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新开大型商业设施240万平方米,15个传统商圈提升

北京今年新开大型商业设施240万平方米,15个传统商圈提升

00:00
12:51

12月3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2023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绩单”。这一年,北京市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实现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稳中有升。全年北京新开大型商业设施240万平方米,完成了崇文门等15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任务,新落地西三旗万象汇、丽泽16号、五棵松万达等项目,均衡全市商业设施布局。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9.4%,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达55%,社零总额、网络零售额增速较年初恢复速度均快于全国。

今年市级会议专项部署消费工作40余次

今年以来,北京依托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市级会议专项部署消费工作40余次。对标商务部五大维度72项评估指标,持续优化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1月10日,第190次市政府常务会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工作进展及2023年工作要点。会议指出,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抓实抓细促消费工作,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和消费回暖。

2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调研。他强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培育和促进新型消费,提高供给质量,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2月28日,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启动活动在前门大街举办。首届京津冀消费季统筹三地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标志性主题消费活动、发布一批京津冀旅游线路、举办一批新兴体育赛事活动、推荐一批特色美食、推出一批展会活动、推出一批特色消费场景、推选一批城市“伴手礼”、发放一批专项消费券,举办千余项促消费活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首都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7月26日,北京市召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周年新闻发布会。经过两年的培育建设,北京在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方面稳中有升。

商业设施加快补齐,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近两成

落实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北京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全年新开大型商业设施240万平方米,完成崇文门等15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任务,新落地西三旗万象汇、丽泽16号、五棵松万达等项目。

扎实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列为全年民生实事任务的82个便民生活圈已全部完成。1月至11月,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到22亿人次,同比增长19.1%。

8月1日,北京出台商业步行街支持政策,首开LONG街、门头沟檀谷等特色商业街相继亮相。

同时,持续深化传统商圈改造提升行动。9月16日,THE BOX正式营业,通过片区联动方式打造城市更新改造典范,布局多元融合网红打卡地。12月30日,位于王府井的喜悦购物中心焕新亮相,为百年金街新添一座主打国潮体验的新国潮购物中心。

商业设施新空间也在不断拓展。1月6日,DT51亮相,为消费者提供时尚生活方式新选择;3月17日,中骏·世界城打造城市TOD创新商业综合体;5月19日,西三旗万象汇开业,打造24小时餐饮服务空间。

首店总数超3600家,老字号年销售收入近1800亿

围绕首店、老字号和新消费三个领域不断完善首都消费品牌矩阵。首店方面,持续繁荣首店首发经济,1月至11月新落地品牌首店864家,首店总数超3600家。老字号方面,新认定第八批北京老字号15家,老字号总数达244家,年销售收入近1800亿,实现“九成触网、七成直播”。新消费品牌方面,形成300余家新消费品牌企业库,领跑智能科技和国潮玩具本土品牌赛道。

5月26日,“2023全球首发节暨硬科技嘉年华”在中关村壹号正式启动,搭建“1x4xN”活动体系,推出“北京首店地图”,举办N场新品首发、首秀、首展、首演系列活动,为国内外品牌搭建首发首秀展示平台,持续打造品牌消费新地标,引领时尚消费新潮流。

9月12日,北京市印发《进一步促进北京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四个方面,通过十大行动,30项工作举措,四个保障措施,全面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计划到2025年,示范创建“中华老字号”达到130家左右;统筹推进“北京老字号”认定,达到300家左右。建设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北京老字号博物馆,鼓励市场主体自建博物馆,培育10个左右北京老字号集聚区。九成以上老字号企业实现“触网”,七成以上开展直播销售。

出台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带动消费超60亿元

3月21日,发布《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鼓励北京市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对符合条件的旧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进行8000元至10000元的补贴,进一步促进北京市汽车消费增长,优化汽车结构。统计显示,出台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60亿元,带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分别增长12%、43.8%。3月22日,发布《关于支持二手车扩大流通和经销发展的通知》,对北京市二手车扩大流通和经销发展业务给予支持。

同时,联动百余家家居企业开展家居焕新节,“京彩·绿色”消费券核销100万张,带动绿色智能商品销售超50亿元。认定潘家园、新发地等首批“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13家,头部企业交易额占全国直播电商比重过半,累计培育3批15家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跨境电商体验店10家。

全市共开展营业性演出4万余场,覆盖观众逾千万人次

加速转化服务消费资源优势,1月至11月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3.7%。累计评选北京网红打卡地300个,“北京礼物”达922件。依托“双奥之城”优势,持续引进国际体育赛事52项,开展射箭公开赛等新兴赛事500余场。

新布局国际学校24所。互联网医院数量达62家。成功举办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京港洽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积极顺应居民消费由单纯购物消费向沉浸式、场景化、个性化消费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促进融合消费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场景布局。

1月至11月,全市共开展营业性演出44701场,覆盖观众达1064.7万人次。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123场,观众超1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7亿元。“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先后有百余部精品剧目和影片在线上线下进行展演、展播、展映,总观看人数超3800万人次。

全年共发布京畿长城风景道等114条“漫步北京”主题旅游线路。12月,连续启动冰雪消费节、冰雪运动消费季等系列活动,发布“2023北京冰雪消费地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线路,发放冰雪消费券、体验券8万张。

全年新增4个国家级文旅和体育项目。据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北京3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分别是北京隆福寺文化街区、石景山首钢园、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和旅游景区。据体育总局年度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北京温榆河公园入选。

大型营业性演出等办理时限压缩超80%

推动优化消费营商环境51项任务全部完成,创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

1月30日,北京出台实施《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清理制约企业发展不合理的限制,坚持不懈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大型活动“一件事”改革等工作,将大型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活动办理时限压缩超80%。咖啡厅等40个行业“一业一证”全部上线,完成改革任务。

7月11日,北京优化热门景区门票预约服务,95%的旅游景区不再实行预约。全市离境退税商店1058家,“即买即退”试点商店14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9月1日,发布实施《北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及预收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其中明确规定,预收资金余额达50万元规模的经营者要在商务部门强制备案,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权益保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