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人之用具

115.人之用具

00:00
12:29

115.人之用具


先说生活用具吧。


比如食具。《说文》收了很多祭祀用的礼器字,但没有收锅字、碗字。


在《说文·卷十二·瓦部》收了一个近似蒸锅的字,zèng,甗yǎn無底甑)也。从瓦曾聲。�,籒文甑从䰜。段注引《考工記》:陶人爲甑。實二鬴。厚半寸。脣寸。七穿。按甑所以炊烝米爲飯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於上(p638)。古代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底部有透蒸气孔格与鬲相连,如同现代蒸锅。


看懂这个字,得先看“曾”,其甲骨文像古代蒸食物的炊具。甲骨文中的“田”构件并非土地之田,而是用于间隔的箅子,上部的“八”像散发出的蒸汽,整体像蒸熟食物的器皿,即甑(zèng)之初文。古代的甑,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置于鬲或鍑(fù,大口的釜)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笼。也有另外加箅的。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甑,殷周时有用青铜铸成的。甑有箅,且因“甑”不能单用,须架在釜或鬲上,故曾字引申出“增加”义。


再说个古人的洗手器。盘,古代写作“盤”或“槃”,又圆者为盘,方者为盂。《说文·卷六·木部》,承槃也。从木般聲。鎜,古文从金。盤,籀文从皿。就是古代的盛水器。段注:內則曰: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古之盥手者。以匜沃水。以槃承之,故曰承槃。……古者晨必洒手。日日皆然。至於沐浴靧面。則不必日日皆然。就是古人每天早晨都得洗手,但不必天天沐浴和洗脸。


再说人的穿戴。古人喜欢把醒目的东西放在头上,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后来低调的人会把奢华放在腰带配饰上。


冠,《说文·卷七下·mì部》juàn也。所以絭髮,弁冕之总名也。从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353)。其中,juàn,攘臂繩也。就是手臂上举卷束头发的样子。冠,是用来卷束头发的饰物,是戴帽子这一动作的泛称。字形采用“冖、元、寸”会义,冖mì,覆也。从一下垂也。“元”就是头,也作声旁。因为戴帽子有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其中最华美的就是凤冠,其实凤冠未必都是皇后的专属,有钱人家嫁女儿时也会备一顶漂亮的冠。


《说文·卷七下·冃mào部》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从冃免聲(354)。古者黃帝初作冕。絻,冕或从糸。最初指大夫以上的官员所佩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段玉裁“”下注:冕制——延前圓垂旒,後方。古代皇帝的冠冕,头顶有块长方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悬挂在方板前后的那个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穿五彩珠玉串连而成,代表五行;前後各有十二串,代表二十四节气。总之,帝王是掌握了天地大秘密的人,同时,眼前有珠帘,就是“非礼勿视”;两耳有瑱,也就是有耳塞,就是“非礼勿听”。


《说文·卷五·竹部》,簪也。从竹幵聲。段注:筓所以貫之於其左右。是以冠無之凡無筓者纓。


再说“巾”。“巾”字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条两头下垂的织物,最初就只是遮羞布,这也是一个被隐蔽了原意的字。后来指挂在腰间的布,用来擦汗或擦东西,再后来,就成了一种装饰品。因为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所以随身携带的物品只得一律挂在腰间的带子上。挂在腰间的刀叫佩刀,挂在腰间的玉叫佩玉,挂在腰间的手巾叫佩巾。


《说文·卷七下·巾部》说:巾,配巾也。从冖,丨象糸(sì细丝)。凡巾之属皆从巾(357)。段注:带下云:佩必有巾。佩巾,礼之纷帨也。说明这是礼仪的一部分。段注还说:巾可覆物,故从。冖,覆也。段注:覆之則四面下垂。也就是现在的“幂”字。《周礼·幂人》注:以巾覆物曰。也就是说“巾”字最初就是遮蔽某物的东西,在周礼里还专门有人负责料理此事,叫“幂人”。再往后,这个“巾”字的概念就通俗了,按以巾拭物曰巾,如以帨shui拭手曰帨。就是人们腰间有两块“巾”,一个用来擦东西,一个用来擦手。《诗·召南·野有死麕》里那害羞的女子说:无感我帨兮,无使尨máng也吠。就是求男生别解我腰带之意。再往后,《玉篇》曰: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称头巾。


佩,《说文·卷八上·人部》。佩,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指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段注:大帶佩者,謂佩必系於大帶也。古者有大帶,有革帶。佩系於革帶。古代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玉之美好,来标榜自己的品德。


作业:纸、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易耳一学员

  • 无尽藏DTCASTS

    可能,那时的文字记录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阶层

  • 辞穷语塞

    老师辛苦了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