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猪企发上月生猪销售成绩单 周期底部猪企“抱团取暖”

16家上市猪企发上月生猪销售成绩单 周期底部猪企“抱团取暖”

00:00
09:21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5日,A股共有16家上市猪企发布了今年11月的生猪销售简报。其中,牧原股份的销量和销售收入最高。大部分上市猪企于今年11月的生猪销售均价在13元/公斤至17元/公斤之间,普遍反映环比下滑。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处于猪周期下行磨底阶段,即本轮猪周期在收尾。“2023年已经进入去产能周期,母猪存栏缓慢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传导到育肥猪出栏,一般相差10个月到一年,因此2024年育肥猪出栏会开启一个逐月下降的过程,有利于猪价触底反弹。”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研究员徐洪志说。

16家上市猪企披露11月生猪销售成绩单

牧原股份下调全年生猪出栏量预期

在梳理数据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猪企反映今年11月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滑较大,其中,新希望表示:“主要原因是行业周期波动,去年同期猪价上涨较快、基数较高,而今年以来行业产能相对供过于求、11月猪价较低。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也进一步造成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较大。”

12月15日,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研究员徐洪志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2023年开年,猪价就开始走低;2月至3月,猪价出现较大幅度反弹;3月至6月,猪价缓慢下行;7月至8月,猪价明显反弹;8月至12月份,猪价再次回落,12月初跌至14元/公斤以下,临近年末有所反弹,但截至目前尚未突破15元/公斤。主要原因是生猪供需失衡的局面没有改变,去产能进度较慢;屠宰企业集中投放冻品打压了猪价;二次育肥在短时间内提振猪价,随之而来的超重育肥猪集中上市也让猪价雪上加霜。”

2023年11月,牧原股份销售生猪529.5万头,销售收入87.91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136.6万头。2023年11月,牧原股份的商品猪价格相比2023年10月份有所下降,商品猪销售均价13.70元/公斤,比2023年10月份下降5.65%。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今年11月生猪销售简报的同时,牧原股份还表示,根据公司生产、销售部门的最新预计,2023年预计出栏量区间修正为6250万头至6400万头。此前,牧原股份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预计2023年出栏生猪为6500万头至7100万头。

对于2023年预计出栏量区间的修正原因,12月8日,牧原股份对外解释称:“1、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生猪市场行情变化较为迅速,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为避免价格踩踏,公司适当调整销售策略,导致月度出栏量存在波动;2、当前市场行情相对低迷,市场对仔猪需求量减少,与预期相比,公司仔猪销售量降幅较大;3、公司生猪养殖成绩存在一定波动,对出栏量也产生一定影响。”

上市猪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大北农和傲农生物“抱团取暖”

徐洪志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处于猪周期下行的磨底阶段,即本轮猪周期在收尾。但由于去产能进度较慢,表现尾大不掉,磨底时间超出预期。实际上2023年全年都可以看做是磨底。”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猪企们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的呢?

“生猪养殖企业的存栏中,根据育肥猪、仔猪、能繁母猪等不同品种,其应对策略有很大区别。通常操作是在不影响整体产能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出栏和存栏结构。在价格不利的情况下,首先保证能繁母猪存栏不缩减,或淘汰部分超龄母猪以提高平均繁育指标;其次保证仔猪;接近标准体重的育肥猪则快速出清变现。”徐洪志说。

温氏股份表示:“过去几年,养猪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行业前期投资建设的部分产能尚未充分利用,短期实现高盈利的可能性较小,行业内企业多保持谨慎扩产的态度。同时,经过几年的低迷周期,行业从业者负债率显著提升,资金压力较大,扩产能力相对薄弱。除以上外,当前非瘟疫病仍对我国养猪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养殖风险。综合以上因素,行业参与者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行业未来发展,扩产会相对谨慎。”

记者注意到,降本增效成为上市猪企今年在对外交流时频频提到的词语。2023年1月至11月,傲农生物累计销售生猪532.75万头,销售量同比增长13.93%。傲农生物表示,今年生猪养殖坚持“稳字当头、持续降本”的策略,从上半年起生猪总存栏方面优化低效育肥单位、适当降低总存栏规模,并切实推进降本工作。

据东瑞股份介绍,公司主要从四个途径来做好降本增效工作:一是在疾病防控及饲养管理上,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对猪群饲养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加强生产流程管控,降低死淘率,降低养殖成本;二是在种猪改良上,公司研发团队不断选育能满足香港品质需求的高产种猪品种,同时建立面向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种猪体系,降低仔猪的分摊成本;三是在饲料营养上,优化饲料配方,使饲料配方在满足生猪生长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四是在养殖规模上,早日实现养殖场达产满产,满负荷生产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费用,实现规模效益。

还有猪企在积极“抱团取暖”。

根据大北农12月13日发布的公告,大北农已与傲农投资签署了《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并与傲农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其中,与傲农投资签署的协议显示,大北农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傲农投资不少于51%的股权;与傲农生物签署的协议显示,大北农拟通过现金的方式投资或收购傲农生物下属优质资产,拟投资金额不超过6亿元。

大北农表示,本次交易是基于对公司战略发展的考量,大北农和傲农生物的子公司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如果后续顺利合作,双方业务通过协同合作,猪料、水产料、动保等业务销量可能会有可观的突破。另外,协同效益还体现在区域协同,傲农生物的优势区域在福建、江西等区域,大北农优势布局在东北、华中、两湖等区域,如果双方在区域上产生协同,能显著提高公司饲料业务的市场份额。在食品业务方面,公司也有进行食品产业的布局,双方能产生协同补强的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