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一天,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或许在南方人与北方人之间,还有小小的争论;但吃一口羊肉、喝一口羊汤,几乎成为他们的共识。
“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绍圣四年的冬天,44岁的淮安诗人张耒在湖北贬所,从功名中短暂解脱出来,与妻儿一同享用难得的闲适时光。冬日的羊肉白如膏脂,熨贴肺腑,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温暖与惬意。
这是宋朝很平常的一个冬日生活片段。在宋朝,吃羊肉是很平常的事。但羊肉走上百姓餐桌,却经过很长的时间。
三羊图局部宋·佚名
从贵族餐桌走上平民餐桌
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就驯化了山羊。到周朝,养羊业已经很发达了。《诗经》有言:“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可见当时羊的养殖规模。到了秦汉时期,养羊已经相当普遍。汉代丞相、河南人卜式就靠养羊起家。他以田畜为业,养羊至上千头。因捐赠而被汉武帝召见,赐左庶长,最终成为丞相。
有养羊的,自然就有吃羊的。古人很早就吃羊了。周朝的贵族就懂得用铜鼎炖煮羊肉。当时祭祀也需要用羊。《国语》说: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由此可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祭祀、吃食是有礼制的,再加上“庶民无故不食珍”的规定,一般平民百姓是吃不到羊肉的。
公元前606年,郑国攻打宋国,开战前,宋军主帅杀羊犒赏官军,但车夫没有分到羊肉,心生怨恨,待两军交战,车夫便将车赶往敌军军中,致使主帅被活捉,宋军战败。
《战国策》中也有一个故事,说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大夫,没有将羊羹分给大夫司马子期。司马子期便跑到楚国,说服楚王攻打中山,致使破中山国破。
他们为什么这么在乎一碗羊羹呢?其实,他们在乎的并不是那一口吃的,而是“不均”,孔子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另外,作为低级官员或平民,能分到一碗贵族才能吃上的羊羹,是多有面子的事情。
直到很久以后,物资丰富了以后,羊肉才渐渐走上百姓餐桌。《唐语林》载,当时富人饮宴,能吃到一种用类似肉夹馍的食物:羊肉剁馅,夹在胡饼之间,用花椒、豆豉调味,入火烘烤,滋滋冒油。
到了宋代,算是进入了羊肉狂欢的时代。宫廷内、街市上都有羊肉的身影。普通百姓只要有钱,只要想吃,都可以去购买羊肉。
二羊图局部元·赵孟頫
宋代人爱吃羊肉
宋代人爱吃羊肉,似乎是从宋太祖时代就开始了。北宋初年,吴越国主到汴京朝见,宋太祖摆宴,第一道菜就是“羊肉旋鲊”,也就是用羊肉制成的新鲜肉酱。
之后,似乎吃羊成了赵氏皇族的习惯,在历代文献中,我们能看到,宋真宗“御厨岁费羊数万口”之多,一日三餐无羊不欢。宋仁宗跟近臣抱怨:夜晚失眠又饥饿,想吃烤羊。宋神宗时期,宫廷内每天要吃掉1200多斤羊肉。当然,他们也会吃其他肉类,但数量远比不上羊肉,甚至只是羊肉数量的零头。
那么,他们为何喜欢羊肉呢?宋高宗表示,这是祖宗延续下来的习惯。《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宰相吕大防对哲宗赵煦说的话:“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把吃羊肉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
上行下效,皇上爱吃,官员也学着。北宋大臣蒲宗孟全家一年吃羊四千多只;宰臣张齐贤每次食羊肉数斤;苏轼“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
官员爱吃,百姓也爱吃。但百姓爱吃的理由与皇室的不同。北宋医学家唐慎微说,羊肉味甘,可补中益气;文人黄庭坚说,羊肉“软烂则宜老人,丰洁则称佳客”。易烂好嚼,且肥美干净。
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记载,当时开封、杭州的市面上都有羊肉店,公开售卖羊肉。“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用羊肉做的美食,大概有排炽羊、入炉羊、羊杂碎、炖羊、生软羊面等多达40余种。
苏轼有一个名为韩宗儒的朋友,每次想吃羊肉就写信给苏轼问候两句,苏轼便给他回信。他转头再拿着回信去换羊肉,因为苏轼当时的字就很贵了。“每得公一贴,于殿帅姚麟许换羊肉十数斤”。一次,苏轼在翰林院正忙,韩连着写了好几封信去,还让送信人催索回信,苏轼笑着对来人说:“请传话回去,今天不是杀牲口的日子。”
那么,宋人是怎么做羊肉的呢?除了片一片做火锅,《山家清供》中里详细写了几道羊肉菜的做法:
金玉羹:山药与栗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名“金玉羹”。
山煮羊: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槌真杏仁数枚,活火煮之,至骨糜烂。每惜此法不逢汉时,一关内侯何足道哉!
前一个菜谱大概可理解为羊肉汤煮山药、板栗。后一个菜谱就是纯纯的羊肉汤。只放葱和花椒,放入杏仁,不知是为了提鲜还是有其他功效,总之,这样的汤很好喝。若是放在汉代,定能靠着它被赏个关内侯做做。
这当然是夸张之词。但历史上有因羊肉菜做得好而被赏做官的吗?还真有。南朝时,有一个名为毛修之的,本是刘宋朝的将军,不幸被北魏俘虏。他给北魏的尚书做了一次羊羹,尚书吃了,觉得非常美味,让他给北魏的皇帝拓跋焘做一碗。拓跋焘吃了,也是称赞不已,随即就将他提拔成了太官令,管理宫里膳食。
四羊图局部南宋·陈居中
羊价太高有时也是吃不起的
现在人吃羊肉,很简单,集市上去买就行。价格也不算太贵。但古人吃羊肉,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因为羊肉的价格因时因地不同,有时候高得离谱,真的就吃不起。
北宋时,一只羊大概3贯左右,《清明上河图》上有一羊肉店招牌,上写“斤六十足”,这个市场价格就是每斤60文足钱,算是相对便宜了。
南宋时,南方地区养羊少,且物价上涨,羊肉价格向上浮动的厉害。据宋史专家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绍兴二十六年,钱塘县巨商杨康提出向朝廷每年进献羊720只,计钱“一万缗”,换算下来,平均每只羊要13贯888文。绍兴末年,平江府羊肉高得离谱,一斤羊肉竟要900文!一名为高公泗的小吏深感吃不起,写了首诗: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当时的900文购买力如何呢?绍兴三十二年是“绍兴”这个年号使用的最后一年,朝廷招待前来投降的金国大将萧鹧巴一家20多口人,每天给他们拨款1贯600文,人均不过80文左右。照这么计算,一斤羊肉的钱可够10多口人一天吃的了。
这么贵的价格,连苏州小吏都只能望“羊”兴叹,每顿饭只好吃一些鱼虾,更何况平头百姓呢。
美食家苏轼在京城呆了十年,吃够了羊肉,号称“十年京国厌肥羜”,但被贬官到惠州,还想来上那么一口。但惠州羊肉也不便宜,且惠州市场上一日只杀一羊,他也不敢与官员相争,所以只能私下与宰羊人商量,帮他留一些羊脊骨,煮烂后,点盐少许,再用火烘烤,待骨肉微焦,“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脊骨缝隙间的零碎羊肉,让他吃出了螃蟹的味道。这大概是“羊蝎子”的另外一种吃法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