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等级评分,让保研摆脱唯分数评价 | 新京报快评

实行等级评分,让保研摆脱唯分数评价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48

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今日开考。而在这之前,已有部分本科毕业生通过保研“上岸”。面对“考研热”,如何通过推免保研“上岸”,备受大学生关注,其中绩点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不少学生为了获得推免资格,陷入绩点内卷泥潭,“分分必争”。

为改变大学生“卷绩点”弊端,已有不少高校尝试取消绩点,实行等级制的成绩评定。近日,北京大学校报发文《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调研学校成绩评定改革推行的情况,取消绩点再次引发关注。据悉,为改变学生因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的现状,此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放弃GPA排名,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

应该说,取消百分制或绩点制,实行学业成绩等级制评分,对破除“唯分数论”“分分必究”有一定作用,但要彻底为学生们松绑,则需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不能简单地按学业成绩高低排序确定推免名额,而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

其实,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即提出,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同年,清华大学宣布全面改革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起,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制,以A、B、C、D等12档等级代之。这也是注意到百分制评分体系下,学生们为刷到一个好看的分数,不得不考前刷题、过度答题、不敢选有挑战的课程等校园弊病。

随后,多所高校也进行了学业评分改革,但在成绩单上依然保留着百分制评分,在确定推免资格时,也依然按照百分评分计算成绩排名,让实行等级评分的改革意义大打折扣。分数、排名依然束缚着学生真正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针对这一问题,2019年,清华大学进一步发布GPA改革方案,提出“不在成绩评定工作中设置指导性的优秀率指标”。

可见,仅有等级制评分改革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真正实施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而不是依靠考试分数评价。对于通过统一笔试、复试被录取的考研生,高校也要在复试环节重视考核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引导社会破除唯分数论,形成新的人才观。

这对引导学生从重视考分,转向重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也可促进大学课程设置的“应试考研”倾向,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广泛涉猎、自由探索的学术殿堂和知识海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