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拇指、中指,谁是将指?
人除了腿脚部的行动,还有手部的动作。跟手部动作相关的部首有: 又、手、�biào、攴等。
先说“又部”。《说文·卷三下·又部》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p114)。从“又”的字有“右”、“父”(右手举杖)、“叔(拾也)”、“取”、“及”等。我们讲几个常用字。
尹,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所以,尹,在古代是官称。
及,逮也。从又从人。指从背后追上并抓捕。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意,“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
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像两人手拉手。人能够手拉手,也是了不起的缘分哦,比如我,就很畏惧别人拉我手。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彗,下面也是“又”,所以,彗,掃竹也。从又持甡(眾生並立之貌。扫帚也并立)。
手部在《说文·卷十二上·手部》手,拳也。象形。凡手之屬皆从手(p593)。说是拳,字形却像五指张开的手。段注:今人舒之爲手,卷之爲拳,其實一也。现在偏旁叫“提手旁:扌”。手部字太多啦,我们挑一些常用字讲。
掌,手中也。从手尚聲。段注:手有面有背。背在外則面在中,故曰手中。掌謂捧之也。
拇,將指也。从手母聲。这个解释能把人逗笑。本来指大拇指无异议,但段玉裁另有新说:將指,謂手中指也。食指將指無名指。小指短,不用。手以中指爲將指爲拇。足以大指爲將指爲拇。此手足不同称也。这真是有趣的说法。本来举大拇指表示赞扬,若按段玉裁举了中指,那不是西方最著名的侮辱人的手势了吗?!这可咋整?
指,手指也。从手旨聲。段注:手非指不爲用。大指曰巨指,曰巨擘。次曰食指,曰啑鹽指。中曰將指。次曰無名指。次曰小指。古代,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
举(擧),對舉也。从手與聲。两手相对,同时举起。
撮cuō,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从手最聲。段注:孫子筭經:六粟爲一圭。十圭爲一撮。十撮爲一抄。十抄爲一勺。十勺爲一合。本草序例曰: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
探,遠取之也。伸长手臂够取较远的东西。
捐,棄也。从手肙yuān聲。“肙”意为“细小的”、“小巧的”。“手”与“肙”联合起来表示“丢弃细小的东西”。
失,縱也。从手乙聲。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段注:縱者,緩也。一曰捨也。在手而逸去爲失。
手部字太多了,就说到这儿吧。
再说个�biao部,上面是个爪,下面是手,一看就是两只手的动作。《说文·卷四下·�部》�biào,物落;上下相付也。从爪从又。凡�之屬皆从�。讀若《詩》“摽有梅”(p160)。段注:草曰苓(零)、木曰落,引伸之凡物皆曰落。从爪、又——以覆手與之、以手受之,象上下相付,凡物陊落皆如是觀。爪,是一只手向下,�这个字就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渐渐合在一起接住落物的样子,这个字多有画面感啊,怎么就现在就不用了呢!
这个部首里有四个字我们常用:
受,相付也。从�,舟省聲。相付,相互交托之意。段注:�者自此言,受者自彼言,其爲相付一也。就是那边“�”有落,这边“受”有接,为相互交托。所以此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交付东西,后另造一字“授”来表示。二是接受东西。
争,引也。�,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段注:凡言爭者,皆謂引之使歸於己。……就是两只手在抢夺东西的样子。争持不下的静止状态就是“静”吧。《说文·卷五·靑部》静,审也。从青爭聲。本义是自审内省。但“争”在此也不全是声音,也应该表达内省的挣扎突然明朗、安静了吧。
寽lv,五指持也。从�一聲,讀若律。上下两只手,中间一个东西。段注:今俗用五指持物引取之曰寽。五指寽而落之。故從�。就是现在的“撸”和五指揉搓的意思。这个字要比“撸”形象。
作业,变
“人能夠手拉手,也是了不起的緣分”……想想還真是,好像從小到大,能手拉手的人還真是數得過來的~
一直在喜马拉雅听你的课,也想听元泰堂部分音频课,没法购买,怎么办?
一笑悠悠然 回复 @张思寓: 关注元泰堂公众号,购买会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