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加餐】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听得见炮火的人”

【11.26】【加餐】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听得见炮火的人”

00:00
16:14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又到了每周日跟大家分享大师思想领教营的时刻。12月11日,今年的最后一场大师营即将上线,一起学习塔勒布。今天分享的是他的一本经典书籍《反脆弱》,内容选自App上的一门课程《超级工作法72讲》。

你好,今天我来带大家一起读《反脆弱》这本书。这本书是《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写的。黑天鹅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被用来指那些不可预测、又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塔勒布认为,《反脆弱》这本书是自己的核心思想,而《黑天鹅》不过是用它去解释了一个现象。

所谓反脆弱,指的是事物的这样一种特性,外界冲击越大,你反而越强壮。我们可以这么形象地看,如果是一根蜡烛,一阵风来了,蜡烛就被吹灭了。

如果我们用树枝和木材升起篝火,有点风,火反而越烧越旺,篝火具有反脆弱性。而如果是森林火灾呢,刮起大风,那火势可能越来越猛。我们要了解反脆弱,是因为,我们原本以为,外部世界相对平静,最多只有微风,但现在的时代现实是,风越来越大。

我认为,这本书和我们的工作竞争力密切相关。如果你想进一步提升自己,这本书里面有太多的宝藏。

我们来讨论,在动荡的时代,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从塔勒布的世界观中,从我们个人的体会中,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事件,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冲击。

那么,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会被不可预料的事件伤害。

有人会认为,既然我们知道有黑天鹅事件,那么就努力让自己变得聪明,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呗。如果你这么想,就走偏了。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事后看起来,这些黑天鹅事情好像有很多蛛丝马迹、甚至非常明显的迹象,但事前它们是无法预测的。

并且,很多意外事件你预测到了,就根本不会发生,比如,塔勒布一直做这样一个假设性的讨论,他认为,如果美国人预测到了911事件,预先把恐怖分子控制住,那么根本就不会有911。

因此,要应对不可预料的事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我们应该让自己拥有反脆弱性。也就是最开始说的那个比喻,我们不能是蜡烛,一有风、蜡烛就灭了,我们至少应该是篝火,风来了,篝火越烧越旺。

塔勒布把事物和人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脆弱的。瓷器是脆弱的,掉到地上就碎了。

第二类是,强韧的。餐厅里给小孩子用的塑料餐具是强韧的,小孩子敲敲打打也没关系。

第三类是,反脆弱的。强韧的东西,在冲击下不容易坏。而强韧的东西是,越冲击,反而越强大。

塔勒布自己说:“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

所有有生命的东西有些反脆弱的特性。我们不小心手被小刀割了一小口,消毒、贴上创可贴,过几天会长好。在健身房,一次次举起杠铃,一次次加大重量,我们的肌肉变得越来越强。在工作中,你可能突然被要求做一个看起来远超过自己能力的事,如果你克服困难将它做成,你的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这些都是常见的反脆弱现象。

在神话故事中,也有很多反脆弱的形象。比如东西方都有的凤凰的故事,凤凰能浴火重生,它是“不死鸟”,一次次从灰烬中重生,变得越来越美丽。比如希腊神话的九头蛇,它有九个头,一个头被砍了,它生出两个头出来。你越砍九头蛇的头,它的头越多,也就是,越冲击,越强大。

我们如何让自己拥有反脆弱的特性呢?从塔勒布的书中,我们可以学到这样三点。

拥有反脆弱性的第一点是,把自己暴露在冲击之下,感受到外界的动荡,而不是把自己密密地保护起来。

在《反脆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脆弱的对比例子是这个:

在伦敦的两兄弟,哥哥在大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 25年,弟弟是出租车司机。问题是,当经济动荡,谁能更好地抵挡不确定性的冲击?谁的工作更稳定些?

在多数人看来,当然是哥哥在大公司稳定。但事实是,当金融危机来了,他被裁员,失业给他带来重大的打击,他重回职场的路非常艰难。

弟弟是伦敦出租车司机,他一直羡慕哥哥的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每天开出租车的收入有点凭运气,运气好一天能收入几百英镑,运气不好甚至要亏点油钱。

但不管怎样,平均下来,他每年的总收入跟在大公司工作的哥哥差不多,虽然。他会抱怨,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哥哥稳定。

开出租车的弟弟的抱怨是一种错觉,其实他的工作更稳定些。塔勒布认为,这些人看起来收入有波动性,但是当大的冲击来了,像金融危机来了,他们有更强的抵御能力。

用脆弱、反脆弱的概念来说,在大公司工作的哥哥是脆弱的,开出租车的弟弟具有一定的反脆弱性。在不可预料的经济危机来临时,我们看到他们的差别:

两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有着差不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但两个人感受到的却差别很大:在大公司里,公司把所有的不确定性挡在外面,哥哥感受到稳定。但是,当接到裁员通知,风险一下子高到无法承受。

开出租车的弟弟,每天都要面对一定的不确定性,每天都感受到波动。当经济危机来了,他并不会突然失业。每天的波动性,每天感受到的市场信息,让他更强壮。

塔勒布讲这两个兄弟的对比,他想告诉我们:你在一个系统中看到的波动性越多,它越不容易遭遇“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工作启示呢?这个启示当然不是说,我们应该成为自由职业者,或者现在很多人想的,我要搞一个第二职业,来对冲风险。

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藏在塔勒布的分析中。开出租车的弟弟,他时刻感受到市场的波动。而在大公司的工作的人,容易掉到一种虚假的稳定之中。在大公司里,越不是市场一线、不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人,越容易有这种假象,他们听不到用户的抱怨,听不到潜在客户的拒绝。

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工作竞争力,可以先往前迈出一小步,走出去感受用户的真实声音,感受到外界的波动性。

华为曾经有句话说,“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我们借用来改造一下,不管在什么岗位,我们都要让自己做“听得见炮火的人”。

想要让自己拥有反脆弱性的优势,我们可以从塔勒布的分析中学到的第二点是,向大自然学习,结成一个有反脆弱性的系统。

大自然天然具有一种反脆弱性。用塔勒布的话说是:“它能积极地进行破坏和更替、选择和重组。”一棵树木,总有生老病死。但一个森林,却可能永存。

反脆弱性本来就是来自大自然的属性,有生命的事物,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城市,社会,都具有反脆弱性。

这里就不多讨论大自然了,而是去看看,我们可以如何做?

我们都知道,如果工作压力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他迟早会崩溃,但是,如果一个团队中不同的人来轮流承担压力,大家的抗压能力就强得多。

一个团队,如果是由很单一性质的人组成,它往往抗压能力较差,也没有创新性,相反,而如果团队成员比较多样化,有年纪较大有经验的,有年轻头脑灵活的,有逻辑严密的,有善于交流的,这样的团队的承压能力也会比较强。

要想让我们自己免受意外事件的影响,塔勒布给我们的第三条建议是,远离那些“脆弱推手”。

你读《反脆弱》,你绝对不会错过塔勒布对“脆弱推手”的激烈批评。比如,他批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是“超级脆弱推手”,格林斯潘一直在试图消除各种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周期,当他在任的时候,似乎美国的繁荣会永远持续下去。

但2008年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格林斯潘试图把压抑风险的操作,“导致所有风险藏于地下,且不断积聚,最终摧毁了经济”。

比如,塔勒布批评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是“超级脆弱推手 ”。他们曾经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房利美公司中交过手。

这家公司的倒闭导致美国人损失了一千亿美元,给金融体系造成重创。

在金融危机前,看到数据,塔勒布公开说,房利美可能会出问题,他说,这家公司“坐在火药桶”上。他也在公开市场上做空金融机构。他对房利美的批评,让他遭受到了很多口头攻击。而他做空金融机构,让他赚了一大笔。

塔勒布和斯蒂格利茨是怎么发生矛盾的呢?

在塔勒布批评房利美公司的同期,斯蒂格利茨发布了一篇报告,评估说,“根据历史经验,对政府来说,政府支持企业债券的潜在债务违约风险实际为零。”也就是说,他认为,房利美没风险。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说错了。塔勒布认为,作为知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观点导致了政府和投资者的错误行动,而他自己却不用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塔勒布的愤怒不只是因为斯蒂格利茨不用为自己的观点承受任何损失,更是因为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过了一段时间,金融危机之后,斯蒂格利茨写了一本书,书中声称,他已经“预测”到了2007~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塔勒布说:如果斯蒂格利茨像商人一样,让自己的切身利益与自己的预测挂钩,那么他将血本无归、一无所有。塔勒布自己的做法是身体力行,他公开指出房利美存在风险,也通过投资做空赚了一笔,他的认识和行动是一致的。

他批评说,斯蒂格利茨他“将卓越的分析能力、无视脆弱性、选择性记忆,以及缺乏切身利益集于一身。”

塔勒布专门创造一个词,名叫“斯蒂格利茨综合征”,用来说明这样一种现象、这样一种人,他们做预测,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之后甚至忘记自己的话,说“我早就告诉你了”。

塔勒布和斯蒂格利茨之间的恩怨,就让他们两个人去斗嘴吵架吧。

但从他们的争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脆弱推手。比如,那些特别爱给你提建议的人,要警惕他们。

这些人可能会把他们不理解的事物就认为不存在,他们看不到不确定性。他们可能根本就不能理解系统的复杂性,贸然动手想要解决问题,结果带来更多问题。

更麻烦的是,这些脆弱推手还有一个关键特点是:通常的情况是,出了问题,他们还不用承担损失。

那么,出了问题的损失谁承担了呢?是我们自己。我们和他们在一个系统里,当他们把系统搞垮了,我们承担损失,他们巧妙地把损失推给了我们。

这是我们要警惕他们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怎么和这些脆弱推手相处呢?塔勒布的建议是,他是从投资角度说的,“当你要投资时,不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在工作中,我们当然还要去问别人的建议,但是,我们要记住:第一,请教的时候要有点技巧。比如塔勒布介绍了心理学家盖格瑞泽的一个方法说,你不要问医生,我该做什么,而要问,如果你跟我一样的状况,你会怎么做。

这两种的问法得到的答案差异可能大到让你吃惊。第二,我们要向人请教,但我们自己要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是我们自己在承担行动的风险。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我们仔细权衡每一种意见建议,做出选择,并承担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