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直播带货公司东方甄选像是钉在了热搜上,董宇辉、孙东旭、俞敏洪轮番上榜,怼粉丝、停播、免职接连上演,好不热闹。
据新京报报道,12月16日,东方甄选发布人事任免通知,董事长俞敏洪兼任东方甄选CEO职务,免去孙东旭的东方甄选执行董事、CEO职务,即日生效。这份文件暂时终止了近几日的风波。在东方甄选的官方短视频账号上,这则任免通知被以类似“红头文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凸显其郑重性。
实际上,这种任免宣布形式在当下的互联网业已经比较少见,东方甄选之所以如此,应意在彰显对用户和粉丝情绪的安抚。在之前的“小作文”风波中,东方甄选受创甚重,不但暴露出公司内部纷争,还导致6天内掉粉超200万,股价连续暴跌,创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对当事的公司两大支柱力量做出类似“二选一”的取舍。
对比以往,近日发生在东方甄选身上的事件其实是一种新的企业现象,这喻示着粉丝和用户正在越来越成为可能左右企业内部权力平衡的重要力量。
按照之前俞敏洪的说法,他是无意屈从于外部压力的。对于“小作文”风波,俞敏洪此前也认为“没事,没那么严重”,要“坚决抵制‘饭圈文化’”。其对孙东旭的评价,也是“做事情年轻、有冲劲,但是不够圆润”。
但最终俞敏洪还是选择罢免了孙东旭。俞敏洪曾经感叹东方甄选“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或者被放大,或者被扭曲,这对公司经营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的”。但从结果上看,俞敏洪还是屈服于这种压力了。
近期发生的类似事件,还有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董事会解聘创始人奥特曼风波。2023年11月17日,OpenAI突然宣布解雇奥特曼,随后引发巨大震动,员工、用户、粉丝都表示强烈不满。没几天,奥特曼又被宣布复职CEO,在其间的权力博弈中,外部民意的力量不容小觑。
东方甄选是一家公众公司,按照定义,公众公司是指向不特定对象公开转让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或转让股票使股东人数超过200的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公司是近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它意味着公司与社会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也意味着公司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
但随着互联网文明进一步驱动企业变革,尤其是平台企业的兴起,公众公司正在变得更“公众”,公司的前途也变得更与公众血脉相连,难以割舍。这实际上也增加了企业治理的难度,是一种企业管理上的新挑战。
在东方甄选事件中,粉丝对事件双方的董宇辉跟“东方小孙”进行了脸谱化的划分,将之进行红脸、白脸的对立,并以用脚投票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力量,进而影响了公司最终的权力再分配。事件的真相,真的如粉丝所想的那么“宫斗”?这都未必,但最终结果却还是按照粉丝的支持率分出了胜负。而这种胜负两分的结果,却并不一定有利于东方甄选的长远发展。
看过往资料可知,董宇辉和孙东旭之间的关系,其实远较直播里表现的更为密切。两人结缘于西安的新东方学校,当时董宇辉还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而孙东旭已经是当时西安新东方的校长,正是在孙东旭的领导下,董宇辉成了当时西安最年轻的高中教研主管。
此后,新东方在行业剧震,生死存亡之际转型为东方甄选,临危受命的孙东旭也带着董宇辉一起尝试直播带货。经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最终成就了彼此。
在外界看来,万众瞩目的董宇辉现在是东方甄选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可替代的,但孙东旭幕后作用也未必不重要。如果说现实中双方或有一些龃龉和分歧,但外部力量的介入显然扩大和加速了这种矛盾,最终使还没准备“二选一”的俞敏洪只能“二选一”。
对于东方甄选而言,无论“二选一”的结果是谁,都是个损失惨重的结果。没有实现“将相和”就是最大的遗憾,已经有无数创业企业倒在初期的内部纷争上。最近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李子柒事件。想当年,李子柒在行业里是一个多么响亮的超级IP,但因为公司内部纷争,这个超级IP随即偃旗息鼓,冲突双方双输。
企业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未雨绸缪、先立后破,而不是被迫先破后立。此次东方甄选事件,应给创业企业敲响一记响亮的警钟。
所谓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在今天的重要性更加升级。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分歧更要加倍重视,早做处理。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内部分歧就会因外部力量的干预变成不可控的重大“黑天鹅事件”,即便分歧双方再想息事宁人也会身不由己,只能由龃龉变决裂。
事件发生后,外界对东方甄选模式提出大量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比如,如何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平衡利益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对创业公司来说,最珍贵的其实是时间,但偏偏用户常常没有耐心给出这个时间。
搬来我的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