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末,在辽沈战役即将打响之际,蒋介石召集麾下将领,进行动员。
看着台下明显信心不足的部下们,蒋介石自己一肚子火。
在会议上,蒋介石几度大骂,为什么当年黄埔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反而都去了共产党那里呢?
无人可用,是蒋介石在作战后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我党将星如云,但国民党这边却人才凋敝。
那么,在国军将领之中,有没有能够和解放军一较高下的呢?
蒋介石认为,倒也不是没有。
只不过,数来数去,他认为,也只有四个人能勉强与解放军抗衡,其余的都过于逊色。
蒋介石所认为的,这四个足以解放军抗衡的国军将领,又是谁呢?
“小诸葛”白崇禧
第一个,便是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
白崇禧这个人有着很强的战略眼光,而且,他长期以来是极端反共的。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白崇禧就是其中一个给他出谋划策的人。
当时,我党论实力,并不足以和国民党一较高下。
但白崇禧却指出,我党虽然手里没有枪,但是心里有主义。
他认为,这样一个政党,将来一定会发展成极大的规模,给国民党带来威胁。
因此,白崇禧主张要将我党除之而后快,白崇禧提出的一系列意见,也促使蒋介石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当然,白崇禧要反对的不仅仅是我党,他其实也反对蒋介石。
白崇禧所代表的桂系军阀,一直都试图和蒋介石分庭抗礼,曾经两次协同桂系军阀逼迫蒋介石下野。
当然,白崇禧虽然工于心计,但政治眼光终究不足,最后凄凉的死在台湾。
不过话又说回来,蒋介石认为,白崇禧能够和我党较量,也不仅是因为白崇禧心计深,更重要的是,白崇禧也的确会带兵,在战场上,也能够与我军一决高下。
在龙潭战役之中,白崇禧便曾大放异彩。
龙潭战役,是军阀孙传芳向国民革命军发起的一次战争。
战争开始于1927年8月,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彻底破裂,国军高层内斗不断,所以,北伐军士气低迷,战斗力大不如前。
而孙传芳就趁着北伐军兵力虚弱的时候,大举进攻龙潭,打算占据此处,扼守铁路,将北伐军的两股部队分割开来。
孙传芳这个计划一旦成功,那么,轰轰烈烈的北伐便会在龙潭终止,中国革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糟糕的是,北伐军当时由于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就连一个能主持大局的指挥官也没有,所以,阵仗很乱。
孙传芳的初期战斗异常顺利,毫不费力的分割了北伐第一军和第二军。
而白崇禧在火车上听说了大战爆发的消息,当时他心急如焚。
因为北伐一旦失败,白崇禧他背后的桂系势力也会大受影响。
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白崇禧竟然连夜赶到了东路第一军的阵营里,做起了指挥官。
而当时受他指挥的有不少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说卫立煌、顾祝同、胡宗南……
这些将领在国军内部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平时互相不服气。
但是,白崇禧来了,只用三言两语表明利害,各位将领便都乖乖服从了他的命令。
白崇禧缜密的分析了战场局势,坐镇指挥,竟然奇迹般的打退了孙传芳的部队,反败为胜。
蒋介石得知这个结果,不由得啧啧称奇,同时心情复杂。
因为他下野背后,少不了白崇禧的推波助澜。
然而现在,白崇禧指挥东路军取得胜利,某种程度上也是挽救了蒋介石的政治生涯。
而且,在解放战争期间,白崇禧和我军也有过正面的较量,那场战役被称之为衡宝战役。
这次战役并不算太出名,因为它发生在1949年的9月,此时随着渡江战役的结束,全国的局势基本确定,我党正在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统一全国。
在渡江战役开始之前,白崇禧似乎就料到结局不妙,所以,他一直指挥军队向南逃窜,一路从武汉逃到了衡阳。
但从国军的角度而言,白崇禧这种逃跑,又不得不说是一个正确的规划。
因为,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国民党绝大部分部队都陷入了包围圈,很快便被消灭。
但是,白崇禧因为跑的及时,反而保存了大部分的兵力。
到我军正式与白崇禧决战之前,白崇禧手里还保持了完整的五个兵团。
面对狡猾的白崇禧,毛主席和林帅迅速制定了一个战略,那就是逼迫白崇禧继续后退,让他一直退回到广西老家,再利用迂回包抄的方式将他困住。
但这时,白崇禧显现出了自己比其他国军将领的高明之处。
他并没有按照我军的计划走,相反,他主动发起了一次攻击。
因为白崇禧预料到,自己退回广西就是死路一条,但主动攻击却未必没有活路。
因为,我军为了将白崇禧的部队全部包围起来,造成了兵力分散,所以,白崇禧主动攻击中路,是很有可能撕开一条口子的。
唯一庆幸的是,林帅也并非毫无防备,他命令135师深入腹地和敌人浴血奋战,终于遏制住了白崇禧的进攻势头。
大战两天之后,白崇禧自知胜利无望,只好灰溜溜地退回广西。
虽然白崇禧这次反击失败了,但仍令人心有余悸。
在我军所遭遇过的众多国军将领之中,白崇禧的确是一个最难对付的对手。
黄百韬
蒋介石认为,第二个能与解放军抗衡的国军将领是黄百韬。
和许多国军名将不同的一点是,黄百韬其实是草根出身。
黄百韬
他不是黄埔嫡系,更非地方军阀,他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兵营发的家。
几经辗转,他才受到顾祝同等人的赏识,成为了国军将领,后来更因为治军严谨,在国军之中出了名。
不过,在阶级分明的国军内部,黄百韬的存在其实非常尴尬。
因为,任何一派都觉得他是外人,黄百韬自认为忠正耿直,然而,欣赏他的人却寥寥无几。
何况,黄百韬忠诚不假,可是对蒋介石这样的人忠诚过头,就变成了愚忠,最终危害国家。
对我党来说,黄百韬是个麻烦的对手,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反共的急先锋。
黄百韬反共的一大动机,就是为了向蒋介石等人表明他的忠诚,从而在国军之中站稳脚跟。
皖南事变之中,黄百韬便一直主动请缨,与我军对抗,手上背负了不少人命。
等到解放战争开始,黄百韬就表现得更加积极。
曾经对他这个外来户态度冷淡的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期间,破天荒的重视起他来。
因为在诸多的国军将领之中,黄百韬已经算是能力突出的一个。
对于一个能力出众的对手,本是应该尊敬的。
但遗憾的是,黄百韬在淮海战场上的许多行为,已经突破了一个军人的底线。
黄百韬率领他的部队在解放军的包围圈里顽抗,为了防止麾下有战士投降,黄百韬大肆的残杀解放军战俘,以此表明和解放军势不两立。
同时,他对手下人威胁恫吓,让他们跟随自己一起顽抗到底。
在碾庄,黄百韬更是用上了当年日本人的焦土政策,大肆的烧杀抢掠,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黄百韬将碾庄里的百姓全部赶走,赶不走的便虐杀,最后又指挥国军官兵,将碾庄里所有的粮食悉数抢夺。
更令人惊愕的是,在与解放军对战的过程中,一旦阵地丢失,黄百韬便立即命令用重炮轰炸。哪怕是阵地上还有国军将领,黄百韬也同样命令炮击。
当有人反对时,黄百韬便言之凿凿地说:“这样可为作战不力,失陷阵地者戒。”
如此残忍的行为不胜枚举。
而且,黄百韬并非是因为在淮海战场被逼上绝路,才产生了如此反人类的行径。
早在豫东战役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足见这个人本性残忍暴虐。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人才极难对付。
一方面,他的确有着指挥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在战场上又毫无底线,是个十足的疯子。也幸好,这个人死在了淮海战场上,否则将贻害无穷。
胡琏
第三个难缠的对手是胡琏。
在国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个西北王,抵不上1个金门王。”
这金门王,指的就是胡琏了。1949年春天,我军对厦门发起了进攻,胡琏带兵支持不住,于是,在得到蒋介石的指示之后,退守金门。
10月24日,我军向金门发起了进攻,此时,蒋介石任命胡琏接过了金门的指挥权。
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之后,胡琏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紧急派兵团前往津门防线支援。
第二件就是在金门附近的水域,设置了许多障碍物,以阻止我军登岛。
胡琏
胡琏的这两招果然奏效。
因为当时我军急于攻打金门,情报上出现了失误,所以,并不知道胡琏派了援军来到金门。
另外我军不擅长水战,军队在乘船进攻金门的过程之中,状况百出,又在近岸碰见了胡琏所设下的障碍物,一时间,船只翻覆,进攻的节奏被彻底打乱。
胡琏就这样获得了胜利,也由此在国军内部有了金门王的称号。
而在解放战争结束,蒋介石等人败退台湾之后,胡琏更是成为了对抗解放军的先锋官。
1952年,为了自己反攻大陆的美梦,蒋介石不断地命令胡琏对台湾周边岛屿发动偷袭。
胡琏带兵神出鬼没,而且也很擅长利用地形以及兵力优势,速战速决。
所以,我军几次在这个人手下吃了大亏。
后来毛主席是这样评价胡琏的:“十八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也足以表明,这是个难缠的对手!
钟松
第四位将领名叫钟松,也许和前三位比起来,他的名气不高。
不过,彭德怀却曾经给他下过一个无奈的评语——“打不死的钟松”。
1947年,钟松被任命为国民党36军的军长,属于胡宗南的部下。
钟松
胡宗南由于指挥失误,导致国军在榆林遭到我军的围困。
当时,胡宗南要求钟松前来增援。
按照此前我军对于国军的了解,他们必然是从公路出发,而且行军速度缓慢,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只怕仗早就打完了。
但不幸的是,钟松突破了我军的认知,他没有走公路,而是直接从沙漠迂回了过来,且日夜兼程,不到五天,赶到了榆林附近。
彭德怀对此非常震惊。
他认为,这一事件已经足以表现出,钟松这个人的指挥和领导能力。
彭德怀
由于钟松突然率大军赶到,我军没有防备,所以彭德怀在考虑之后,撤出了正在包围榆林的部队。
国民党对此兴奋不已,甚至在不少报纸上将这一战役定义成榆林大捷,全然不谈之前被围困之事。
而后来,彭德怀和钟松又几次交手。
由于国军内部军心涣散,所以后来的几次,钟松没能在我军手中取得什么太大的成果。
不过,让彭德怀头疼的是,这家伙极其狡猾,一见形势不对,立刻脚底抹油开溜,所以几次都没能将他活捉。
彭德怀
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动辄全军覆没,所以,几次全身而退,偶尔还能打两场胜仗的钟松,立刻就成为了蒋介石心目中数一数二的“模范”。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1949年9月,西北的国民党部队已经完全接近覆灭,原本是国民党主力军官的钟松,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他生了重病,急需休养。
凭借这个理由,他前往了香港避难。
果然,在他离开没多久,我军便彻底收复了大西北。
钟松这病当然是装的,虽然逃跑丢人,但他却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
蒋介石似乎认为,如果当初运气再好一点,凭着这四个将领,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然而,胜利从不是四个人就能决定的,腐朽黑暗的国民政府是注定覆灭的。
参考资料:
中国文史出版社《淮海战役亲历记》
丁川《国民党军狐:胡琏》
白崇禧《白崇禧口述自传》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白崇禧 、黄柏涛 、胡连 、鈡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