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丨理想国丨05 为何把人分成“金银铜铁”不同等级?——第三卷

哲学丨理想国丨05 为何把人分成“金银铜铁”不同等级?——第三卷

00:00
14:08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苏格拉底设想的理想国家的第一个部分。它是一个以分工为原则建构出来的欲望或需求体系,被称为“猪的城邦”。这个“猪的城邦”会继续扩展,然后产生出一个专事保卫城邦的护卫者阶层。它构成了理想国家的第二个部分。然后苏格拉底又进一步确定了哪些人担任城邦的统治者,他认为从护卫者阶层当中可以分出一个年长而又最优秀的部分,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其余的护卫者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这样,这三个部分就搭建出了理想城邦的基本结构。

因为护卫者掌握武力和权力,所以他们的品性对于整个城邦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护卫者要成为好的护卫者,而不是成为城邦的掠夺者和压迫者,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这一讲,我们先看看护卫者需要满足哪些要求,然后再看看如果要满足这些要求,苏格拉底为他们安排了什么样的教育。


城邦护卫者的基本要求

首先,城邦的护卫者必须具有双重的个性,既温和又刚烈。对他所要保护的人,他是温和的;对他抵御的敌人,则是刚烈的。或者你也可以这样说:护卫者是专业的武士阶层,以暴力为业,但是他又必须同时在内部爱好和平,以公民的方式相互对待,而不是习惯于以暴力解决问题。我们的古语说“文质彬彬”,本来就是指这样一种文与武和谐并存于一身的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教育。从第二卷开始,以及整个第三卷,都在谈论护卫者阶层的教育应该如何安排。

教育是从护卫者阶层才开始引入的话题,在“猪的城邦”阶段,并没有这个话题。为什么?难道在满足欲望的生产体系中,没有需要学习的知识?当然有。欲望的分工体系中,包含了大量技艺,并不是人天生就会做的,都需要学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职业教育”。在护卫者那里,初看之下,一样存在“职业教育”,比如军事技能的学习之类的。但护卫者教育与“猪的城邦”中的职业教育有一个最大的区别。职业教育让生产阶层继续停留在欲望的体系之中,他们的技能就是为适应这个体系服务的。在这个体系中的生活,受到自然必然性的支配。相反,护卫者的教育正是为了让他们超越这个自然欲望体系,用苏格拉底的话说,让他们按照一个自由人的标准来生活。与“职业教育”相比,护卫者的教育是一个动态向上、超越自然欲望的过程。

正因为护卫者的教育如此不同,它才会成为一个特殊的课题,予以专门的讨论。而“职业教育”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在物质需求的推动下发展出来的。

其次,除了双重性格,护卫者还应当具有不同于生产者阶层的追求。只有这样,这个护卫者阶层才可以说“超越”了“猪的城邦”。其实,要是护卫者的追求、爱好与它所保卫的“欲望的体系”是相同的,那它就必然要与民争利,也就不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护卫者。相反,它倒是会败坏成掠夺者。这意味着,对“好生活”或“幸福”的理解,将是多元的。比如,我们在后面会看到,护卫者阶层和农民、工匠阶层不同,不能拥有私有财产,没有奢侈的享受。他们的生活,正好和“猪的城邦”走相反的方向。“猪的城邦”通往富裕、奢侈,而护卫者的生活却走向简单、质朴。苏格拉底说,这叫“净化”。如果社会上只有一种成功和幸福的标准,比如金钱、财富、享受等等,那么,护卫者的生活将会被认为是悲惨的;然后,握有权力的护卫者将会反过来掠夺社会,而社会也会因此而反过来争夺权力。前者叫暴政,后者叫革命。革命和暴政互为因果,同根而生。这样,社会内部就分裂了,始终有爆发公开内战的危险。这些都是幸福标准单一化的后果。

护卫者需要兼有两种相反的性格,既要刚烈、长于暴力,又要温和、爱好和平,这是其一;护卫者需要超越“猪的城邦”的爱好和追求,有自己特殊的幸福观,这是其二。这两个方面,都是他们特殊教育的产物。那它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教育呢?苏格拉底谈到的内容很多,我们只举其中一个例子。


特殊教育是怎样的?

比如,根据护卫者承担的功能,他必须勇敢。从这个前提出发,苏格拉底认为必须教育他们不害怕死亡。如果给他们讲故事,就不应该讲地狱如何可怕,而应该赞颂地狱的生活。他们不但自己不怕死,也断然不会为了朋友的死亡而嚎啕大哭。如此等等。

不害怕死亡,不仅意味着对死后生活(地狱)的理解是“乐观”的,更重要的是,死亡对于护卫者来说,不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死亡就像“失掉一个儿子,或者一个兄弟,或者钱财,或者其他种种”,丝毫不可怕。听起来很冷酷,其真实的用意是说明,护卫者有着比死亡更需要他去操心的重要事情。与不怕死相应的是,单纯地活着或生活得富裕、安逸、甜蜜等等,也不是护卫者最为珍爱的事情。这其实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如果死亡不是最重要的,那么自我保存也不是最重要的。与之相对,“猪的城邦”生活在恐惧当中,他们的恐惧归根结底是对死亡的恐惧。西方近代的政治思想其实就是从对死亡的恐惧出发,以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按照柏拉图的标准,这是把“猪的城邦”当作理想秩序的范本了。

从教育护卫者不怕死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根据培养目标“剪裁”流传下来的教育材料,为此就得审查诗歌、重新讲好众神和英雄的故事等等。乍一看,这种教育,不就是从小给他们灌输一套规定的世界观吗?这样真的会把一群人教育成“特殊材料”?灌输给他们,他们就会信而且一直信下去?这些都是问题。苏格拉底的讲述,很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尤其是他说到的那个著名的“高贵的谎言”,我们一会就会讲到。


“高贵的谎言”

在讲完了护卫者的教育,护卫者又分为辅助者和统治者之后,一个由生产者、辅助者和统治者三部分组成的城邦就被“建造”出来了。在其中,每一个部分的人都是根据自身的禀赋,从事符合他本性的一项工作。这个时候,苏格拉底忽然犹犹豫豫地加进了这个被称为“高贵的谎言”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说,人都是由大地所生,彼此都是兄弟;第二个部分说,虽然人人都是同一个大地母亲所生,但老天在不同的人身上加入了不同的金属,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禀赋。有些人被加入了金子,他们是统治者;有些被加入了白银,成为辅助者;有些则被加入了铜和铁,他们就天然适合做农民和其他工匠。苏格拉底说,这个故事现如今已经没人会相信了,但对从头教育还是一张白纸的孩子来说,还有可能相信。所以,在他的理想国中,会让它口口相传下去。

我们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它是统治者编造出来为自己服务的,为的是让人接受人分三六九等的不平等事实。它还可能被进一步当作极权主义政治洗脑教育的源头。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苏格拉底的这个故事,是用来让人理解他的整个教育过程的。他要首先说服统治者和辅助者们相信,然后说服城邦的其余部分相信,他们所经受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其实是一场梦。他们一直在做梦。实际上呢,他们是在大地的深处经受老天的锻造,这个过程也就是他们被注入金银铜铁不同金属的过程。

这意味着,当所有人都实际地承担起自己在城邦中的职责的时候,这场梦就结束了。他们都得醒过来。无论教育是否终身,做梦阶段都在踏上岗位之时结束。结果,你发现没有: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被说服要相信自己是在做梦,相信自己其实是睡在大地深处;当梦做完的时候,他们又要相信自己是上天所造,但是却要运用他们在做梦(也就是在受教育)时学习到的各种技艺和知识。所以,当他们履行职责的时候,实际上必需继续延续这个梦。这样荒唐的事情,一个人如何才能相信呢?格劳孔说,人们永远不会相信这个故事,但他们的后代会相信。苏格拉底接着就说:格劳孔说这么说的意思是,这个故事的影响是好的,可以使人倾向于爱他们的城邦,使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爱护。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一方面有着故事的外表,另一方面有一个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对于城邦有“好的影响”。它只不过采取了神话故事的形式。如此一来,对这个故事的“相信”也就具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初级的层次是相信这个故事的神话形式,就像古希腊人相信诗人们讲述的神的故事一样;另一个高级的层次是相信这个故事传达的“道理”,相信它具有的“好的影响”。后一个层次其实就是整个理想国建设包含的“智慧”,关于人的各种禀赋的认识、教育的安排,都依靠最初的城邦建设者具有的知识。它是无法被肉眼看到,无法被感官触摸到的。所以,对于城邦的那些极少数的统治者,他们是无需相信这个故事的外在形式的。但他们又必须是那些认识到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或知识的人。所以,苏格拉底说,最好是说服统治者也相信,但如果不可能的话,就说服城邦的其余部分相信。可见,对于统治者,也就是城邦教育出来的最优秀的少数,苏格拉底并不认为他们的“相信”是必需的条件(我的解释是,统治者不必相信故事的外在形式)。他强调的是,城邦其余的部分最好相信这个故事。

所以,“高贵的谎言”与用来骗人的谎言不同。欺骗是为了把与真实相反或不同的内容传达给对方,让人上当。而“高贵的谎言”则是传递真理的一种形式,其目的不是为了欺骗,相反,它是以适应人的理解力而采取的特殊形式。它的前提是,故事的内容本身已经得到了验证(在书里就是它已经经过苏格拉底和对话者共同的对话而论证过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是说你有一个善良的目的,然后就可以编造一个高贵的谎言;也不是说,你为了维护一个既有的秩序,就可以编造一个高贵的谎言。高贵的谎言之所以可能是高贵的,依赖于它内在包含的那个“秩序”自身的性质。

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中,这个秩序自身的性质,也是施加给护卫者的那套特殊教育的性质,在于它让生活在其中的成员,能够发挥出各自固有的潜能,超越自然本能,向着更高的可能性发展。换言之,这套理想秩序,让人变得更好,让有能力追求卓越的人能够追求卓越。而向上追求卓越则是由一个最高级的动力来牵引的,它就是“对智慧的爱”。这一点苏格拉底一开始谈论护卫者需要具备刚烈和温柔两种冲突性格时,就已经指出来了。这类人要能够现实地存在,天然就需要有对于智慧的爱。因为他们要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运用其刚烈的性格,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运用其温柔的性格,这都需要依靠他的“知识”。他得“知道”对立的能力该怎么用。苏格拉底甚至因此说,狗这种动物身上都有这个特点。护卫者的教育所具有的超越能力,就来自这个对知识的爱和追求。“高贵的谎言”在这条上升的道路上,会发生变化。越到高级的知识层次,就越会显露出它的合理内核而褪去其荒唐的外表。换言之,护卫者的教育最终引向一个能够自己追求真理、获得知识的阶段。很多人将会在某个阶段停留下来,不再能够前进。对于柏拉图来说,人的自然禀赋千差万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同等程度地追求卓越;按照分布的规律,总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总之,按照我的理解,“高贵的谎言”同作为统治术的意识形态说教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要束缚人的精神、打压人的想象,而是把人逐渐地引向自由探索的最高境界。

我们把大部分教育学的内容都省略了。到第三卷结束、第四卷开头的部分,“理想国”或“幸福国家的模板”已经基本搭建完毕。下一卷,苏格拉底就要说明他所理解的“正义”概念了。我们下一讲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壹贰叁06

    放到今天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