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级教师一个外交官,他们没有享受安逸,却把生命留在这里

一个高级教师一个外交官,他们没有享受安逸,却把生命留在这里

00:00
10:34

他们的生活令人羡慕,丈夫是工作了40年的外交官,妻子是工作了40多年的高级教师,他们有着体面的工作,生活上衣食无忧。

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们也能够领到稳定的退休金,可以轻松快乐地享受退休生活,可是在退休之后,他们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

在这种生活中有着吃不完的苦,但是他们甘之如饴、乐在其中,甚至透支了身体,为此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都毫不后悔。

他们就是外交官朱敏才和高级教师孙丽娜,2005年他们正打算通过外出旅游来打发退休生活。

但一个意外让他们取消了行程,而9年之后,他们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这期间他们都发生了什么转变,做了什么事情?

一则新闻改变人生轨迹

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有着许许多多像朱敏才和孙丽娜这样的家庭,他们有着比一般人更加优质的工作。

朱敏才曾在商务部任职40年,退休前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商务参赞,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孙丽娜曾经在学校担任了40年的教师,身为高级教师的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这样的家庭虽然并不少,但和许多家庭相比已经是显得不凡,然而在人才济济的北京,他们站在人群中也能轻易被没入人海,但他们后来所做出的种种举动,让他们的光和热无限扩大,任凭大城市里多么高端的精英都无法替代。

2005年,夫妻俩都已经退休,一边享受着赋闲在家的生活,一边在亲人的建议下,打算到外面旅旅游,好好享受以下美好的退休生活,犒劳一下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生涯。

然而,善良的他们终究没有达成到处游玩的目标,因为偶然看到的一个新闻,让他们心如刀绞,就此放弃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一天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一个新闻在电视机上出现,画面上是贵州的一座大山,在崎岖难走的山路上,一个年轻的女士,用瘦弱的身躯背着一个小男孩在山路上艰难前行。

乍一看以为是母亲在带着儿子赶路,但听完解说后才知道,这是贵州山区里的小学老师,在背着自己的学生去学校上学,到了学校之后,教室简陋到极点,用石头堆积起来的一个简单小屋,没有电,没有空调,就连窗户都没有玻璃。

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在看这条新闻时都被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孙丽娜作为北京的小学高级教师,在工作时出入于宽敞明亮的教师和办公大楼,虽然有时候工作劳累但是在物质条件上从来没有过什么优虑。

而看了这则新闻后她竟然才发现,原来大山里的老师每天去学校上课要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上课时竟然就在如此简陋的地方,从新闻中她仿佛看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而丈夫孙敏才作为曾经的商务外交官,他感触于大山里孩子们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他真的很想帮帮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老两口再也没有了到外面旅游的心情,每当想到大山里的孩子们过着与他们天壤之别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就久久无法平静。

过去40年的工作中,他们习惯了付出,习惯了为社会做贡献,忧国忧民、为民服务的情结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对于如何安排他们接下来的退休生活,他们都有了新的想法。

在一夜的辗转反侧之后,他们默契地向对方吐露了心声:“咱们去山区里支教吧。”

两人会心地笑了,共同作出了“进军”山区的决定,他们一番商量之后,收拾起背囊,从北京出发,千里迢迢来到了他们支教的第一站——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小学。

虽然已经在电视上见到过山区小学的艰苦,但是在来到当地现场之后,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们感到吃惊。

山区里的光和热

所谓的第二小学,仅仅是三间简陋的平房,其中两间大的用来做教室,另外一间小的是老师和校长的办公室。

老师和校长加起来只有三个人,除了两名老师各自教着多个学科以外,校长也时常给学生们上课。

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们中午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看着正值长身体年纪的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啃着干馒头,朱敏才夫妇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他们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扎根于山区教育。

60多岁的老人,在退休的年纪重新回到工作一线,而且是贫困山区的教学一线,他们的精神令身边的支教老师都感到无比钦佩。

孙丽娜是过去做的是小学英语教师,他就在学校里身兼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朱敏才则教起了数学、政治和音乐,在他们来之前学校没有政治和音乐课,这两门课的开设是朱敏才给学校带来的一份贡献。

学校里没有食堂,他们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学校盖了一间屋子,请来厨师每天为孩子们做饭,让孩子们在长身体的年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学校里没有图书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极度缺乏,基本 没有课外书,他们就长途跋涉走到山下的县城里,自掏腰包为孩子们采购了上百本书,拖着年迈的身体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把书背上山。

看着孩子们手捧各种新奇的课外书,满眼充满对知识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他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看着孩子们能够在中午吃上营养丰富又新鲜的饭菜,他们的脸上也浮现出难以掩饰的笑容。

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他们夫妇二人拿出自己所有的精力,为学生开新课程,并且承接下至少一半的上课任务,年迈的他们每周上课的量顶得上城市里正常教师的两倍。

在望谟县第二小学支教三年之后,这所小学在他们夫妇二人的努力下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当初的三间小屋变成了一座小楼,课程也从单一的语文和数学扩充到七八个学科。

他们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支教生涯,在贵州的各个地方,他们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简陋学校,他们想把自己剩余的精力继续使用在支教上,用自己余生为山区教育尽可能发挥余热。

2008年,他们来到了黔西南州的另一个地方——兴义市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这所小学的条件比之前的望谟县第二小学更加艰苦。

9年的奉献,几乎是余生

因为尖山苗寨仅仅是拥有70多户人家的一个落后村寨,这里的交通闭塞,某种程度上与世隔绝,生活中大部分的用品都是取材于当地,自给自足。

尖山苗寨小学虽然名字上是一个小学,但是夫妻俩来到地方之后发现,仅仅是用石块堆砌起来的一个小石屋,墙上留出来的一个洞就是屋子的窗口。

他们来到这的时候只有一位老师,老师的教学和办公都是在这个石屋里完成。

因为缺少老师,所以这所学校上时间里就只有语文课和数学课,朱敏才夫妇来到之后,深深地扎根在这里,为学校增加了英语、体育和音乐课,为了带着孩子们锻炼身体,朱敏才自创了一套棍法,带着孩子们练习。

60多岁的他成为了体育老师,更确切地说成了一个“孩子王”,他和妻子孙丽娜从早到晚都待着学校里,每天负担着学校里至少三分之二的课程,看着孩子们一条条长大,学习到更多知识,他们的心里也暖融融。

而在学校的其他各个方面,他们还是能出力就出力,能出钱就出钱,在他们的影响下,又一所学校走向了正规化。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又相继去了几所学校,例如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龙坪镇裕民小学等等,从开始支教往后的九年时间里,他们一共支教了无所学校,全都是条件非常艰苦的山区小学。

为了支教他们不断透支着身体,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感冒发烧,他们都坚持给孩子上课,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是他们不断工作的动力。

为了支教他们掏空了钱包,他们拿出所有的积蓄来改善学校的条件,为学生们建起图书馆、食堂等等,前前后后奉献了几十万。

期间阿里巴巴听说他们的事迹之后,奖励给他们10万元的奖金,他们毫不犹豫直接捐给了学校。

就连孙丽娜在体力不支之下病倒,不得不回北京看病,她都要趁这个机会为学校募集善款,夫妻二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前前后后为他们所支教的学校募集了300多万元善款,为山区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他们自己却在支教的岗位上病倒了,2014年朱敏才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幸好送往医院及时,经过抢救之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此时孙丽娜的身体也不容乐观,因为拖着年迈的身体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教学工作,孙丽娜的视力快速下降,右眼几乎失明,左眼也仅剩下0.04的视力。

他们的事迹从传遍了贵州省,接着传遍全中国,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他们的事情,他们被评为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

结语

从开始支教一直到2014年朱敏才突发脑溢血住院,夫妻二人进行了九年的支教工作。

他们完全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奉献了所有的积蓄,在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他们几乎把自己的余下的生命都献给了支教事业。

在他们奉献了半生的中华大地上,他们最终毫无保留地散发了身上所有的光和热。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