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盘点、大总结时刻。12月8日,由《语言文字周报》主办的2023“十大网络流行语”公布结果,上榜的有i人/e人、显眼包、特种兵旅游、X门、遥遥领先、多巴胺××、孔乙己文学、公主/王子请××、你人还怪好的嘞、挖呀挖呀挖。
图源网络,下同
在互联网文化图景里,网络流行语是鲜活又接地气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词语和短句,或来源于文艺作品,或来源于新闻事件,或来源于社交媒体,每一位网民都是其中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流行语一经诞生,便叱咤网络江湖,甚至逐渐走入词典、变为日常用语。
在小小的互联网里挖呀挖呀挖,挖多多的流行语和大大的瓜。流行语经久不衰,背后藏着现代人的很多“小情绪”。
好美的精神状态,“清澈”网民争当显眼包
正如苏联文艺学家巴赫金所讲:“狂欢不是供人们驻足欣赏的,它的参与者们置身其中,根据有效的规则来狂欢。”在互联网社交中,网民将俗雅互混,使美丑相融,让褒贬同用,成为他们标新立异、凸显自我的一种方式。
“显眼包”,该词原义是一个人过于张扬、爱出风头,甚至到了令人尴尬的地步。但后来,在互联网社交语境中,这个词却演变成褒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引人注目、个性鲜明的人或物。每个物种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显眼包,该词通过戏谑和夸张的方式,赞美那些敢于展示自我、不惧他人眼光的行为。
“特种兵旅游”和“多巴胺穿搭”这两个流行词,可以说是把“显眼包”的行为具体化。
前者指高强度的旅行方式,即在周末或节假日等有限的时间里,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其特点在于时间紧凑、游玩的景点多而花费低,因此广泛地受到大学生等年轻人群体的欢迎。
后者在2023年夏天走红网络,指运用高饱和色彩展现鲜艳明亮的服装风格,以此刺激视觉感官,让人产生快乐和自信的感觉,引导关注正向的情绪和积极的事物,对抗焦虑、阴暗的情绪。
除了吵吵闹闹的“显眼包”“特种兵”“多巴胺”,来自MBTI性格测试的“i人/e人”也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流行语中,“i人”通常更喜欢独处,不太热衷于社交活动;而“e人”则喜欢与外部世界互动和交流。
年轻人经常利用MBTI来探讨彼此的性格特点,彰显自我,接纳自我,求同存异,“i人/e人”的划分体现了网络世界的包容性:无论哪种性格都只是一种特点,而不是缺陷。允许自己成为自己,也允许别人成为别人。
孔乙己长衫,青少年的无奈自嘲
最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076万,2023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年创历史新高。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找一份与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见变得越来越难。
“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句话最初是网友“失意书生”的自我调侃,说的是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在互联网传播之下迅速引起共鸣,一时间,“孔乙己文学”视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对于青年心态、就业压力等的关注和热议。
《孔乙己》鲁迅小说连环画程十发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的鸿沟乃至撕裂成为青年头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饱含焦虑和矛盾。青年们初出茅庐,一只脚刚从学校迈进社会,掌握的资源、话语权相当有限,面对时间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速,他们只能“被选择”与“被接受”,转而在互联网上纾解郁闷。
除了“孔乙己文学”之外,类似的语言还有“鼠鼠文学”“你人还怪好的嘞”“浪浪山文学”“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多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等,网友们用带有调侃意味的文字无奈自嘲,寻求点赞,识别圈层,渴望共鸣。
如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这类流行语背后,是青年们短暂的情绪宣泄,融合了新一代对时代的呼吁和社会的诉求,反映青年内心独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色彩。
低龄化狂欢,允许自己做个孩子
与“孔乙己的长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类无厘头的语言狂欢,简单、粗暴,快乐不需要理由。
“×门”指一些人出于对某样东西超乎寻常的喜欢,遂聚集成一个虚拟阵营。此前多用于亚文化内部的圈子。真正让“×门”成为网络热词的,是某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喜爱者自发形成的“麦门”。之后,“×门”就不再仅限于人物和饮食,诸如“猫门”“鼠门”等也在互联网上有一定数量的拥趸,让无数铲屎官为之疯狂。
还有洗脑神曲“挖呀挖呀挖”,“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节奏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各行各业的网友童心大发,掀起一波“挖呀挖呀挖”改编的潮流,席卷了全网。
打工人版本:我在小小的公司挖呀挖呀挖,挣少少的工资,不够花;
建筑工版本:挖呀挖呀挖,挖到光缆要赔一十三万八;
矿工版本:在深深的矿井挖呀挖呀挖,挖多多的煤炭点亮千万家 ;
小贩版本:在小小的城市里被抓呀抓呀抓,摆小小的摊子养小小的家……
除此之外,富含无限包容宠爱的“公主/王子,请××”句式,令网友十分受用,并进行了广泛的模仿和二次创作;广西“科目三”魔性舞蹈席卷全国,火遍海外;华为Mate40系列发布会上,余承东一句“遥遥领先”,也被很多网友“爆改”,一方面被用来称赞技术创新和产品实力,另一方面也被用来微讽某种夸张的说话风格。
这一类的流行语,几乎没有什么厚重的文化痕迹,也没有深刻的说教,凭借简单、易上手的特点迅速传播,魔性洗脑一众网友。玩这些梗,不需要分析太多,一句话,快乐就完事儿!
结语
除《语言文字周报》之外,《咬文嚼字》编辑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团队也纷纷加入这场年度盘点,发布了各自总结的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各家盘点角度不一,名单有同有异,热闹非凡。
但不管怎样,网络流行语都是一个庞大群体真切而具体的心态体现。选择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氛围,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欢乐与困惑、梦想与迷茫、逃避与向往。
正如北青网评价年轻人热衷烧香拜佛一事:“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看待网络流行语也应如此,不论是转瞬即逝抑或是长盛不衰,每一句网络流行语,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语言背后隐藏的现代人小情绪。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