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有4位司令无人敢动,毛主席:动一人,全军大乱!他们是谁

1966年有4位司令无人敢动,毛主席:动一人,全军大乱!他们是谁

00:00
11:33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解放军的总兵力高达550万人,巅峰时期两次突破600万人大关。

数以百万的解放军,以1955年为界,先后分为六大战区和十三大军区,每一个军区都有一名我军的高级将领坐镇,是为军区司令。

然而,在十三大军区之中,有四大军区的地位最为突出,四位坐镇的将领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毛主席曾经说过:“他们一动,全军大乱!”

那么,这四名司令分别是谁?为何毛主席会这样说呢?

首位司令员:许世友

许世友将军是穷苦农民出身,从小就嫉恶如仇。在失手打死地主之后,许世友孤身避祸,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名普通战士。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许世友决定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长征期间,许世友表现地极为出色,收获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可。

在四位司令当中,许世友将军的名声更大一些,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作战期间,许世友身先士卒,仅在“反围剿”战争中,许世友就曾经7次参加敢死队,展现了自己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决定让许世友负责南京军区的工作。当时,新生的中国面临着美西列强的环伺。由于我国海空军力量起步较晚,因此在建国之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屡次遭到美国飞机和军舰的骚扰。

而南京军区主要的任务,就是藩屏我国东部海岸线,尤其是保障上海这座经济城市的安全。

为了确保对美国安排的近地飞机做出强烈示警,许世友将军下令部队进行近海防御,数不清的高射炮,被架在我国东部沿海,也为之树立起了一道坚固的“钢铁海岸线”。

与战场上的雷厉风行不一样,许世友在军区当司令员的时候表现的更加平易近人。1958年,中央提出“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友这个南京军区最大的“长官”,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边防海军战士。

许世友将军在“士兵座谈会”上表示:“我今年50多岁了,30年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今天,感谢上级给了我们这些老兵二次当兵的机会。”

不过,虽然许世友将军做好了成为一名普通战士的准备,但是他身边的秘书以及连队的其他战士可没做好准备。

当许世友出现在公开场合时,战士们总是忍不住地向他敬礼问好。每当许世友来到食堂打饭时,身边的小战士总是你推我搡、争前恐后的去为他盛饭。

不过,许世友知道自己“下连当兵”不是来享受的。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战士们对他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待遇,许世友就会严厉的批评他们。久而久之,战士们也就真的将许世友将军看成了普通战友。

这一点,从许世友将军在军中的称呼也可以看出来。一开始,战士们可能还称呼他为“领导”“首长”,过了一段时间,称呼就改成了“老许同志”或者“许同志”,等到许世友真的和战友们打成一片时,“老许”和“许老头”的名字就彻底在军中出了名。

除此之外,许世友还是名副其实的孝子,对待母亲十分孝顺,还是唯一一位获得邓小平特赦、可以土葬陪伴母亲的将领。

将军县走出的司令员:韩先楚

如果说南京军区是为了藩屏上海等东北沿海城市,那么,韩先楚所在的福州军区,则是为了守护台湾。

与许世友一样,韩先楚也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从东北地区,一路向南,最后竟然成为了解放海南岛的大功臣,作战轨迹之长,在全军将领中都实属罕见。

也正是因为韩先楚有过海战的经验,因此才被任命为福州军区的司令员。

要知道,虽然蒋介石率领残部退守台湾,但他却一直没有放弃过“反攻大陆”的想法。台湾国民党军队与大陆解放军,还曾经在金门地区激烈交火。

作为迎敌的最前线,福州军区至关重要,而军区司令员的人选,更是重中之重。为此,中央还曾经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

然而,会议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福州军区应该让叶飞或者宋时轮去领导,毕竟他们曾经都是“老三野”,与将领与战士们磨合起来更加顺利。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应该选派一个新人,只有这样,才能让福州军区这盘棋活起来。

双方争持不下,毛主席却给出了第三个答案,那就是旋风将军韩先楚。

韩先楚将军在士兵们中间有一个亲切的称呼,那就是“旋风司令”。顾名思义,韩先楚将军的队伍所到之处像旋风一样,席卷无数敌人。

不过,当消息传到韩先楚耳朵里时,他竟然拒绝了,他希望毛主席可以重新安排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人选。

毛主席知道韩先楚为人倔强,但台海问题至关重要。在当时的情况下,韩先楚是最适合被派到福州去的将领。因此毛主席回复韩先楚说:

“福州军区,你必须得去,这是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任性的戏台子!”

好在后来,韩先楚还是对主席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他认为福州军区的三个主力军,曾经都是华野的部队,自己长期在东北野战军工作,对于华野的人员和军纪不甚了解。在韩先楚心里,东野名将众多,比自己适合福州军区司令员这个职位的大有人在。

不过,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有他的道理。首先,韩先楚有常胜将军的威名,不光东北野战军的战士服他,就连其他野战部队的士兵,也都知道韩先楚将军的实力。因此,在统御士兵方面,韩先楚将军不一定会比华野的将领弱。

另一方面,韩先楚曾经是解放海南岛的关键人物。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还是从战略地位上来说,台湾岛和海南岛都存在相似之处,让韩先楚担任福州军区的司令员,至少在战术上具有一定的保障。

之后的事实也证明,毛主席的选择果然没错,韩先楚在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任上确实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1973年,韩先楚从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任上调离,前往祖国的西北地区,继续着自己旋风将军的威名。

济南军区和沈阳军区

杨得志是济南军区的司令员,由于杨得志出生于铁匠家庭,因此也被称为“铁将军”。井冈山时期,杨得志成为了毛主席的护卫兵,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教导。

之后, 演杨得志先后经历了从红军长征到抗美援朝期间所有的重要战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得志是军事生涯最为连贯的将领, 而这也是为什么杨得志的上将排名在韩先楚之前的原因。

在平型关大捷中,杨得志率领部队英勇作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抗美援朝期间,杨得志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在斗争实践中,杨得志屡屡发明全新战术,还提出了“建设坑道工事防御体系”的建议,深得司令员彭德怀的认可。

彭总甚至在公开场合称赞杨得志的创造性战术,他说“即使美国人把地球炸通,也炸不毁我们的防御工事。”

1953年,杨得志接受毛主席邀请,与他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两年之后,杨得志成为了济南军区的司令员。

如果说许世友的南京军区主要保卫经济城市上海,那么杨得志的济南军区,则主要是为了维护首都北京的安全。

尤其是在建国之初的几年,国际局势并不明朗,美苏大国又先后在军事武器上摩拳擦掌,这都给首都北京带来了很大的外部压力。

而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的杨得志却察觉到,未来的军事斗争,将会是武器质量方面的斗争,单纯的增加兵力或者重复性的增加武器,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军后期的裁军事实也证明,杨得志在这方面还是拥有洞察力的。

而最后一位军区的司令员,就是来自沈阳军区的陈锡联。

与以上三位相比,陈锡联的名字可能就不为普通人所知了,但是对于沈阳军区的军民来说,“陈锡联”这三个字还是拥有一定的分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产区和粮食产地。不仅如此,东北地区还与苏联和朝鲜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接壤,是沟通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窗口。

不过,在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遇冷,沈阳军区也因此从沟通窗口转变为了我国防范老大哥的前沿阵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沈阳军区管辖范围内的防线共计8000公里。为了了解各段防线的具体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防御,陈锡联带着秘书和副官,一公里一公里的考察,最终走完了这8000公里。

当苏联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染指我国东北地区之时,陈锡联没有丝毫犹豫,而是下令在中朝边境地区预先安置高射炮,应对苏联可能会出现的攻击行为。

以上四大军区,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在保护经济城市、完整国家主权、维护首都安全以及防范化解边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外部局势的演变,以及当前我国军事形势的变化,建国初期的十三大军区,经过了数次改革,目前已经演变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不过,不管是建国初期的十三大军区,还是现在的五大战区,本质上都是我国国防军事力量的体现。

虽然现在我国的兵力数量与建国初期不能同日而语,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单兵实力,我国目前的军事水平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作者:十一

参考文献

[1]刘剑锋. 我记忆中的许世友将军[J]. 党史博览,2020:25-26.

[2]许峰,徐文浩. 开国上将韩先楚:百战沙场碎铁衣[J]. 党史博览,2023:74-80.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