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轴线,它始建于元朝,至明清有所增建,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贯穿老北京城市南北,塑造了北京两翼对称的城市格局。这条线就是著名建筑学梁思成所说的“中轴线”,被誉为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
作为长度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轴线,北京中轴线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严谨、中庸以及秩序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空间布局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基准展开的。
北京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漫长而复杂。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时,确定了一条城市发展的控制线,这被视为北京中轴线的雏形。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最终确立并不断完善。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仍在不断向南北延伸。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这种观念与原始聚落形态的结合,促成了古代城市中轴线的产生。作为国家核心的都城,自然也采用这样的布局。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余年建都史。数千年来,这座古城历经几次沉浮之后,终于在元代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首次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登上历史舞台。经过七百余年的建设,北京成了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无可比拟的明珠。
老北京有首“九门走九车”的顺口溜
元大都的营建,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明朝初期,永乐皇帝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为此他改造北京城,营建紫禁城、天地坛等建筑。
后来,嘉靖皇帝朱厚熜下令修筑北京外城,但由于财力有限,只修了南城,因此有了老北京城特有的“凸”字形轮廓。外城像给内城戴了个“帽子”,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帽子城”。
老北京有首“九门走九车”的顺口溜。其实,除了正阳门外,各种车只要在允许的情况下就能通过所有的城门。
西直门走水车:北京城内的水多源于西边的山区。明清时期,皇宫里每天派人去取玉泉山的泉水,水车多走离玉泉山最近的西直门。
阜成门走煤车:北京西边的门头沟产煤,明清时期城内用的煤大多来自那儿。门头沟的煤想进城,最近的城门就是阜成门。不知是否因为“梅”与“煤”谐音,以前阜成门的门洞上还刻着梅花。
宣武门走囚车:明清时期,北京的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囚车去菜市口必经宣武门。久而久之,宣武门就成为走囚车的城门了。
德胜门走兵车:明清时期,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德胜门是重要的战场和关卡。之所以取名德胜,取“旗开得胜”之意,因此军士出征必走此门。
安定门走粪车:出兵希望得胜,收兵自然想要安定,所以兵车回城要走安定门。不过,以前走安定门的多是粪车,因为粪场多集中在这附近。现在想想,去地坛祭祀的皇帝和文武大臣们,要一直忍受着臭味,也不容易呀!
东直门走木车:北京城的砖窑大多设在东直门外,南方运来的木材会从东直门入城。东直门外有很多商铺,老百姓多来此买日用品,所以也可以说东直门走百姓车。
朝阳门走粮车:古时交通不便,南方粮食想要运来北京,须通过水路运到通州,然后再装车从朝阳门进城。相传,当年朝阳门的门洞上还刻着谷穗呢!
正阳门走龙车:古人以南为阳,以南为正,所以北京正南方的正阳门形制要高于其他各门。箭楼的正门平时不开启,只有皇帝的轿辇才可以出入。老百姓只能从瓮城两侧闸楼门洞出入。
崇文门走酒车:崇文门外是酒道,从河北涿州运来北京的美酒佳酿,多从崇文门进城。明朝弘治年间起,崇文门设置了税关,所以又称税门,酒车从崇文门纳税进城。
永定门在清朝乾隆年间规模达到顶峰
北京外城有七座城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按照我国坐北朝南的习惯,永定门位于老北京南边城墙正中,属于正门,同时又是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所以地位要高于其他六座外城城门。
最南端的永定门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城门,也是明清时期皇帝南苑围猎、阅兵的必经之路,清朝时永定门外非常热闹,车马如织、人流如潮。
永定门寓意着“永远安定”,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历史上,永定门经过多次改扩建,清朝乾隆年间规模达到顶峰。
近代以来,永定门见证了侵略者的入侵和北京城的陷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定门逐渐破败。1950年,永定门瓮城城墙被拆除;1957年,分离的城楼和箭楼在城市扩建中被拆除;2004年,北京市政府复建了永定门城楼。
复建后的永定门城台镶嵌的古朴石匾,是仿照明代石匾原样雕制的。在决定复建永定门的前一年,人们在离其不远的先农坛的一棵树下发现一块石匾。一些人认为,它就是明嘉靖年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也有人认为它是民国年间的复制件。
永定门不仅代表着明朝时期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更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象征。永定门由箭楼、瓮城和城楼等主要建筑组成,以其雄伟姿态矗立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
永定门城楼为两层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城楼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楼连台通高二十六米,其中城台高八米,楼高十八米。
古时打仗,城门是整个城池防御能力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古人会在箭楼和城楼之间修建城墙将其连接起来,由此形成一座被称为“瓮城”的封闭空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防御线外移,还能起到保护城楼的作用。
永定门的城楼前有一座上部建有向外窗口的建筑,它叫箭楼,而那些窗口叫作箭窗。敌人来犯时,守城将士可以通过箭窗射箭御敌。永定门箭楼增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和内城箭楼相比规格较小,只有两排箭窗,正面每排七孔,两侧每排三孔,共二十六孔。
中国古代的城门主要分为两种模式——防御型城门和城楼型城门。
防御型城门指具有抵御外敌、保护城内设施和人员安全等功能的城门。一般由护城河、城门桥、箭楼、瓮城、瓮城门、闸楼、城楼、城门洞等构成。永定门、正阳门均属于防御型。
城楼型城门则要简单一些。城楼修建在与城墙紧密相连的墩台之上,墩台一般开设一个或三个门洞用于进出。皇城的城门基本是这种类型。
绘者/孙平 刘正南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