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正式启用。新京报记者获悉,北大医院大兴院区门诊共设置42个专业,目前,除风湿免疫科、口腔科、成人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急诊科暂不开放外,门诊其他科室均可通过微信服务号、114等平台预约挂号,预计日门诊量7500人次。据承建方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介绍,因院区邻近古河道新凤河、居民区、商场、地铁等区域,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累计创新研发技术17项,并贯穿应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据悉,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启用后,将成为大兴区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有效地缓解城南百姓的就医难题。
与中心院区无缝对接,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连续性服务
北大医院大兴院区距离中心院区直线距离约22公里,建有门诊楼、医技楼、急诊楼、住院楼、科研楼、行政教学楼,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数1200张,其中儿科床位400张、妇产科床位200张、其他综合床位600张。
作为北大医院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场域,大兴院区门诊设置42个专业,除风湿免疫科、口腔科、成人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急诊科暂不开放外,门诊其他科室均可通过微信服务号、114等平台预约挂号,预计日门诊量7500人次,设置地下停车位1167个。
据介绍,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打造了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内镜诊疗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介入治疗中心五大特色医学中心,与中心院区学科间形成错位发展,建立院区间患者转诊、会诊机制,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连续性服务,实现患者在两院区间诊疗的无缝对接,确保及时性和有效性。
据悉,北大医院大兴院区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在门诊区域设置“入院准备中心”,将入院预约登记、住院手续办理、床位统筹调配等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对全院床位资源实行集约化、智能化动态管理,实现患者入院“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形成患者从门诊就医到病房住院环节的闭环衔接。
成为大兴唯一三甲综合医院,缓解城南居民就医难题
如此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克服了诸多困难。据承建方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介绍,因院区邻近古河道新凤河、居民区、商场、地铁等区域,施工环境复杂,项目团队为最大程度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集体围绕“复杂城区环境下的大型综合医院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创新总结,累计创新研发技术17项,并贯穿应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举例来说,院区行政教学楼与医疗综合楼之间跨河钢连廊位于新凤河之上,总长约72米,净跨58.8米,宽3.9米,下弦高度4.4米,上弦高度9米,为单跨格构式钢桁架人行廊桥,总重约150吨。面对河道两岸施工场地不足2米,吊装难度大的难题,项目通过“倒梯形”分段单元式吊装方式,提高吊装施工速度和钢连廊整体性。项目还采用了特制“滑动支座+钢铰支座”与钢框架连接,抵消后期外界应力导致的位移变形。
此外,儿科楼的外立面由红、橙、黄、绿多个颜色的玻璃翼装饰而成。为使悬挑玻璃翼幕墙更加持久、安全,项目团队研发了“双凹式”装饰铝型材代替接驳抓承重,提高玻璃翼的稳定性。
项目还总结出了“机械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斜板沉淀池+接触消毒池+出水渠”的污水处理方案,不仅有效提升污废水净化效率,降低能耗,还提高了污水处理站整体抗负荷能力,实现了手机监控智能化管理,增强了可控性及稳定性。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启用后,将成为大兴区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有效地缓解城南百姓的就医难题。同时,与中心院区、密云医院南北呼应,促进首都医疗事业的均衡发展,显著提升京津冀一体化医疗服务能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