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如何升级?专家建议:由“成本导向”向“赋能导向”发展

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如何升级?专家建议:由“成本导向”向“赋能导向”发展

00:00
06:27

“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服务的对象,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就像学校、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桌椅板凳、图书馆等,给他们创造学习氛围,但是孩子是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还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培育出良好的思维、学习、行为习惯,真正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12月22日,由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3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抛出上述比喻。

活动现场、围绕城市营商环境建设,来自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等地的参会代表展开讨论。在李伟看来,城市营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迈步高质量,城市发展不仅需要发力营商环境建设,还需要配套其他政策体系,而营商环境建设也需要转型,由“成本导向”转向“赋能导向”。

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

市场机制和政府服务缺一不可

“在城市经济发展工作中,‘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各大城市都在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有的地方从1.0升级到6.0,围绕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工作举措。”研讨会上,李伟提到他的观察,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城市还是整个全国经济发展大局,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过去10年间,国内每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从1000多万增长到2000多万,这就是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直观体现。”

在李伟看来,营商环境建设,根本上是为市场主体服务,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些外部支撑,营商环境建设须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快捷、低成本的服务,在此背景下,促进市场主体增长。

“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种资源配置。一方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比如,通过市场价格体系、价格指标等要素来配置资源,价格高了,资源就会往这个领域流动,价格低了,资源就会退出去。”李伟提到,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市场环境愈发优化,这就涉及到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就需要政府‘出手’打破行业、区域壁垒,让市场去配置资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李伟谈到,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需要政府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举措,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比如,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在市场机制完善之后,政府要确保这个制度运转起来,提升市场公平性。

不过,李伟也提到,有了市场机制、有效的制度保障外,还需要其他资源要素支撑。“企业的很多行为具有外部性和溢出性,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还可以促进其他主体,比如研发,研发产生的新技术、新技术具有典型的外溢效应,这时如何激励其进行更多研发行为就需要政府提供研发补贴等举措,扶上一程。”

营商环境建设须转型

由“成本导向”向“赋能导向”发展

李伟分析,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营商环境建设维度很“大”,它与广大市场主体发展息息相关,涉及市场机制、政府举措等多方面,细化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营商环境也很“小”,城市经济千头万绪,营商环境只是其中一项工作。

在李伟看来,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不是“单打独斗”。

“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推动产业能级提升,以5G为例,其实这个产业早期和其他很多新兴产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随着国家系列专项政策扶持,最终推动5G产业‘跑’得更快。”李伟建议,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主体发展配套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打出一套“组合拳”。

营商环境建设还需要提升政府效能。“创业者开办一家企业,10天、5天、1天的办理时间,在体验感上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政府在各方面资源要素配置到位后,还要高效去推动这些事项高效运行。”李伟说。

而长远看,营商环境建设需要转型。“过去,营商环境建设注重降低企业从成立到消亡全生命周期的交易成本、制度成本、要素成本,这是一种‘成本导向型营商环境体系’,而未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建设,需要更加强化为企业赋能,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李伟说,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浪潮下,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为企业乃至产业发展提供一系列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转型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