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吴晓波,又到了每周日跟大家分享大师思想领教营的时刻。10月将开启席勒行为金融学大师营,导师是席勒的合作伙伴朱宁老师,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席勒的经典书籍《金融与好的社会》,内容源自课程《细读商业经典》。
我们每个人都不拒绝财富,但是我们对那些以钱生钱的人好像并不是很有好感,比如卖保险的或者那些做投资的,他们是“门口的野蛮人”。
我跟大家讲其实这并不是今天才会发生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每个民族都对商业并不太排斥,因为无论是国家也好,城市也好,部落也好,富裕对大家来讲都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
但是我们对那些金融行业、对以钱生钱的人,各个民族在过去一两千年里面都非常反感,比如说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奉《古兰经》,《古兰经》里明确禁止贷款利息,一两千年都这样,到了现代社会以后,你问我今天中东很多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还有很多印度尼西亚这样的伊斯兰国家,他们国家有没有银行?有,银行里有没有人去存款?有存款了以后银行不付他利息怎么办?所以他不收利息他收手续费,绕开利息走,所以现在只要是伊斯兰国家,他们也都眼睛一闭,不收利息但是换个名字叫收手续费,这是伊斯兰教。
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时候,教皇有句话叫“钱生息是灵魂的死亡”,就是信基督教的从业者不能够从事放贷的行业,大家中学时候读过莎士比亚的那篇戏剧叫作《威尼斯商人》,它里面扮演那些负面人物的基本上是放高利贷的人,在欧洲中世纪放高利贷是一件特别可耻的事,因为基督教教皇说用钱生息就意味着灵魂的死亡,放贷的肯定进不了天堂,你是第一个进地狱的人。
所以在中世纪就出现一个情况,就是信基督教的人都不能做借贷生意,那么请谁去做呢?请异教徒去做,那么那个异教徒是谁呢?那个异教徒叫犹太人。
大家知道最赚钱的事情是以钱生钱,金融行业的利润率特别高,过了几百年以后所有的基督教国家发觉,天呐我们这个国家里面最有钱的人是那帮异教徒,一般异教徒都是犹太人你知道吗,所以就有了“排犹运动”,跟整个欧洲地区的金融业被犹太人控制有关系。
那有人说犹太人聪明,所以他做金融业做得特别好,历史上来看也并不是因为他聪明,是因为信基督教的人读《圣经》的人,他们的教育告诉他们不能去做这个生意,有意思吧。
那中国更加不要讲了,中国对商人长期都是“抑商主义”,对放高利贷从孔子孟子以来都是非常地反对。孟子曾经说“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就是说农民已经很辛苦了,在家里种地,然后你居然还放贷给他,“称贷而益之”就是通过放贷而赚了很多的钱,以至于“老稚转乎沟壑”,老年人和小孩子都死在了沟壑里面。
你看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在历史上都对金融行业有巨大的排斥性,今天我们讲这一本书《金融与好的社会》,讲的就是一个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要运转,金融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席勒,学者分两类,一类叫趋势洞见型,一类叫理论建构型,如果有一个学者既具有趋势的洞见,又具有理论的建构,他叫superstar,他就是超级明星,他又能够发现黑天鹅,又能够把黑天鹅的原理讲清楚,不仅能够第一个发现石油,还能把石油的原理讲清楚,所以叫superstar。
我告诉大家superstar很少,一个行业里面可能50年才出一个,有的行业可能200年才出一个superstar,我们今天讲的罗伯特·席勒就是一个既具有趋势洞见又具有理论建构的人,这种经济学家在今天非常罕见。
罗伯特·席勒是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今天70多岁了还在那上课,他创立了一门学科叫作行为金融学,他是行为金融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主要奠基人。经济学跟江湖一样的,江湖里面有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崂山派,经济学界里面很多个门派,行为金融学就是其中一个。
罗伯特·席勒出版《金融与好的社会》这本书是在201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一年,他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作为一个教了20多年的书,在大学里面教金融学的一个教授,为什么要写一本《金融与好的社会》呢?
他说写这本书只有一个目的,叫作消除大家对金融的误解,我前面已经讲了,伊斯兰文明认为放贷收息是一件被禁止的事情,基督教文明认为以钱生息意味着灵魂的死亡,中国的孟子认为老百姓已经很苦了,你居然还通过放贷来赚他的钱,让老人和小孩都死在沟壑里了,中国对典当行业、借贷行业一两千年来都非常地鄙视,你卖笔、卖茶叶、种地、当地主都挺好的,你居然是一个放贷的人,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所以在古代你看全世界最重要的几个文明体对金融行业都有这样一种误解。
当代呢仍然有非常大的误解,你们是不是罗伯特·席勒说的那个人?席勒说金融危机使得民众对金融业怀有敌意,其不幸的结果之一就是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将被抑制,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为了降低未来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我们需要运用更好的金融工具,而非一味地减少金融活动。
他说我要借助本书挑战世俗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将金融危机简单地归咎于金融从业者的贪婪或者狡诈,那么如果金融危机不是因为华尔街、资本市场、陆家嘴的那些金融从业者的贪婪狡诈,在实体经济以外来套取我们的钱,那么金融危机的诱因是什么?席勒说真正的诱因埋藏在我们现有金融制度的本源性缺陷当中。
他认为危机的发生是因为今天的金融制度,无论是美国的、中国的或者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制度存在一种本源性的缺陷。
这本书非常好读,罗伯特·席勒的文笔非常好,但同时他在这本非常好读的书里面探讨了一个如此深奥的问题,就是我们对金融存在着很多的误解,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们要跟罗伯特·席勒一起建立一个正确的金融的观念。
通过这本书他要消除对金融的误解,就是两件事,第一个事,告诉我们是哪些人在从事金融行业,这本书有一半的内容讨论的是角色与责任;第二件事,关于金融行业的畸形观念到底是什么?
这本书前半部分讲的是角色与责任,罗伯特·席勒告诉我们在金融市场中有很多人从事金融行业,或者从事跟金融相关的行业,比如说投资经理、企业家(首席执行官)、银行家、投资银行家、放贷者、交易员、做市商、律师、金融顾问、政策制定者、慈善家等,他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对每一种角色,比如企业家(首席执行官)有专门一个章节,投资经理有一个章节,什么是投资银行家?什么是放贷者?他们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怎么来正确地认识他们?如果你们买了这本书以后,第一件事可以看到罗伯特·席勒对跟金融相关的职业身份的解读,而且他写得非常地通俗易懂,好像不是给大学生读的,你如果是个中学学历的人大概也能弄明白,原来放贷者他的职责是这样的,原来这种人叫作投资经理。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对不同职业的很多经济行为、金融行为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的标题叫作“金融之美与金融不满”,下面这一段话我念给大家听,罗伯特·席勒是一个行为金融学的奠基人,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同时罗伯特·席勒是《纽约时报》和彭博社的专栏作家,所以罗伯特·席勒的文笔非常好,这一段话充满着美感,能够把金融学著作写出美感的人很少,他讨论的就叫金融之美,罗伯特·席勒说:金融服务的是人类的潜在欲望和潜能,它为构成我们一生中日复一日的各种活动提供资助,这些目标明确的活动本身都具有美感。
所有熟悉我们吴晓波频道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们有一个社群的价值观,第一条叫作崇尚商业之美,我们认可和崇尚商业之美,我们认为商业是在一个和平时期中值得每一个普通人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它一点不肮脏,它非常干净,同时商业跟其他领域相比更加地科学更加地理性,为什么?一个企业好不好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营业收入高不高,利润高不高,纳税高不高,你的公司里的员工的收入高不高,你的专利多不多,你有没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一些小小的努力……商业是一种可以量化的、和平的,能够让我们在一个非战争时期体现我们每一个人冒险精神的行为。
人类的行为中有两种战争,一种叫兵战,一种叫作商战,我们都是从事商战的人。人类其实是一个挺自私的社群,就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国家,自私也是人类能够进步的一个根本动力。那么任何一个族群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国家在很长时间里面要获得尊重,要获得更多资源靠什么?靠打仗,战争可以帮助你掠夺土地,可以帮助你掠夺人口,可以帮助你掠夺牛羊。人类的这种思想从5000年前开始一直到1945年才结束。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类突然想到一件事说不能再打仗,为什么?一场战争死几千万人,一颗原子弹下去几十万人丧身,所以人类要告别兵战,各个种族各个国家要进行商战。
1945年以后我们在政治上成立了一个叫作联合国的组织,而我们在经济上几乎同一时间成立了三个经济型组织:世界银行、IMF、GATT(WTO前身),宣告人类从此告别了兵战,进入到一个商战时期。
那么在商战中,金融和金融行为就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大家发现没有在最近的这些年里面企业家、金融家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尊重。原来说做商业的人满身铜钱臭,血管里流着肮脏的血液,灵魂都是铜板的响声,今天这种误解可能越来越少了。
在罗伯特·席勒这本书中有专门一章叫作“金融家、诗人、音乐家与哲学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席勒认为无论是金融家、音乐家、哲学家,他们从事的都是正当而高尚的职业,朋友们我们在从事商业活动,无论你是一个职员、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你做的工作和哲学家和音乐家相比没有任何的不同。我们都在从事一个正当而高尚的职业,我们都在为人类创造美好,都是把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创造出来是不是?你可能在想象一个店,想象一个冰箱,想象一件服装,想象一片面膜,把它创造出来,和一个音乐家在想象一个美妙的音符、一个哲学家在想象人类未来命运、像我这样的财经作家在想象未来的商业写作一样,我们在人类文明贡献的水平上面是没有任何高低贵贱的,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对社会的想象对美好的创造,和音乐家、哲学家、诗人、政治家没有任何的区别,我们见到他们的时候,跟他们交换名片的时候,手的高度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商业是一个非常具有美感的人生体验活动,我觉得这也是我自己从事商业和从事商业写作最认同的一个观念。
标题跟内容不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