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开枪,一场存亡之战,即将引爆!

欧盟对中国开枪,一场存亡之战,即将引爆!

00:00
10:11

如果汽车业被干趴下,欧盟很可能会解体,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汽车业对欧盟有多重要,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汽车行业产值占到欧盟GDP的7%,欧盟约有260万人直接参与汽车制造、91万人间接参与汽车制造,汽车行业占欧盟所有制造业就业岗位的11.6%。汽车行业到2022年约占欧洲出口的10%。

汽车业是欧盟的核心产业之一,也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纽带。如果汽车业的绝对优势不在,可能会危及欧盟数百万人的饭碗,而如果欧盟内国家因此出现社会动荡,很可能欧盟政治一体化将难以成行。

而今,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冲击,欧盟汽车业早已是危机四伏。

今年前9月,中国已经超过德日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预计全年汽车出口量将超400万辆;自2019年以来,欧洲现有企业在本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个百分点,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中国整车到2022年在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5%,在2020年至2022年间中国整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增加了8倍。在纯电动汽车(BEV)领域,中国占据了全球

BEV

市场51%的份额,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接近10%。

以汽车业为傲的欧盟,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全球汽车业格局已是今非昔比,中国电动汽车严重冲击了欧洲汽车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在成本和性能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提前敏感到这一状况的欧盟,打出了政策先手牌,那就是开启对出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实际上就是发起了对中国的“汽车反垄断”。

今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这一动作。所谓“汽车反垄断”,说白了就是保护欧盟汽车业的一个由头,通过调查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是否获得中国政府的高额补贴,来推定中国电动汽车存在垄断行为,从而采取加征关税的形式,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售成本,进而保护欧盟的汽车产业。

事实上,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是全球各国政府的通用手段,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推动碳中和,这其实首先是由欧洲先发起的,而且也是欧洲率先制定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现在对中国倒打一耙,说明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确实有目共睹,被认为是危及到了欧盟的汽车业。

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过了靠政府补贴生存的日子,而是依靠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取得了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因此,即使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和加征关税,也未必能够抹平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比较优势。

现在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这次反补贴调查是先由欧盟委员会这个政治实体发起的,而不是受到直接冲击的德国、法国或者意大利等强国。

至于为什么是欧盟委员会先出头,而不是受到冲击最大的法国或者是德国挑头,其实大家再读一下前面的文字就能明白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能够把欧盟国家捏在一起的就是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如果汽车业的优势不在了,欧盟国家还能不能凑在一起就很难说了。

这可直接威胁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官帽子啊,她不急才怪呢!

所以,我们看到最先出来打牌的就是她了。

在12月7日来中国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冯德莱恩仍然大放厥词,说不会容忍与中国之间长期的贸易失衡,将矛头直指中欧汽车业的攻守异位,并揪住400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不放,声称要对中国“去风险化”,其实就是搞老美脱钩断链那一套。

而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正是她急于扭转中欧贸易失衡的先手牌。

汽车是欧盟最大的单一产业,汽车供应链遍布整个欧洲大陆,戴姆勒等知名汽车公司是钢铁和化工等上游行业的主要客户。从瑞典的13.8%到德国的11.4%再到罗马尼亚的15.2%等,汽车在许多欧盟国家的制造业就业中所占比例最大。

汽车产业占欧盟研发支出的比例为惊人的28%,汽车出口帮助欧洲赚取了从国外购买原材料所需的美元,2020年,汽车产业创造的顺差占欧盟货物贸易顺差的50%。

因为汽车业是欧盟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如果欧盟的汽车业都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逆差,让中国电动车抢占欧洲市场,那么,欧盟核心产业汽车的优势如果不在,欧洲人维持目前优渥生活水平的基础就会收到极大冲击,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最后欧盟解体都会有可能了。

其实,要对中国打牌这件事,一直是法国在先撺掇,马克龙一直主张对汽车业进行干预,率先发起对欧洲电动汽车进行补贴的是他,可以说法国是推动此次反垄断调查的主要推手。

而德国呢,按照它此前的尿性,一般是做背后的那只黄雀,即出头鸟让法国做,好处自己拿,现在德国绕开了商界,反而是主张环保的执政党和民众一起支持反垄断调查,这和欧盟先于各国出手,其实是异曲同工。

有了德法两国明里暗里的撺掇,冯德莱恩还没等各国磋商完成,就急不可耐地打出了这张“王炸”牌。足以证明欧盟和欧洲的政客们是真的急了!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已经过了靠政府补贴维系生存的阶段,而是依靠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保持了整体性价比对欧洲汽车业的“绝杀”。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比已经超过30%,在欧洲市场也有近10%的市场份额。

曾几何时,中国在汽车工业上一直处于跟跑状态,“以市场换技术”养活了国外一众汽车品牌,让它们活得极其滋润,但市场换去了,技术却很少沉淀下来。主要是传统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欧美保持极宽的护城河,在他们的保护壁垒下,中国根本无法冲破。

好在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而且中国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将新能源汽车定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持续予以高额补贴和政策支持,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对欧美汽车实现了换道超车。从2008年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奥运村亮相,到如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领跑,中国只用了15年。

从2018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就启动了补贴退坡机制,至去年底所有补贴全部取消。补贴退坡引致的行业优胜劣汰,使得更多的汽车生产商不得不更积极地面向市场谋求产品、性能以及服务配给的升级迭代,最终持续的资本投入与技术更新不仅让国内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方面打造出了独特的核心能力,同时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就拿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部件动力电池而论,目前全球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中,中国就独占6席,由此也使中国在电动、电驱、电控三大环节建立起了庞大的产业链集群,而正是依靠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集约力量,中国车企的成本优势显著领先欧洲企业。

而且产业链的集成配套除了衍生出低成本优势外,更是协同牵引着中国汽车企业朝着高端的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取得突破。

相比之下,欧洲汽车工业擅长的精美外观设计、精细制造工艺、扎实机械品质,都不再成为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的竞争优势。

以汽车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正在全面冲击欧盟。欧盟发言人称,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欧盟8%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一数字可能在几年内翻几倍。按照欧盟的官方说法,此次启动反垄断程序是为了应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急剧增长。基于汽车业对欧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政府出手干预是有必要的,但反过来打击中国电动汽车却并非明智之举。

而且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似乎找错了欧洲汽车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欧盟躺在传统汽车的红利上吃老本,在电动汽车上转身过慢或积极性不够,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因此,将矛头对准中国电动车的补贴是极不明智的,不仅不能挽救濒临困境的欧盟汽车业,反而会让这些汽车厂商继续躺平。

如果这次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垄断调查不能取得预期的效用,那么,如此高的关税壁垒也将会动欧盟汽车业形成反噬,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而中国电动汽车仍然保持对欧洲电动汽车的碾压优势,这反而会造成欧盟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因此,欧盟如果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方向,那么,吃亏的只会是欧盟自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保卫中国南海

    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都处于抬头趋势!

  • 听友450334486

    ASML为什么可以靠垄断大发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