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设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这份报告给出了思路

怎么建设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这份报告给出了思路

00:00
08:54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老龄人口总体规模巨大。怎么创造一个更包容和可持续的环境,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充分尊重和支持老人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与贡献者?

日前,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智睿养老产业研究院主办,三亚海棠公益论坛、民德·善经济研究院公益支持的“积极老龄化与老年人价值开发公益项目总结交流活动”在海南举办,会议期间,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发布了《持续高质推进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积极老龄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对如何建设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提出了思路。

“老年人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报告》提出,相比于侧重个体层面的积极老龄化、带有时代特征的积极老龄时代,积极老龄社会更强调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变革。它是一个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贡献的社会理念,认为社会应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包容和可持续的环境,强调老年人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应该受到尊重和支持,以实现更富有意义、充实和有满足感的晚年生活。这一社会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维持积极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继续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创建一个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福祉的环境,应具备以法律为本的国家战略,以及国家规划层面的政策基础和实践指导。

中国目前正处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也快速应对着老龄化社会的过渡阶段。中国长久以来的持续劳动传统;补充老年期经济收入的社会现实;儒家为本,兼具“家国情怀”与“孝亲伦理”的传统文化根基:新中国塑造的奋发进取与使命担当相结合的民族精神都让整个社会从个人、机构、组织和政府层面充满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元素。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的先进性、多元主体老年组织的基层能动性、积极参与的老龄群体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参与领域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充分证明:正是这些积极的基因、积极的努力形成了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的基本雏形。

“积极老龄化存在实践不足的状况”

《报告》指出,2006年,自“十一五规划”的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来,我国的积极老龄化路径经历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已经开创了具备战略性和全局性特点的中国模式: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指导,以民政部为落实主体、多元参与的组织机制,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参与保障、多元主体参与落实的立体格局。而为了开展全方位的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评价,开发聚焦于“就业、家庭照料、志愿服务、老年教育”领域综合评价体系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一探索将使对积极老龄化的测量从个体逐步走向机构,乃至更广的社会层面。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在老年领域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与实践显示:相关的尊老与社会融入政策推动成效显著,但仍需关注时代发展与细化需求;健康关怀保障的种类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但健保服务仍待提质增效;老年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但终身学习理念与多区域普及尚待加强;社会参与持续积极向好发展,不过不同类型的参与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而适老化环境建设则随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而有了明显改善。应该说,当前前所未有的长寿时代,为积极老龄观的酝酿并逐渐传播提供了良好前提和基础,社会参与也迎来更多元化的实现路径。但也要看到,就社会整体而言,对人口老龄化的认知仍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老年人组织化参与机制相对也比较欠缺,积极老龄化存在实践不足的状况。

在积极老龄社会建设实践与案例方面,目前我国的积极老龄社会实践主要组织形式包括由全国老龄委组织协调的“银龄行动”品牌工程、由中国关工委组织“五老”推进的全国关心下一代事业、由全国性老年社会团体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相关重要平台,以及实行多元主体管理的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这些实践的特点是以党政为主导推动;离退休干部发挥着较强的凝聚作用;在志愿服务中发展出了较强的互助服务特色;以老年人就业为代表的自我服务型实践具有很大的需求;而数字时代老年教育面临发展新机遇,也推动老年教育在供给结构、服务方式和学习模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变革。

其中,以“活跃老化”理念为代表的香港“积极乐颐年”老有所为计划;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知识型老年人为主体,立足老年人价值开发的耆智百人示范行动;链接基金会、老年基层组织和老年人的久久“乐活”计划公益示范工程项目;开创了农村养老服务新试点的陕西省泾阳县“社会组织+基层老年协会”模式等都是极富特色的代表性案例。

“逐步改变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更全面认知老年人的价值”

《报告》提出,未来的积极老龄社会应该逐渐形成并完成以下六大体系:一是健全鼓励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目的的政策体系;二是健全推进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的机制体系;三是构建多层级、多类型便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服务体系;四是构建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智慧化技术支持体系;五是建立枢纽型平台,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六是构建促进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的监测评价体系。

推动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为:通过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树立老年人正面积极形象;畅通老年群体价值实现的渠道,积极开展社会志愿互助服务实践;逐步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接纳和树立积极老龄社会的理念,促使社会更全面地认知老年人的价值和贡献;在制度和政策保障层面,完善老龄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在老龄事业促进上,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群体提供情感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等。

《报告》展望,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建设将在经济生产、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老年人自我提升等方面产生广泛影响,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形成一批典范行动及项目,引领带动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