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锈的青铜宝剑,越王勾践剑

千年不锈的青铜宝剑,越王勾践剑

00:00
06:22

大家晚上好,欢迎回到国家宝藏之文物们的故事。1965 年的一次偶然挖掘,出土了一件令世人瞩目的稀世珍品,越王勾践剑。究竟是什么样的铸造技术,使得这把宝剑能够千年不锈,一下便可划破二十几张复印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这把千年不锈的神奇宝剑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吧。

1965 年的冬天,湖北省政府决定在荆州地区漳河水库修造渠道工程,引水灌溉现在的马山、八达岭、川店等乡镇的部分农田。由于这里自古以来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楚国国都郢的所在地,因此,按照有关规定,相关的文物部门要对水渠流经的地区进行初步的勘察工作。

当考古工作者来到水渠的第二干道流经地时,发现了呈黄、紫、褐混合色的土壤,旧称五花土。经过进一步的考察鉴定后发现,原来这一带有大中型墓葬二十五座,小型墓葬至少三十座。这便是后来的涪陵楚墓墓葬群。

196510月中旬一直到次年的元月中旬,考古队对其中的八座墓葬进行了挖掘清理。这是首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湖北省境内的楚墓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挖掘活动。此次共挖掘出土文物超过 2000件,其中包括了一柄寒光闪闪的青铜古剑。

196512月的一个傍晚,当工作人员在发掘一号楚墓时,考古人员在墓主人的内棺中,发现了一把装在黑色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宝剑。从剑鞘上来看,这柄宝剑显得并不起眼。但当队员们将宝剑从剑鞘中拔出的那一瞬同,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这柄宝剑剑长 55.7厘米,柄长8.4 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作圆箍形,内侧铸有极其精细的十一道同心圆,圆箍最细处宛若发丝般大小。剑柄上缠着丝绳并且刻有三道戒箍。剑向外突出,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的正面镶有蓝色的琉璃,后面则镶嵌着绿松石。剑身上纵横交错着一道道神秘而美丽的黑色荾形纹饰,为这柄宝剑更增添了几分威武肃穆之感。仿佛古代传说中的神兵利器一般,即使是在午夜也会散发出幽幽的寒光,不由得使人心惊胆战。

这柄宝剑的出土,引来了许多专家对宝剑主人身份的猜测。 究竟是怎样一位神秘的主人,竟然在死后也将它放在手边形影不离。面对着眼前这柄沉睡了千年的传世古剑,专家们没有任何研究资料,只能希望由它自身来解开这位神秘主人的身世迷团了。

通常很多出土的宝剑都会在剑格处,刻上宝剑主人的名字。剑格也被叫作护手,指的是剑身与剑柄之间呈椭圆形的部分。于是,众人赶忙在此进行查看。果然在宝剑剑身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全文共八个字。不过在这八个字中,有六个字在以往出土的兵器中曾出现过。因此,专家们随即在现场进行了解读,它们是“越王”“自乍”“用剑”。

虽然大部分的字已经被解读,但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字,却让这些专家们疑惑不已。这两个人们从未见过的鸟篆铭文,究竟代表了谁的名字?春秋时期,越国自允常从前 510 年称王起,历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翳、无疆等九位君主。而这里的越王,指的又是其中的哪一位呢?一时间,所有的专家犯了难。

那到底这个神秘的主人是怎么确定的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