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为何总戴墨镜?主席说为了挡杀气,多年后陈毅儿子却给出答案

陈毅为何总戴墨镜?主席说为了挡杀气,多年后陈毅儿子却给出答案

00:00
11:48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成为了继周总理之后的第二任外交部长。

不过,令众人一直不解的是,似乎出现在公开场合的陈毅元帅,总是戴着一副大大的墨镜,即使在毛主席面前也经常是这样。

虽然戴墨镜的党政军领导人大有人在,像周总理、贺龙元帅以及曾经的国民党高层李宗仁先生,都在公开场合佩戴过眼镜,但是,像陈毅元帅这样墨镜不离身的领导人,还是近代史上唯一一个。

为何陈毅元帅总是佩戴着眼镜,难道真如外界传说的那样,是为了抵挡眼里的杀气吗?作为一名革命将领,陈毅元帅为何又被派到了外交战线呢?

陈毅儿子给出真相

事实上,关于陈毅一直在公开场合佩戴眼镜的事情,党内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和毛主席有关。

众所周知,毛主席与陈毅除了是公务上的同事之外,常常以诗会友,私交甚笃。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还曾经对媒体表示,他认为陈毅元帅是党内少有的、与毛主席有深厚私交情谊的领导人。

两人的缘分开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彼时,毛主席在湖南成功发动秋收起义,带领部队登临井冈山,而陈毅与朱德等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也紧随其后。

从井冈山“以诗会友”开始,陈毅元帅就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此,毛主席在陈毅元帅面前也总是有什么说什么。当陈老总成为外交部长之后,毛主席曾经在一次谈话中对他说:“你的杀气太重,上联合国不合适,可以戴一个墨镜。”

这句话虽然是传闻,但是也确实有据可依。众所周知,虽然陈毅元帅一直被称为“儒帅”,但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几乎每一场重要战役都有陈毅元帅的身影。

因此,陈毅元帅身上拥有杀气所言不虚。不过,如果仔细推敲这个猜测会发现,其实它是有疏漏的。要知道,我军元帅大将不在少数,如果陈毅元帅是为了阻挡杀气戴了眼镜,那为何不见其他元帅长期戴着眼镜呢?

而第二种说法,和周总理有关。当时,陈毅元帅为了更好的接替周总理外交部长的班,常常陪同周总理出席外事活动。然而,在一次出访的过程中,陈毅元帅因为太过疲惫,竟然在汽车上睡着了。

为了保证不在外交场合失礼,周总理就建议陈毅元帅戴上墨镜。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常理。先不说外事活动至关重要,领导人不可能在外宾眼皮子底下睡觉,估计陈毅元帅本人,也不会同意这种建议。

要知道,陈毅元帅可是从战场上真刀真枪打拼过来的。有时候为了等待战机,一连几天保持高度紧绷的情况都是存在的,怎么可能因为犯困的原因佩戴眼镜呢?

以上两种说法,虽然一直在党内流传,但大概率只是小道消息,或者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陈毅元帅戴眼镜的真实目的,恐怕还是和自身健康有关。

在“纪念陈毅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活动现场,陈毅的儿子陈小鲁解答了外界的疑问。他表示,父亲陈毅由于年轻时在战场上伤到了眼睛,不能直视阳光,因此才整日里戴着茶晶石制成的墨镜。

而对于这种情况,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都是知情的,对此也十分理解和包容。因此,陈毅元帅也成为了唯一一个在毛主席面前配戴墨镜的人。

很显然,第三种说法更加可信。

不过,陈毅元帅也并非一直都佩戴着墨镜,在1965年的一次会议上,他就罕见的摘下了自己的墨迹。

那么,这场会议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引得陈毅元帅罕见的摘下墨镜了呢?

外交战线上的陈毅

1965年9月29日,陈毅作为外交部部长,在北京举行了一个中外记者招待会。

当时,美国与国民党、日本和韩国分别签约,企图对中国形成半月形包围之势。另一边,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也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而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国家正面临百业待兴的局面。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刚刚建国16载的新中国,可谓是处在了危急关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叫嚣着要对中国采取武力手段。这场招待会,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当时,香港《正午报》的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直接让陈毅元帅严肃了起来,甚至将墨镜都摘了下来。

这名记者问道:“中国政府怎样看待,美国利用香港作为侵越战争的据点?”

在场众人都被这个问题吸引了,明眼人都能听得出来,这个问题关涉中美越三国,核心直指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如果回答不好,不仅会让中国颜面扫地,可能还会授人以柄,让美西国家找到攻讦中国的由头。

刚刚还与记者谈笑风生的陈毅元帅此刻也严肃了起来,只见他取下墨镜,严词说道: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看到香港,还应该看到美国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背后的全球战略。”

对于美西国家叫嚣战争的问题,陈毅元帅也亮明了我国的强硬态度,他说:

“在关于美帝国主义要打进中国的问题上,我等了16年,虽然我头发已经等白了,但是我的儿子会继续等,他们会像我们一样,坚定的打下去。”

在场记者无一例外,都被陈毅带有杀气的眼神震惊到了。话说到这里,陈毅随即又恢复了以往诙谐幽默的画风,他在最后补充说道:

“我不是个好战分子,这一切都是美帝国主义欺人太甚,记者朋友们可千万不要误会”。

事实上,这并非是陈毅元帅第一次在外交场合亮剑。早在1958年,陈毅元帅就曾经因为美苏先后指摘“金门事件”,怒怼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赫鲁晓夫。

炮轰金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美国政府不仅不懂得避嫌,甚至还让美国媒体故意就此事询问陈毅元帅。陈毅元帅当然知道杜鲁门政府的用意,直接霸气回怼:

“如果他杜鲁门坚持要搞地区紧张,我们只会比他搞得更紧张。”

杜鲁门听说此事后,也反唇相讥,再次对金门事件说三道四,为此陈毅元帅直接在媒体上隔空回复:

“金门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关你什么事儿!”

杜鲁门在金门问题上吃瘪没多久,前往中国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的赫鲁晓夫也出现了拎不清的毛病。

他在参加庆祝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提及大陆炮轰金门这件事,言辞中多含批评之意。而此时的陈毅老总,刚好就在现场,直接当面告知赫鲁晓夫:

“这是我国内政,不容外人置喙。”

或许知道自己话不在理,又或许是没想到陈毅元帅如此强硬,碰了一鼻子灰的赫鲁晓夫只能自己耸耸肩化解尴尬。

不过,陈毅元帅除了在外交场合和军事战场上表现的十分霸气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十分儒雅得,因此才有了“儒帅”的名号,那么,陈毅元帅的“儒雅”,到底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高情商的儒帅陈毅

前文已述,陈毅元帅和毛主席常常以诗会友,两人分别是“元帅诗人”和“领袖诗人”的代表,而陈毅元帅的“儒”首先就体现在他的才情上。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1936年陈毅元帅被困梅山之时写下的名句。这一年,已经是陈毅等人留守苏区,进行游击战争的第三年。

这一年冬天,游击队伍中出现了叛徒,陈毅等人被敌人围困在梅山,面临“虑不得脱”的危急处境。不过,陈毅此时著成的《梅岭三章》,并没有半分消极之意,通篇上下,满是革命家的壮志豪情。

陈毅元帅不仅自己爱写诗,对于诗友的大作,他也十分关注。

战争岁月中,写诗集诗是陈毅元帅特殊的休闲方式,在所有近代诗人之中,陈毅元帅最喜欢毛主席。根据陈毅儿子陈昊苏的回忆,陈毅元帅在井冈山战争期间,就曾经摘抄过毛主席的诗,算是毛主席最早的读者之一。

在1962年5月,陈毅还曾参加过毛主席诗词的座谈会,在会上,他对毛主席的诗句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还以普通诗友的身份,参与了对毛主席写作风格的讨论。

如果说“诗情”是“儒帅”的第一个标志词语,那么高超的沟通艺术,或者说高情商,则是“儒帅”的第二个体现。

古田会议召开前期,毛主席和朱老总在关于军队建设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留苏学生刘安恭的调和下,两人的分歧不仅没有化解,反而被扩大化、公开化。

众人认为,朱毛二人应该对分歧各负一定责任,而中立的陈毅顺势就成为了红4方面军的前委书记,毛主席则被派到闽西工作。

不过,陈毅一直认为毛主席才是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因此着力促成毛主席和朱老总之间分歧的和解,并且多次写信劝说毛主席返回。

同年8月,陈毅又亲赴上海询问周总理等人的意见,宣称“我回去要亲自把毛泽东请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周陈二人以及李立三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并起草了重要的“九月来信”。在陈毅的辗转调停,以及中央的正确指导下,朱毛分歧被成功化解,决定我军命运的关键会议——古田会议也顺利召开。

可以说,陈毅元帅在这个过程中居功至伟,高超的沟通艺术显露无遗。

结语

无论是讲究真刀真枪的革命战场,还是针尖对麦芒的外交战线,亦或是注重遣词造句的诗句文章,陈毅元帅总能做到极致。而这副小小的墨镜,不仅让我们记住了陈毅元帅的事迹,也让我们借此,看到了中国更长远的未来。

作者:十一

编辑:十一

[1]汪建新.领袖元帅诗情浓——毛泽东与陈毅[J].党史文苑,2023,:27-29.

[2]贺松.重要历史关头的陈毅[J].党史博采,2022,:16-17+54.

[3]刘寻.陈毅为什么总是戴墨镜[J].文史精华,2013,:8.

[4]王均伟.陈毅元帅的豪气[J].党的文献,2008,:89-90.

[5]黄穗.陈毅:开创外交战线的辉煌[J].新阅读,2011,:19-20.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