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会议上,大骂毛主席不懂打仗的凯丰,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在遵义会议上,大骂毛主席不懂打仗的凯丰,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00:00
13:52

这个男人竟然在会议上直接大骂毛主席,挖苦对方根本不懂打仗?

1935年,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会议,不仅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更是对当时以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军事方案,进行批判。

然而,在这场会议上,却有一个人为了维护博古,站出来批评毛主席,认为他根本不懂得怎么打仗,只是在“纸上谈兵”而已。

这番言论严重的伤害到了毛主席,以至于主席此后,曾经多次提起这件事。

这个人究竟是谁?在挖苦过毛主席以后,他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

知错能改的革命家

在我党内部,有一位杰出的理论宣传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党和人民,为国家做出许多突出的贡献。

而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挖苦讽刺主席”就是最知名的事件之一。

此人名叫凯丰,原名是何克全,后来为了方便进行地下工作,才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并且在此后的人生中一直使用。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的时候,凯丰曾经做出错误的选择,支持当时错误的军事路线,为此还当众大骂毛主席。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举行会议,针对博古、李德等军事顾问此前所提出的,一些错误的军事规划进行批判,之后,这场会议还针对撤销几人最高指挥权,展开热烈的讨论。

而凯丰当时受到影响,坚决支持博古的想法,直接挖苦毛主席,表示毛主席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只是因为看了《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就觉得自己会打仗。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凯丰并没有违背党内的原则。只是当时的他没有看清形势,彼时我党和红军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事关存亡大事,他支持博古等人的做法,事实上就是一种错误。

虽然在会后,经过中央领导批评以及指导,凯丰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当时他的言论,还是极大的伤害到毛主席,以致于主席日后多次提起这件事。

1962年1月,当时日本官员访华,在会晤期间,毛主席跟一个日本访华代表团的人聊天时,就说起了这件事。

毛主席表示,当时在遵义会议上,凯丰认为他打仗不够高明,完全是照本宣科,而凯丰提到的两本书毛主席当时只看过《三国演义》,还没阅读《孙子兵法》。

自从被凯丰当众挖苦以后,毛主席回去倒是还特意翻了翻《孙子兵法》,并且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也是在1962年,3月份的广州会议上,主席再次聊起这件事,表示凯丰自己都没看过《孙子兵法》,却非要说自己是照着这本书指挥打仗,实在是有些滑稽了。

从主席时隔多年后,还几次提起当年凯丰的挖苦,就足以看出毛主席对这件事有多在意。

事实上,当初在遵义会议进行到末尾的时候,凯丰已经认识到博古等人错误的军事计划,但他依然不同意撤销几人的最高指挥权。

当时在会后,凯丰甚至还说“谁对谁错,走着瞧吧!”

然而,他自己都没想到,仅在两个月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转而支持毛主席的领导。

时隔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起这段经历,凯丰还表示,当时的自己真是太幼稚可笑了,好在有中央领导的批评和开导,自己很快就明白了。

知错就改的凯丰,和大度的毛主席,两人此后在许多政治关口,都始终站在一起,凯丰也坚定的支持毛主席所代表的正确路线。

坚决拥护正确思想

1935年6月,中央在四川召开会议,并在会上否定张国焘提出的主张,凯丰明确支持这一决定,还写下一篇长文刊登在中央的报纸上,对张国焘的所作所为进行一顿批判。

凯丰的文章让张国焘十分生气,但凯丰依旧没有停下自己对张国焘批判的脚步。

同年7月,中央再次召开会议,凯丰直接当面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致使恼羞成怒的张国焘对凯丰展开一系列“反击”的行为。

此后,在中央又召开的几次会议上,凯丰都明确维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绝对支持统一,而反对张国焘想要分裂红军的行为。

由于此前的种种行为,中央任命凯丰担任中央理论刊物的编委,而凯丰的宣传和理论才能,就从此时开始显现和精进。

1936年1月中旬,中央在会议上确定红军过河东征的计划,由凯丰陪同毛主席等人一起,负责到当地进行宣传工作。

凯丰也没有辜负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同年11月底,凯丰陪同毛主席一起,出席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的协会成立大会,这是陕北第一个文艺协会,当时的主任则是著名文学家丁玲,因此这其中的含义重大。

在这场大会上,毛主席还进行讲话祝贺,让这场大会成为陕北地区革命文艺的开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实从此时开始,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凯丰的信任和看重,此后两人更是多次站在一起。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国内外都引起震动,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召来朱老总、周总理等人开会,一起针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分析,最终商讨出一个合适的对策,其中同样也有凯丰的身影。

抗大迁到延安并且安顿好以后,由毛主席担任教委会主席,亲自给抗大确立教育方针和校训,同时还指派凯丰为抗大谱写校歌。

凯丰针对毛主席提出的教学方针,以及当下的形势,写出一份歌词交给毛主席审阅,主席看过以后连连夸赞,认为他写的歌词非常符合抗大的理念。

这首校歌后来再经过谱曲,自此开始在延安和各个解放区进行传唱。

不过,凯丰并不是一直都受到毛主席的夸赞,他也做过错事,遭受过毛主席的严厉批评。

1937年2月,凯丰在延安发表了一篇三万字长文,里面引用很多较早批判张国焘错处的文章,到这里本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凯丰自己却又写下一段不恰当的言论,在当时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其中就包括我们后来熟知的许世友将军等人,致使他们被捕。

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刻召见凯丰进行一番严厉的批评,随后又亲去狱中慰问,许世友痛哭跪地,这场风波才就此化解。

事后凯丰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后,毛主席又让他继续主持批判张国焘的会议,还让他到抗大指导。

曾经挖苦过毛主席,后又跟随毛主席,凯丰的革命事业不可谓不传奇,那他后来的结局如何?

为革命继续奉献

1940年开始,中央依据国内外当时的形势做出指示,要大力发展文化运动,并希望能动员各阶层的文化人士,以及青年学生一同参加。

南方局接到组织上的指示后,立刻决定让周总理和凯丰负责这一工作,凯丰担任南方局文委书记一职。

当时,国内一些有名的文化人士都和凯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郭沫若、田汉、老舍和徐悲鸿等人,凯丰会及时向他们传达中央的指示,并且通过他们指导文艺界抗敌工作,营救出很多进步人士。

随后,在周总理和凯丰的帮助下,重庆成立文工会,由郭沫若先生作为领头人,团结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在当地展开进步文化的活动。

这年11月,中央将凯丰调回延安工作,继续担任中央宣传部的副部长,负责宣传党的文化和干部教育工作。

等抗战结束后,中央需要派一批干部到东北,凯丰就在其中,在中共东北局担任委员和宣传部部长,继续发挥自己宣传和理论的才能。

1945年11月,凯丰主持领导创办了东北局的机关报纸,在该报成立这一周年的时候,凯丰还给毛主席去信,希望主席能为报刊题写报名。

毛主席很乐意为凯丰主办的报纸题名,并且还在信中问候凯丰的身体如何,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

1952年上半年,凯丰兼任沈阳一把手,当他看到宣传部拟定的拍摄草案时,认为其中有领导人出现的镜头非常不妥当,于是就把这一问题反映给毛主席。

而当时担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凯丰越过他直接找毛主席提意见,是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两人之间由此产生误会,进而引发一些摩擦。

高岗还给毛主席发去电报,诉说自己对凯丰的不满。毛主席第二天就回复高岗,认为凯丰的意见非常正确,并表示凯丰有意见给自己发电报,是非常正确的,以后凯丰想拍电报就只管拍。

主席的话让高岗略显尴尬,他只好把矛头继续对准凯丰,导致凯丰在东北工作进行的有些困难。

1953年凯丰被调回中央,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所在的岗位和负责的工作极其重要。

只可惜凯丰因为患病身体不好,两年后就离开人世,年仅49岁。

结语

凯丰的一生,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事业当中,尤其是对党的青年工作,以及理论宣传方面,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他虽然曾经受到错误影响,产生错误的想法,还曾经对毛主席进行挖苦,但是他又能在党中央的批评和指导下,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坚定地拥护毛主席,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虽然在此后的工作中,凯丰也曾犯过一些小错,但是在毛主席的引导下,他能及时纠正,还诚恳的做出自我批评并尽力调整,是我党优秀的革命战士之一。

凯丰的一生对事业忠心、对国家尽心,对人民坦荡,他始终带着朝气,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是后世学习的楷模。

作者:沧海

参考文献:

[1]孙国林. 以挖苦始,以钦佩终——凯丰与毛泽东 [J]. 百年潮, 2005, : 40-46. 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5.10.007

[2]回眸凯丰 纪念凯丰同志诞辰100周年 [J]. 红岩春秋, 2006, : 51-53. DOI:10.16684/j.cnki.hycq.2006.03.015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