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少儿才艺投票致上万名家长被骗,为朋友圈投票提了个醒

评论丨少儿才艺投票致上万名家长被骗,为朋友圈投票提了个醒

00:00
04:57

网络诈骗五花八门,也善于各种伪装,公众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至少不让自己成为被骗子利用的工具

江苏响水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以有偿投票为名,专门针对学生家长的诈骗案,引发关注。据报道,8个多月的时间,主办方先后开展了2500多场比赛,全国20余个省市、上万名家长被骗充值1400余万元。

梳理这起诈骗案,手法十分常见。2021年5月,盐城市某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收到自称是“少儿艺术之星大赛”网络赛事组委会的比赛邀请。对方称这是全国性网络公益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将孩子的作品做成网络链接,家长们将链接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让亲朋好友来投票就行了。

↑央视财经频道报道画面

然而,公益和免费只是“诱饵”,“套路”在投票环节。每场比赛只有三天时间,主办方将网上投票设置了每天800票的上限。三天下来,一名参赛学生最多能获得2400张选票。与此同时,主办方开通了刷礼物通道,家长花5元钱,就可以获得5张选票,花300元钱就可以获得500张选票。这就意味着,花钱越多,获得的选票就越多。

在这样的投票规则下,才艺大赛俨然变成刷票大赛。能否获奖,靠的压根不是孩子“才艺”,而是家长“财力”。为了让孩子取得好名次,家长们花起钱来毫不含糊。其中的一场比赛,家长们刷礼物的金额就高达13万元。

事实上,据检方透露,所谓公益性的“少儿艺术之星大赛”根本不存在,举办方也没有举办全国性大赛的名义和资质,而是用子虚乌有的东西骗取家长来投票,给家长的荣誉和家长充值刷礼物的钱不具有对价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民事欺诈范畴,涉嫌刑事犯罪。

虽然涉案的100多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获得不同程度的刑罚,但此案带给人们的反思还没有结束。犯罪分子能够诈骗得逞,固然有机构没有甄别、家长缺乏警惕等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家长盲目参赛和虚荣心作祟,以至于成了犯罪分子的“工具”和“帮凶”。就连犯罪分子自己都承认,“实际上是家长花钱的游戏,我们公司全部是利用家长的虚荣心”。

家长热衷于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才艺大赛,也有现实原因。过去,一些中小学校招生,会与校外的培训、竞赛机构相勾连,以竞赛成绩、考试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或者参考。由此,孩子刚学会说话走路,很多家长就想着让孩子拿各种名次。一些平台和机构正是看中背后的商机,才打着各种名义举办各类比赛。

骗子固然可恶,但家长也要自省。就此案而言,如果说主办方虚假宣传蒙骗了家长,尚属“常规”操作,那么后面投票环节设置家长可花钱刷票,则明显不正常了。朋友圈投票相互拉票也比较常见,但是要求花钱刷票就明显变味了。对此,一些家长在较劲比拼中显然失去了理智,最后沦为了被犯罪分子收割的“韮菜”。

一场莫须有的少儿才艺大赛,在家长虚荣心作用下,异化成一场家长“硬实力”比拼的“刷票大赛”,最后让诈骗分子“赚”得盆溢钵满,确实有些惊讶和讽刺,也更让人警醒。网络诈骗五花八门,也善于各种伪装,公众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至少不让自己成为被骗子利用的工具。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凡是需要花钱的操作,都得留个心眼。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