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一天,毛主席的专列即将踏上北戴河地界儿。
为了缓和工作人员的疲惫紧张情绪,毛主席抛下了一个话头,等到工作人员都回答完毕后,毛主席突然从手边拿出了一张16开的空白纸,在纸上写下了4行共计17个大字后,毛主席将这张纸交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姚淑贤。
姚淑贤知道毛主席专列上有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将领导写的纸张私自带走。不料主席却悄悄告诉她说:“这件事只有咱们两个知道,连李银桥也不要告诉。”
这张纸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为何姚淑贤如此紧张?毛主席为何要违反规定,为姚淑贤写下这些字呢?
毛主席打趣小年轻
毛主席将要到达北戴河的当天,刚好是列车工作人员的休息日。联想到这一点,毛主席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与身边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聊了起来。
“这次前往北戴河,确实是有点匆忙了,有没有打扰你们这群小年轻约会呢?”毛主席打趣的说道。
这群年轻人都七嘴八舌的说着:
“不打紧,为主席服务很高兴”
“主席,我还忙到没有男朋友哩”。
不过,角落里这时候却传出来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说话的人,正是专列上的护士姚淑贤。
见毛主席和身边的同事都看向自己,姚淑贤立马就羞红了脸,她把头低下说道:“主席,我和男朋友有约会。”
主席这下可来了兴趣,接着追问道:“你的男朋友是谁啊?在不在这个车上?”
姚淑贤点了点头回答道:“他也在专列上,是负责食品检验的小吕,吕宝璋。”
吕宝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检验科工作人员,但是性格耿直认死理,连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都曾经吃过他的瘪。
毛主席也知道这件事,于是打趣的说道:“你这个男友我知道,还和李卫士长吵过架,我看,不应该叫他小吕,叫大吕更合适啊。”
紧接着,毛主席又问姚淑贤,这次跟着火车去往北戴河,有没有只会一声吕宝璋,或者有没有在车上打个照面。得到姚淑贤的否定回复后,毛主席让其他工作人员先退了出去,然后拿出了手边一张空白的稿纸,为姚淑贤写下了17个大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是《诗经·邶风·静女》中的诗句,姚淑贤上过卫校,也稍微懂一些古诗词,不过,她并不懂毛主席为何要写下这几句诗。
看到姚淑贤紧缩眉头,毛主席开口说道:
“我们此行太匆忙了,打扰了你们小年轻,这句诗等你和小吕打照面之后交给他,告诉他前因后果,他不会对你生气的。”
姚淑贤心里感动极了,但是列车上有严格规定“所有带字的东西必须上交”。无奈之下,姚淑贤只能先收下主席的纸条,然后前去寻找李银桥,请他拿主意。
李银桥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对此只是笑笑说:“主席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吧,你家小吕的臭脾气,整趟专列的人都知道。这次有毛主席撑腰,这小子肯定不敢再犯倔。”
后来,姚淑贤与吕宝璋成功的结为了夫妻。两人结婚之后,仍然服务于毛主席专列。
在后面和主席聊到这件事之后,姚淑贤还专门感谢了毛主席,她认为他们两人之所以能够顺利结婚,那17个字可是起了大用处。
不过,毛主席也从李银桥那里得知了姚淑贤私下询问他,如何处置小纸条的事情。对此,毛主席只是笑笑说道:“小姚和小吕还真是注定的一家人,这认死理的性格,都一模一样。”
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姚淑贤一直都是毛主席专列的专职护士,直到她因为怀孕退出专列工作,由同事接替。而这趟专列上的趣事,却远没有停止。
“流动的中南海”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在中南海办公的日子并不多。除了接见外国政要之外,中央领导人基本上都要分赴全国各地视察工作。
一开始,毛主席也会选择乘坐飞机出行。不过自从1958年之后,毛主席却渐渐放弃了乘坐飞机的想法。
这是因为,当时技术受限,飞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毛主席不仅是我国的核心领导人,对东亚地区、社会主义阵营,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出行安全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铁道部专运处成立了。从规格上来讲,专运处是一个保密级别非常高的部门,由铁道部门直接领导,公安部门协助。除了毛主席之外,周总理、朱老总等也都有自己的专列。
根据铁道部专运处的公开资料来看,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共有13节车厢,包括电台车、硬卧车、高包车、甲乙丙级公务车等车厢,功能十分齐全。其实,说是专列,它们更像是一间流动的办公室,甚至有人称这些专列为“流动的中南海”。
毛主席本人对专列以及上面的工作人员也有高度评价,他认为这群工作人员是“我的队伍”“自家人”“毛泽东的第二个家”。
从出行数据来看,毛主席此言不虚。从1949年到1974年,毛主席乘坐专列次数高达72次,最长的一次出差,在车上待了近9个月。
当毛主席第一次踏上自己的专列时,就认为“这里方便,完全可以开小型会议了,比城市里的饭店、宾馆还合适。”
事实上,毛主席之所以愿意长时间待在专列上,正是基于不扰民的考虑。他认为,如果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地方接待,不仅会浪费有效的办公时间,也会对百姓产生一定的困扰。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毛主席要求自己专列最好在夜间停靠,尽量避开白天出行的老百姓。
根据时任铁道部专运处宣传干事解秀英的回忆,毛主席并不喜欢在地方停留,而是喜欢睡在专列上。
不过,专列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舒服。白天还好,每到夜深人静之时,车厢摇晃、钢轨摩擦的声音就特别大。由此可见,毛主席并不是为了贪图舒服才留在车厢里,而是因为避免打扰到老百姓。
由于长年累月的乘坐专列出行,毛主席与专列上的年轻人也非常熟悉。
有一次,毛主席的专列停靠在了武汉。刚刚工作完毕的毛主席向窗外望去,不料却看到了大片的野菜。
毛主席和身边的年轻人说“你们可以挖一点野菜去吃么?”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一群年轻人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的走下了火车,很快就将一筐野菜带了上来。在专列厨师的妙手下,一个个野菜包子和一碗碗“野味汤”做好了。
毛主席喝了一碗之后,也打趣地说道:“嗬,咱们以后可以经常来个‘野味’餐。”
还有一次,毛主席专列停靠在了郑州。当时,恰逢1959年三八妇女节前一天,列车上的女同志都想在三八妇女节当天与毛主席合影。
不过,大家都知道主席日理万机,也不敢贸然打扰,只能委托毛主席较为熟悉的姚淑贤前去转达。听到姚淑贤的请求后,毛主席爽快的就答应了。
3月8日当天,毛主席来到约定地点,与列车上的女同志们合影。合影结束之后,毛主席还对着她们亲切的说道:“大家辛苦了,今天是你们女同志的节日,我是来沾光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专列生活是毛主席对新中国交通事业关注的缩影。除了铁路之外,毛主席对其他交通设施的发展也十分上心。
新中国的交通事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毛主席为武汉长江大桥写下的诗句。1957年10月15日,由毛主席亲自批准、下令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沟通长江两岸,辐射地区经济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大桥建成之前,毛主席曾经三次畅游长江,还为此留下了一首豪放诗词,那就是《水调歌头·游泳》。
时至今日,这座已经挺立了 60多年的大桥,仍然矗立在广阔的长江之上,不仅见证着武汉三镇的蓬勃发展,也见证新中国通衢广阔的未来。
如果说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航运事业的起点,那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则是中国公路交通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学习苏联,开始着力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经过数以万计工人和科研人员的日夜攻关,1953年6月,我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工厂在吉林长春动工。
毛主席对长春一汽的未来寄予厚望,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仪式开始。只见,由毛主席亲自题词的奠基石被缓缓的放置在了预定地点。
随后,长春一汽的领导干部,拿起铁锹开始奠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刻开始,算是按下了启动键。汽车工业踏上正轨之后,中国的西北地区再次传出好消息。
1954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康藏铁路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为此,毛主席亲自送出贺电:“庆祝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交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甚至还将自己的铁路建造技术推广到了国外。
结语
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交通成就与现在无法相比,但是,正是有了这些前期的奠基工作,才让新中国的交通事业从0到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我国的交通成就其实就是在这个“1”后面增加“0”。
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果绝对值将会越来越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前辈们做出的贡献。
作者:十一
编辑:十一
参考文献:
[1]解秀英.毛主席专列往事回忆[J].百年潮,2022,:5-16.
[2]凯文.毛泽东与共和国交通事业及其传奇专列[J].人民交通,2017,:52-55.
[3]马秀贤,陈樱.我在毛主席专列工作的日子[J].文史春秋,2008,:42-43.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