心上主动的,是行动上积极的。内心的开关扭不过来,思想意识上的懒惰解决不了,干部很难“站”得起来。

“躺平式干部”以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损了形象、伤了民心,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一种典型表现。将这种作风问题和表现“画”出来,“躺平者”就有了自我对照,就像为人行事有了一面镜子。有些领导干部对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习焉不察,有了作风问题的精准“画像”,他们就再也躲不过了。将作风问题存在的典型表现“画”出来,正是作风建设靶向施治的一种好方法。

但把作风问题“画”出来,不等于“评”出来,不等于“公示”出来,“画像”不是一种惩戒。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批评党八股现象,对党八股列了“八大罪状”,但没有具体“安”到哪位同志身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四风”为突破口抓作风,抓住的是“思想转变”这个关键。

改作风,最重要的是改在思想上,改在学习上,最终改在实践上。譬如“躺平”到底怎么算,标准具体怎么定,很多时候是很主观的,并非有一套标准化的评判依据和程序。“躺平者”想“躺平”,总有“躺平”的办法,正如形式主义总有变换和伪装,思想意识根子上“躺”了,仅靠惩戒式手段是“扶”不起来的。

干部“躺平”,也有主客观原因。客观上,需要理顺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让有位者有为,进而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主观上,要从思想意识深处强化领导干部的个人自觉,从思想、作风、纪律、工作各个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惩也是为了治,这一切最终是为了推动每位干部都向更高标准努力。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