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改革开放45年后,“下一个深圳”还在深圳

郑永年:改革开放45年后,“下一个深圳”还在深圳

00:00
11:52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45年前的12月18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帷幕的日子。也由此,这个日期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的信号源”。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

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有过重要论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已被置于“党的长期执政、国家前途命运、民族伟大复兴”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论述,足见它的重大意义。那么如何进一步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作用力?改革动能与开放势能如何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作为改革开放的着力点、试验田,特区深圳又将如何继往开来,更好地走在全国前列、立在改革潮头?

在改革开放中总结经验,在汲取养分后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带着诸多的问题与思考,直新闻推出特别策划《改开向未来,全球学者说》。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节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环球视野洞察“关键一招”,以大家之言问道“必由之路”。

本期专稿,深圳卫视《大湾区会客厅》摄制组约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对话中汲取智慧,在问答间观瞻改开前路。

郑永年:中国改革开放具有世界性

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中国因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发展,对世界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如何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学术上面来说,改革和革命是相对的。改革是渐进性的,通过改革而得到发展;革命的话往往是毁灭性的、暴力性的。当前世界动荡,到处充斥着暴力,好像是革命的形式,但是又没有革命的实质性内容。那么中国改革的深刻的意义什么呢?中国改革没有革命的形式,但有革命的效果,效果就是正向变化,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领先,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中国的改革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注意。

那么如何改革?推动开放很重要,如果封闭的话,难以避免会陷入“内卷”。中国之所以改革能成功,就是因为引入了新的因素,那么新的因素怎么引入的?就是通过开放。为什么深圳叫“特区”?“特区”就是通过开放,引入新的因素促进我们内部的变化。我们1980年代叫“请进来”,因为我们没钱,没有资本,所以先请港、澳、台的华人资本进来。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我们叫“走出去”,就是我们跟世界规则进行接轨。所以,中国成长起来了,从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变成一个资本过剩的国家,我们通过引进来、再走出去,对外开放就变得非常重要。

为什么世界对中国感兴趣?因为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性,中国是在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世界也具有中国性,所以中国跟世界到底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个局面。

郑永年:改革开放不仅要对外开放 对内开放也很重要

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您此前讲过,中国不仅要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很重要,这个怎么理解呢?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我们国家这几年提了两个概念,一个就是内循环,另一个就是建立国家统一大市场,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情。中国东部,从长三角到珠三角,有资本的优势、制造业的优势、有开放的优势,还有管理经验的优势。西部有资源的优势,地上地下都是资源,地下的煤,地上的风、阳光都是资源,也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如果东部的生产要素跟西部的生产要素能流动起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互相开放的话,会促成大的发展。从小的区域来说,例如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间,如果能足够的开放,生产要素大循环,也会形成巨大的合力。这样我们走出去就更强劲了,全球化的力度也更强劲。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制度型开放”,就是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的开放,这些开放就是高水平的开放。我个人现在又提出来,能不能把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的开放,首先应用到国内的各个区域,各个单元之间的开放?这可能是当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各个省、城市之间开放都不够,一个产业来了,大家一哄而上,大家都去做这个东西,可能会引发不良竞争,所以要统筹,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再进行分工。

深圳如何继续抓住发展机遇?

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深圳之前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改革和开放两条腿一起跑,跑得飞快,但是到了当下这个时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疑问,深圳还能继续跑吗?它能不能把握住好的方向?它的未来到底还能不能行?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讲:“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我觉得对深圳来说,下一个深圳还是在深圳。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有些国家也在唱衰中国,但是中央对深圳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人才高地,科创高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先放在深圳,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实干。你看深圳以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觉得深圳人必须回归初心。

以前深圳穷则思变,大家饥饿着,往前跑,现在我们长胖了,很多人患了“肥胖症”,走不动了,就走得慢了。所以我们要强化我们的肌肉,要有危机意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没有危机感,它不会进步的。美国这个国家一直有深刻的危机感,我们看美国的电视里有很多负面的报道,所以它无形之中就增加很多的危机感,所以它才会进步。还有新加坡、日本,作为岛国也充满危机感。所以我觉得深圳的发展也要有危机感,不能啃老也不能躺平,我们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跟国际上更先进的城市比,找差距。一个城市文明要延续,一定要建立在进步的基础之上。

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最具优势

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您觉得在下一个阶段,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好好把握住一些什么样的不可错失的机遇?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首先我们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把共同市场建立起来,大家各自发展,谁都面临着瓶颈,不能协调、不能融合,大家谁也出不了彩,但是如果能融合发展,谁都可以出彩。

我们说美国在发展,不是说整体美国在发展,而是几个枢纽或者世界级经济平台,像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或者波士顿湾区,它们在发展,它们在引领整个国家,它们是美国发展的抓手。那么我们中国的发展抓手是什么,我想最充满潜力的还是粤港澳大湾区。

我一直在说“新三驾马车”的发展——基础科研、应用技术、金融服务。基础科研方面,除了广州、深圳等地陆续建高校以外,香港的大学中,有5所大学科研是排名世界前100名的,有3所大学是排前50名的,香港基础科研的规则、规制、标准、管理是很好的。如果我们能融合,我们力量就会变得非常强大,甚至可以比照美国加州系的大学了。应用技术方面,我们珠三角应用技术转化能力是最高的,正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应用技术,所以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才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金融服务方面,香港是最强项,是世界金融中心,如果能够融合的话,我想再造一个新深圳,再造一个新香港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也不要听别人的捧杀,我们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要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具有优势的。

作者:赵筱尘,深圳卫视《大湾区会客厅》编导

编辑:赖晨璐,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董怡,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