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海啸,淹没欧洲和美日!

中国汽车海啸,淹没欧洲和美日!

00:00
11:07

一个国家的某个工业,竟然被欧美发达国家称之为“海啸”。这几乎是前所未闻。

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瑞士《新苏黎世报》采访的时候声称:“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

请注意,伍德克的用词是“汽车海啸”,不是竞争,也不是冲击,而是用毁灭性的字眼——海啸。这表示,中国汽车可能对西方汽车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伍德克向采访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近年来中国已经具备每年生产5000万辆汽车的产能,包括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其中约2700万辆可供出口。

他还指出,虽然中国汽车出口在目前遭遇运输瓶颈,一旦未来中国有更多的货机、货船投入运输,西方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这会为整个西方汽车行业带来残酷的市场争夺和价格战。

“汽车海啸”只是个形容词,伍德克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几十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的产业形容为如海啸般的冲击, 即便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汽车工业,也没有“享受”到如此的待遇。而中国汽车产业又是如何逆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

1 中国赶超速度特快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工业还被美欧和日本形容为可靠性不高,质量低,安全性不足。2000年初期,当中国品牌汽车尝试向海外市场出口,海外媒体总是喜欢评论中国品牌汽车质量不够,在安全测试上的分数低,消费者不青睐、不信任中国品牌汽车等。

也不过就是最近四年的时间,中国品牌汽车开始吸引海外眼球。2020年一篇日经新闻的报道:中国将主导全球纯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同年,日经新闻又报道:全球汽车产业势力的版图重心正转向中国。

日本原是汽车生产王国,由日本媒体口中报道,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攫取全球的市场份额,这个说法的分量自然不低。

2014年,中国的锂电池产量超过了日本、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到了2019年初,中国锂电池产能在全球的占比是73%,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美国只有12%。

也不过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产业从锂电池产能第一,转向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出口。并且,由纯电动汽车的出口带动,中国汽车出口于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

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311万辆,超越德国,一跃而为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而日本第一季度的汽车出口量为95.4万辆,同比增长5.6%。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是一年超越一个传统汽车出口大国,等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后,仅仅再一个季度的时间就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这就是中国速度。

2022年,当我们提及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是世界第一的时候,有网友询问,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靓丽成绩,是不是来自于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贡献?

我们看看今年的数据,今年1月至9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向国外出口了近82.5万辆电动汽车,占总出口数量的24%,其中包含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上海特斯拉则是26.5万辆,只占中国电动车出口的32%。

所以,不要小看了自己,认为中国的成绩是特斯拉的功劳。

对于那些小看中国汽车产业,总是唱衰中国的“华人”,需要认清事实,面对事实。这些人还比不上日本媒体——日经新闻,看得清楚。

2 性价比高,换代速度快

中国汽车出口被称为“汽车海啸”不是浪得虚名。除了品质和价格所带来的优异性价比外,中国汽车车型“更迭换代”快速,不吝于为消费者提供新功能,对产品升级,近年更是迈向智能化汽车,这才让消费者觉得“惊艳”。

根据数据,中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是42%,中国汽车引领全球的态势日益明显。

之前,中国在传统燃油车方面一直无法有效打开国外市场。一方面是性价比不够,二方面也是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即便近来中国传统燃油车的品质跟上来了,仍然难以打开国外市场。

但中国汽车产业巧妙运用电动车的优势,在打开国外电动车市场的同时,也为传统燃油车打开了市场。

总结起来,中国汽车,显得高贵而不贵,在性价比方面,性能不断提升,这才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中国电动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迫使特斯拉连番降价竞争。二方面在国外市场扩大渗透率。

3 国外市场开始贸易保护

如果不是国外市场作出限制,中国电动车的市占率会更高。例如,美国排斥中国汽车和相关零部件的进口,拜登政府于2022年通过《削减通胀法案》,要求一定比例的纯电动汽车电池、零部件和关键矿物需要来自美国,以及和美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地区。

美国的《削减通胀法案》针对的目标当然是中国,但也涵盖了欧洲、日本和韩国,这是将贸易保护的对象一网打尽。

2022年,部分欧洲国家也做出了类似的限制,规定准许销售的汽车产品,必须满足一定比例于欧洲本土生产零部件。

2023年9月,在法国的压力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

好啦,欧洲不装啦,在感受到中国汽车的强大竞争力后,开始搞起了贸易保护。而且,还找了个理由,说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是来自于政府的补贴。

看看冯德莱恩的说法,她说:“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这应验了那句话,美欧是:“达则开放竞争,要求他国开放市场,穷则搞贸易保护”。这就是美欧的自由市场竞争法则。

为什么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强,使得欧盟认定,中国汽车的价格竞争力是来自于政府补贴?

其实,中国的土地和劳动成本已经不低了,特斯拉不就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吗?不就是上海的厂房土地和中国劳工吗?当然,美国利用《美加墨自由贸易协定》作掩护,关起门来搞贸易保护,付给美国工人高工资是例外。

中国汽车产业有竞争力,是因为中国建立了全汽车产业链,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产业链方面。2019年特斯拉跑来上海投资,设立超级工厂,除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外,不就是看上了上海以及邻近地区的汽车产业链,和物流吗?

当然,特斯拉也相对带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这是相得益彰。

美国是关起门来直接搞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刚开始装,最后眼看竞争不过,也开始搞贸易保护主义。

特斯拉都已经在上海设厂了,而且是全球最大的超级工厂,欧盟还指责中国搞补贴?难道中国政府会给予特斯拉补贴吗?

4 中国车企组建运输船队

坦白说,中国汽车在目前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威胁只是一波小海啸,还有更大的海啸在后头。

中国汽车出口在目前遇到一个难题,由于缺乏足够的汽车运输工具,中国汽车制造商难以将生产的汽车运往国外,中国需要更多的滚装船。从2019年到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增加六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四年快速期间,但运费上涨了800%。

全球有700多艘滚装船,但其中由中国公司运营的不到100艘。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于2023年的夏季报告称,只有大约十艘适合做远洋运输。

据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声称,到2026年,中国造船厂将建造约200艘滚装船,其中76艘是为中国客户建造。一艘大型的滚装船可容纳7000~9000辆汽车。可以把滚装船想象成搭载汽车的超级油轮。

如果依照汽车运输的滚装船数量倒推,中国于2026年将出口约至少700万辆汽车,同2023年的400余万辆相比,仍然是大幅增加。

这样的增加幅度,肯定让欧洲受不了,难怪被称之为来自于中国的汽车海啸。

除此之外,由于大量汽车从中国出口,因而出现了一奇特景观,一些中国港口的大片区域被改为新车停车场,等待出口。珠江三角洲一个岛屿被改造成大型出口停车场。根据上海和广州港务局的统计,今年汽车出口量分别增长了55%和56%。宁波于 2015年建立一个全新的汽车码头,每年运送超过10 万辆汽车。

5 国外贸易保护有用吗?

美国和欧盟都搞起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汽车出口当然不利。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美欧此举等于是让自己的汽车产业走向自我了断。唯有竞争才能够带来进步。中国政府敢于在2019年,让特斯拉进入中国设厂,也敢于让特斯拉的电动车大举“入侵”。中国政府在当时可没有担心这,又担心那。

如果美欧继续搞贸易保护,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美欧只能关起门来,在国内销售自己的汽车,对外则是完全失去竞争力。而国外市场都将成为中华汽车的天下,美欧这是把广大的海外市场拱手送给中国。

其影响还不只是如此,中国产业将翻转过去给海外消费者廉价的印象,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将取代美欧日高端产品的形象,建立新的高大上品牌。中国品牌的建立,就在这时候。

6 三个画面

可以想象三个画面,未来数年,从中国港口看到码头边,黑压压一片等待出口的汽车,停放在汽车码头边上。

第二个画面,运载中国汽车出口的滚装船,开始忙碌地从码头装载汽车。

第三个画面正好是伍德克所宣称的,中国汽车海啸来了,装载近万辆的中国汽车滚装船,停靠在当地国的码头,接着是带有中国汽车厂商LOGO的汽车,从码头边卸载下来,直入当地国家的汽车经销商。

美欧日国家真的要当心,中国汽车海啸真的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