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越南头号军事人物,9个师布防解放军,28天从自信到毕生难忘

他是越南头号军事人物,9个师布防解放军,28天从自信到毕生难忘

00:00
12:55

武元甲,越南人民军开创者、开国将军。在越南独立战争和统一战争期间,指挥越南军队打了很多重要的战役。在越南,他绝对是响当当的大将军!

然而在中越战争中,这位“名将”却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滑铁卢”。

1979年,这位“威名赫赫”的将军,指挥越军与解放军短兵相接,谁料,短短28天的时间里他就被打得怀疑人生。

对于这次战争,这位将军部署9个师的兵力,本来信心十足,但战事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战后,他不由得叹气感慨:这场战斗让我毕生难忘。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武元甲到底是怎么从“嚣张”到“自闭”的?

武元甲失算了

1979年2月,中越边境战斗打响时,越军总司令武元甲闻讯有了笑意。

他突然觉得有点兴奋,准备了这么久,终于要痛痛快快打一仗了。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对打赢这一仗充满信心。

按照武元甲的预判,解放军的作战目标主要有3点:

一是越过边境,快速占领高平、谅山、老街、莱州等城镇,建立军事据点;二是通过军事据点,对越军发动袭击,逐步破坏防御力量;三是破坏越方所有经济目标。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第一点,因此,针对第一点进行防御部署成了武元甲的指挥重点。

那么,哪个区域会是解放军的重点进攻区域呢?武元甲在高平和谅山画了两个圈。

他的依据就是,攻克高平和谅山,往南就是开阔的平原,一路往下打,可以直捣河内。这个薄弱环节,解放军是不会放过的。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把地方武装和民兵部署到边境,把正规部队部署在高平和谅山南部的平原区。在这里他调集9个师,部署了牢固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这样做有什么更好的效果吗?

按照武元甲的想法,地方武装和民兵是第一道防线,别看他们不是正规部队,但个个都是从独立战争和内战打过来的,都是有实战底子的。

再加上又都配备上清一色苏联先进武器,那战斗力绝对更上一层楼。要冲破这道防线非常困难。

即便解放军有个别部队冲破了第一道防线,他们的战斗力也被消耗大半,这个时候正规军在平原区围剿他们,时机刚好。

他们躲无可躲,深入太远又没有足够的补给,因此这一战绝对是致命打击。

不过,这位越南最出色的将军,最有威望的军事家,这一次判断有误。

解放军的军事部署是全线拉开的平推模式,分东西两路展开攻势。

东路有两支主攻部队,一支由龙州,经东登,最后夺取谅山,另一支由靖西向高平进攻。此外,还有一支副攻部队,向芒街进攻。

西路有三支主攻部队,第一支由河口向老街进攻,第二支由文山向老街东边的海汇进攻,第三支从金平向老街西边的莱州进攻。

由于预判相差比较大,后面的战事,武元甲也就没啥发挥空间了,基本就是被动防御,谈不上主动布局了。

越南将军被打的怀疑人生

当然,武元甲也没有完全说错,他对地方武装和民兵的战斗力判断的还是可靠的,这些武装队伍确实给解放军制造了不小的困难。

中越边境的山区里,各个山头、山洞、地壕,都有民兵守着。

这些人都是山地雨林作战的好手,比如林中突袭、挖陷阱,打地道战,再加上苏式武器加持,这让刚开始进攻迅速的解放军不得不放慢速度,调整作战战术。

之后,解放军采取了适应地形的灵活作战方法,小规模团战,比如地道搜索与地雷爆破配合,集中火力突袭,这些战术的进攻效果很好。

另外,解放军向前推进距离在50公里以内,并且一半以上的兵力在国内边境休养,这样后勤补给能及时供应。

越军民兵的抵抗很顽强,其中东西线都有激烈战况,东线是东登附近,西线是孟姜一带。西线率先实现突破,解放军越过红河,直奔老街。

双方你争我夺,解放军基本就是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往下打,还是在第三天拿下了黄连山的孟姜、高平的重庆、谅山的东登。

这个时候,武元甲看不出来解放军有什么侧重点,他觉得正规军全部守在高平和谅山南部不保险,就把一部分兵力紧急调往北部,支援民兵。

其中一支刚到东登就与解放军打了起来,结果被解放军打得溃败。另一支在芒街与解放军展开激烈的较量,双方损失都很大。

随着后勤补给和火力增援全部到位,解放军又展开更大火力的进攻,在河江、高平、谅山、广宁等边境越南省份拿下更多的土地,并继续向南推进。

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动作,就是解放军有越来越多的部队往谅山一带移动。

到了这个时候,战事就逐渐明朗了,解放军的进攻取得了很大进展,老街、高平、谅山、芒街,四地虽然都有激烈战事,但谅山会是解放军下一步的重点进攻方向。

这样看来,武元甲集中兵力部署在高平和谅山南部,也不算错得太离谱,毕竟到最后还是碰上解放军了,虽然现在局面对他来说已经很难看了,但能挽回来一点是一点。

武元甲在越军前线总指挥部里,扶着额头,心里说不上来是啥滋味。

他立即下令让各部队做好战前准备,解放军随时有可能发起更大的进攻。之后,他就坐在指挥部,像是等待着随时走人。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这一仗改变不了什么,无非是解放军付出的代价大小的区别,赢面已定了。

打了这么多年仗,他还是头一次感觉这么无力。

这一仗他永生难忘

武元甲还在越军指挥部里唉声叹气的时候,谅山战役打响了。

谅山北边是山地丛林,易守难攻,而南边是平坦的平原区,一直到河内所在的红河三角洲,视野开阔,易攻难守,因此,拿下了谅山,再取河内就容易得多了。

双方都看到了谅山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因此都调集重兵进行火力攻击。

解放军从高平等战场调拨一部分兵力到谅山支援,后方的新加入的部队源源不断向越南境内涌进,而武元甲一早就把正规军主力部署在此,所以,这场战役注定是一场恶战。

在战斗中,解放军的战略战术灵活多变,除了地道战、突袭战、围点打援,连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思想都用上了,占领一片地方先把交通瘫痪掉,切断越军的一切联系方式。

这场战斗双方都损失惨重,在谅山通往河内的一处公路两边,躺着上前具尸体,这只是战斗惨烈的一个片段,但足以让人联想到种种残酷的画面。

开战后第26天,解放军实际控制了谅山大部分战略高地,只有一个最难攻克,也是最重要的高地夸马山还没拿下来。

之后,解放军集中兵力向夸马山发起猛烈进攻,先头部队在前方的地道、地壕搞地雷爆破,扫清大的障碍,后面坦克与步兵配合,机枪、火炮齐上阵。

对面的越军也是火力齐开,反击异常猛烈,他们也知道这是他们在谅山最后的阵地,因此,都拼了命的反击。

不过,解放军最终还是攻下了夸马山,进而控制了谅山。其他战场,高平、老街、芒街,解放军也组织了有效进攻,不断向前推进。

前线战斗还没结束,越军指挥部的武元甲就接到了调令,由参谋长文进勇接替前线总指挥一职。

不过,他们都知道,这个时候无论由谁指挥,都改变不了前线战局。离开指挥部的路上,武元甲一直再琢磨解放军的战术,内心的挫败无人能体会。

开战第28天,取得战事优势的解放军宣布撤军。解放军有力有节作风,让武元甲想到了昔日与这支部队一起并肩作战,在这片土地上抗击美法侵略者。

想到这,他突然自言自语感慨道,他们为什么要跟解放军打仗呢?

想他武元甲一生为国家独立事业而浴血奋战,打过无数胜仗,没想到有一天会被解放军打得颜面尽失。他感叹,也许,跟解放军为敌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在这位越南位高权重的老将军眼里,他大半生经历的战争都没这28天印象深刻。这28天,让他毕生难忘。

结语

对于中国来说,对越反击战是一场惩罚性质的正义战争,是在越南频繁挑衅,屡告不止的情况下,被迫发起的战争。

解放军打到谅山,取得关键优势,便点到即止,及时收兵,可谓是有理有力有节,在国际上赢得了军事威望。

另外,在战场上,解放军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军队改革随即呼之欲出。通过军队改革,解放军逐渐成长为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现代化军队。

你看,前阵子,因为美军一再挑衅,解放军关闭了两军高层对话,把美军高层急的,一再提出希望恢复两军对话。为啥?不想擦枪走火呗!毕竟,解放军的实力摆在那呢。

作者:本草纲目

参考文献:

柴因斯.1979——中越边境之战内幕[J].发现,1989,:83-93.

薛力,李骁.中越边境战争:原因探析与中方收益评估[J].战略决策研究,2015,6:67-83+103-104.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