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 全球盘点的成果—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七十六期)

COP28 全球盘点的成果—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七十六期)

00:00
23:04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 录

>>>政策速递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 国家能源局启动绿证核发工作

3. 工信部印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4. 首个绿色外卖国家标准公布

5. 内蒙古:有效提升全社会新能源消纳水平

6. 山西发布《关于推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7. 2023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举办,年度十大绿色发展案例揭晓

8. 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9. 国家电投投资420亿元建设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源基地

10.阿联酋:到2050年实现44%的可再生能源供给

11.COP28闭幕,就全球盘点和化石燃料问题达成共识

>>>专题碳讨

COP28落幕,首次全球盘点形成了哪些共识和成果?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零碳解读: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更注重立足能源安全、先立后破。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产品碳足迹、空气质量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明年将是政策落地见效的一年,将推动以上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2. 国家能源局启动绿证核发工作

1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12家申领绿证的发电企业和10家绿色电力用户代表现场获颁国家能源局核发的首批绿色电力证书。国家能源局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

零碳解读: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唯一凭证。实现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全覆盖,将有利于引导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也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保障措施。

3. 工信部印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要构建信息通信行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到2025年,完成制修订50项以上绿色低碳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零碳解读:标准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等行业能耗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2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5%以上。因此,通过建立标准推动通信行业全链条绿色转型十分必要。

4. 首个绿色外卖国家标准公布

12月13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由中国饭店协会牵头制定的首个绿色外卖国家标准公布。绿色外卖是指在外卖活动各环节,推广低碳理念,推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低碳和回收利用,降低外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零碳解读: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随着线上经济的发展,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快速扩张,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35亿人,外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大。通过建立行业标准推动外卖生产、包装、配送等各环节绿色低碳发展便势在必行。

B、地方实践

5.内蒙古:有效提升全社会新能源消纳水平

1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要通过实施稳步提升自用新能源消纳水平、有效扩大新能源外送规模、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完善新能源价格和市场交易政策等重要任务,从而有效提升全社会消纳新能源水平。

零碳解读: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需要电网具备一定的消纳能力。作为新能源资源和产业发展大省,内蒙古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日益扩大,这就亟须发挥新能源消纳在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应用方面的基础和关键作用,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消纳水平。

6.山西发布《关于推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2月13日,山西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推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山西将加大光伏、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链支持力度,加强“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培育;在光伏电池、储能电池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进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

零碳解读: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此次,山西出台推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壮大山西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在传统能源产业之外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

C、企业行动

7.2023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举办,年度十大绿色发展案例揭晓

12月12日,以“碳路先锋 绿启未来”为主题的新京报“2023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家部委、重点机构、国际组织、科研院所、地方部门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系统总结一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剖析绿色发展的地方样本和企业探索,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零碳解读: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旨在鼓励全国各领域采取更多行动加入到气候行动和绿色发展的浪潮当中。此次论坛,发布了《2023绿色发展报告》,并揭晓了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共同评选出的年度绿色发展案例,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情况及优秀的绿色实践经验,为地方和企业绿色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8.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基于区块链的绿电标识应用标准》正式获批发布。该国际标准由国网数科控股公司所属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牵头立项,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电力消费标识体系,为跨国企业、外贸型企业提供国际通行和社会通用的绿色电力标识认证服务。

零碳解读:该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提升我国绿电交易、消费核算和认证的技术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加快中国标准迈向国际化的步伐。而国内绿电绿证国际互认有利于进一步刺激国内绿电交易需求,并为国内企业减少外贸产品碳足迹提供有力支撑。

9. 国家电投投资420亿元建设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源基地

12月10日,由国家电投集团黑龙江公司主导建设的“氢绿龙江”齐齐哈尔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源基地暨万吨级绿色航煤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420亿元,占地面积162.9公顷,实现年产40万吨绿色航煤和40万吨绿色甲醇。

零碳解读: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的下降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进步,绿氢将得到快速发展。今年1月至9月,绿氢项目投产、在建和申报的项目达到57个,投资额达到3000亿元。绿氢将成为未来我国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际看点

10. 阿联酋:到2050年实现44%的可再生能源供给

近日,阿联酋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长苏海勒·马兹鲁伊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时表示,阿联酋能源部门已经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2050年能源战略计划》。到2050年,阿联酋要实现44%的能源供给来自可再生能源,6%来自核电,38%来自天然气,12%来自煤炭清洁利用。

零碳解读:阿联酋等化石能源生产国是此次COP28大会关于淘汰化石燃料的主要反对国家。此前,阿联酋宣布捐款300亿美元成立一个新的气候基金,希望能加速能源领域低碳转型。根据阿联酋设定的能源转型目标,未来,其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动化石能源脱碳方面仍需投入巨量资金。

11. COP28闭幕,就全球盘点和化石燃料问题达成共识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闭幕,会议经过一天多的加时赛后,就包括化石燃料在内的多个议题达成了共识,形成了《阿联酋共识》。

零碳解读:关于淘汰或减少化石能源的议题成为COP28谈判最为激烈领域,也是此次大会延期闭幕的主要原因。此次COP28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预示着未来几十年内化石能源替代和能源转型行动将加速。

二、专题碳讨

COP28闭幕,首次全球盘点形成了哪些共识和成果?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在经历了一天加时赛的磋商和谈判后,大会最终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阿联酋共识》。

其中,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关于化石能源的使用问题是此次COP28最主要的谈判焦点,各国代表就“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展开激烈谈判,也正是因为未能就化石燃料的未来达成协议,使得大会被迫“延期”。

此次,《阿联酋共识》总结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绩和缺口,敦促各国全面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为确保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采取了系列新举措,这将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新篇章,也必将对各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未来十年是应对气候危机、实现1.5℃温控目标的关键窗口

此次COP28全球盘点重申了《巴黎协定》的气温目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远低于2℃,并努力将气温升高限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并认识到这将显著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

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考虑到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大会强调气温上升1.5℃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将远低于2℃,决心努力将气温上升限制在1.5℃以内。而此次大会也是确保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唯一一次全球盘点,并影响着2030年前全球主要国家减排行动。因此,未来十年被视为实现1.5℃温控目标的关键窗口。

《阿联酋共识》中提到,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但差距仍较大。尽管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了进展,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轨迹尚未符合《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而且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相一致的碳预算正在迅速耗尽,并承认历史累计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已占碳预算总额的约五分之四,目前有50%的可能性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

数据显示,到2030年,执行当前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比2019年的水平平均减少2%的排放量,而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内,需要大幅、快速和持续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3%,到2035年比2019年水平减少60%,并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

2.资金问题取得积极进展,长期资金来源有待落实

资金和能力建设是气候行动的关键推动因素。相比以往大会,此次COP28在气候适应和融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果。显示各国在气候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正不断加强。

COP28大会首日,各国就旨在支持易受气候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协议,目前该基金认捐超7亿美元。且在开幕后的四天内,各国政府、企业、投资者和慈善机构为气候议程承诺提供的资金就已超过了570亿美元。截至大会闭幕时,共形成以下多个成果:承诺为绿色气候基金增资35亿美元;为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和气候变化特别基金新增认捐超过1.5亿美元;世界银行宣布2024年和2025年每年为气候相关项目增加90亿美元资金支持等。

同时,《阿联酋共识》还请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财政捐助,继续带头提供财政资源;并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在有意义的缓解行动和实施透明度的背景下,紧急全面实现到2025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的目标。

然而,数据显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资金需求估计为每年2150‑3870亿美元,到2030年,每年需要投资于清洁能源约4.3万亿美元,此后增加到5万亿美元直到2050年。相比万亿以上的资金缺口,目前资金筹集和气候融资规模仍难以有效支撑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而且,目前损失和损害基金由世界银行托管,未来如何长效化运作、推动更多管理细则和资金落地仍有待明确;同时,实现1.5℃温控目标和2050能源系统零排放的长期资金安排也充满未知。

3.摆脱化石燃料成为全球碳减排的核心共识

为实现1.5℃温控目标,《阿联酋共识》呼吁缔约方以国家自主的方式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作出贡献,即各国承诺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减排进程。

由上表可见,关于限制化石燃料的相关举措占到了一半,这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史上首次在最终协议中加入了控制化石燃料的相关内容,成为此次COP28所有共识和成果中最大的亮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就必须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认识到这一点。在历经了多年的阻碍之后,“化石燃料”作为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终于在成果文件当中被提及。

虽然此次大会共识中删掉了此前“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即建议各国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摆脱化石燃料,以便在科学的基础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即便如此,这在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上和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也是极具标志性。这意味着作为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化石能源的削减和替代将进入快车道。

此外,《阿联酋共识》还进一步强调要加快煤电淘汰步伐,取消对低效化石燃料补贴等措施。并明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在2030年前增加三倍、能效提升两倍的目标。由此可见,COP28之后全球将在未来30年内开启大规模的化石能源替代和能源转型行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链 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