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川渝两省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2023年即将收官,川渝两地党政代表团共话这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收获,展望未来。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比重6.5%、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这一年,双城经济圈建设可谓“亮点满满”。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产业协作稳步向前
2023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5个项目、624公里。其中,四川内江至重庆大足项目已于三季度前建成通车,川渝两地的交流也因此更为便捷。这条线路的开通,仅是双城经济圈建设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的缩影。
这一年,成都双流机场提质改造正式启动,天府机场国际口岸投入使用,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提速推进,重庆新机场选址正式获得民航局批复。成渝中线高铁24个先期开工点进入主体施工,西渝高铁5条隧道全部进入正洞施工阶段。川渝共建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无水港”等加快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投产发电。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两地产业协作提供了机遇。川渝两地共同遴选绵阳安州高新区等15个园区为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同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四大类21个实体项目建设。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提质扩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总体完成。
从方案到落地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2023年,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川渝两地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西部科学城与西部科学城、中国科技城共建西部科学城。
这一年,联合编制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千眼天珠”正式建成,两省市1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新增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持续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6项。
“统筹”与“分区”
生态环境建设“有的放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川渝两地统筹建立并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共建长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75项。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累计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建设超1000万亩。
此外,两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共同启动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成立川渝“双碳”产业计量创新联盟。
协同改革持续深化
对外开放签下318亿元合作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建立两区分离税费统计分析指标体系,新增11项跨省通办服务事项,统一8个征管事项。成渝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北交所区域基地相继落地成渝,首家川渝共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双城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
在对外开放方面,加快建设国际航空客货运大通道,成渝两地在飞国际及地区航线总数达103条。“中老泰马”四国铁路班列实现贯通,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物贸集散中心揭牌,中缅新通道公铁联运班列成功开行,中欧班列今年前三季度开行4248列、运输路线近50条。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峰会,签约金额318.1亿元。
此外,2023年,川渝两地在就业、社保、人才等公共服务领域 32 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中,实现了川渝同标办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