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兵缅甸,毛主席亲自下场指挥,这场战争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中国出兵缅甸,毛主席亲自下场指挥,这场战争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00:00
10:44

1960年11月底,在缅甸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不为人知的战役。

谁都没想到,这次作战不仅有毛主席亲自下场指挥,更是有缅甸国防军与我军联合抗敌。

这场战役堪称我军作战史上,最为罕见的一次跨境作战。

明明不为人所知,为何会惊动毛主席亲自下场指挥?

这场战役的对手究竟是谁?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

而我国人民解放军,又为何要跟缅甸军队联合作战?

边境纷争由来已久

中缅边境的问题,从很早以前就存在了。

早在1885年英国侵占了缅甸开始,就利用中缅边境线不明晰这点,大肆占领我国的土地。

西方势力不仅借机在中缅边境生事,制造矛盾,同时还挑拨两国人民的关系,让中缅关系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这种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处理中缅边境问题时,就非常谨慎小心。

但是,因为中缅双方对彼此一直都是奉行友好原则,因此两国从1954年开始,就多次互相访问。

直到1956年底,中缅双方初步定下边境规则,彼此的军队也从对方地界撤走,算是为解决边境问题开了一个好头。

1960年国庆,中缅双方正式签订边境协议,将边境线划定清晰,同时也对边境居民的国籍、耕地等多个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划。

至此,中缅边界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和平的解决,但是接下来,双方要对边境进行勘界,缅甸境内还残留着一股国民军势力,这让中缅双方都十分头疼。

自从1950年开始,在我军的全力追击下,国民军某团还有800多名残兵,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从云南穿过边境线,来到了缅甸金三角地区。

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这些残兵准备迁移到别处,恰好又碰到另一支国民军残部来此避难,大约有600多人。

这一千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哪,等到千辛万苦联系到台湾的上级后,对方却冷漠的告诉他们,自求多福。

因此这些人在商量过后决定,就留在当地,不考虑归队的事情了。

然而,这一千多人却并没有安分的生活,反而是组成复兴部队,一边练兵,一边在当地搞起了毒品生意,还把队伍壮大到三千多人。

缅甸政府自然不能放任不管,曾经多次出兵,想要打击这支国民党残部,但每次都是失败而归,因此对这支复兴部队非常头疼。

无奈之下,缅甸政府只能暂时妥协,表示这支国民军可以留在缅甸境内,但是必须要撤离重要区域。

缅甸的这个要求还没得到回答,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了复兴部队的消息,感到十分惊喜,决定让李弥赶到缅甸,接管这支部队。

从1951年开始,李弥就到缅甸和复兴部队汇合,经过一系列安抚和沟通后,这支队伍改名为云南救国军,人数扩充到将近两万人。

与此同时,国民党还从台湾,向缅甸空投美国支援的各种武器,用来壮大这支特殊的部队。

经过两年时间后,这支云南救国军,就已经成了国民党在外的一股强劲势力,在缅甸能活动的区域,甚至比在台湾还要大。

缅甸官方原本是想有效的控制,不让这支异国队伍超出自己的势力范围,结果最后却变成缅甸境内最大的威胁。

缅甸政府再也不能容忍,于是又组织了几次围剿行动,但是都被国民军打了回来。

恰好在1960年,中缅边界的问题得到解决,缅甸官方就向新中国政府求助,希望可以联合围剿这支国民党残部。

他们不仅会影响缅甸的内部安定,甚至还会对中缅勘界造成影响。

中缅决定联合作战

我国对这支国民党残部,并非毫不知情,毛主席其实早有警觉。

1959年5月的时候,毛主席就曾经给时任总参谋长黄克诚,发布过一条指示。

主席提醒黄克诚要警惕这支队伍,做好准备应对。

当时中央军委也派出了相关人员,到云南去进行相应的布置,同时还针对这支队伍,制定了应急方案。

可以说毛主席确实是非常具有远见的。

1960年7月下旬,中缅双方就边界的勘界问题,在缅甸的首都进行了一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缅甸政府明确提出,希望中国能给与支援,帮助他们打击国民党残部。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新中国政府当时也答应,会和缅甸官方军队,联合打击这支队伍。

这次战役不管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缅甸,乃至双方的合作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来说,不仅能打击国民党旧部,更有扬我军威的效果。

对于缅甸而言,可以和中国划清边界线,将一个敌人化为盟友,简直就是两全其美。

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也能因此得到毁灭性的打击,此后再也不敢嚣张。

1960年11月开始,中央军委和云南军区联合作为代表,和缅甸军队召开有关会议,并且正式签署了一份,有关此次勘界警卫作战的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中缅双方特意写明,为了打击国民党残军,缅甸向我国开放越境权限,我国军队可以进入缅甸境内二十公里。

有了这样明确的约定,我军才能真正帮助缅甸打击国民党这支队伍。

此后,昆明军区开始制定此次作战的方案,决定派出22个突击队,突袭国民党残军在缅甸境内的16个据点。

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这件事高度关注,并且还派出几个老元帅,加上总参谋长罗瑞卿,坐在一起详细分析这次作战的方案。

除了研究作战方案是否可行以外,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比较担心另一点,那就是中国这次出境作战,在国际上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比如,会不会给其他东南亚的国家造成恐慌,会不会认为中国是找到一个借口,向全世界炫耀军队水平等等,考虑的不可谓不细致。

因此,为了将出兵的影响降到最低,毛主席和周总理最终决定,把协议中写明的缅甸境内20公里的地方,划上红线。

而中缅此次作战,也依据这条红线,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军在红线内作战,到第二阶段时,我军越过红线帮助缅军解围。

有了明确的计划后,这场战役就真正拉开了帷幕。

联合作战取得胜利

1960年11月21日,中缅联合作战的第一阶段正式开始。

作战当晚,我军把22个突击队全部派出,由于是出其不意的打法,我军原定扑击国民军的16个据点,只有两个出现扑空的情况。

很快,这支国民党残军大部分都被我军歼灭,其中还击毙了两个重要将领,剩余的人向密林里逃窜,退到了红线之外。

而我军当时有不能越线作战的命令,只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

一直等到1961年的春天,缅甸军队才开始打击国民党残军,这次战役也被称作湄公河战役。

缅军先是调遣一万多人,沿着湄公河西部,向国民军队伍展开打击,但是却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这一批缅军被国民党逼到芒林的窄道里,不管是大炮还是飞机,都难以发挥作用。

此时,陈毅元帅恰好在缅甸境内访问,于是缅甸官方只好向陈毅求助,希望我国能越过红线,协助缅军作战。

陈毅立刻把消息传回北京,中央很快回复缅方,表示我国愿意参与作战。

两天后,缅军代表乘坐飞机,到达我军在缅境内的指挥部,再次提出,希望我军能全力攻击国民军队,解救被困的缅军。

就在北京研究是否应该全力配合时,总参谋长罗瑞卿提出,缅甸此时提出要求,必然是碰上了困难,如果中方要提供帮助,就应该尽早出手,否则缅军吃亏就会对中方生出意见。

另一边,罗瑞卿也迅速对昆明军区做出部署,当天下午,周总理就批准了罗瑞卿的作战计划。

三天后,中缅联合战役的第二阶段正式打响,但这次并不像第一阶段那样顺利。

因为我军对缅甸地形不是很熟悉,在原始山林的位置耽误了一些时间,因此我军的伤亡人数比第一阶段要多。

但是我军很快就调整策略,对国民军穷追不舍,而国民军早已见识过解放军的威力,故而早早下令,遇到解放军紧追的情况,立刻逃到老挝境内,不要和解放军硬刚。

因此,当国民军得知我军会继续前进的情报以后,立刻放弃对缅军的围困,穿过湄公河进入老挝境内。

结语

至此,被困的缅军得到了救援,而缅甸内部的国民残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经此一役,我军歼敌七百多人,并且还把国民军在缅甸境内,经营十多年的老巢捣毁,同时,还帮助缅甸解放了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既然敌人被打跑了,那中缅边境的勘界工作,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双方圆满完成任务后,中缅边境开始逐渐走向和平安稳,两国人民也一直和睦相处。

参考文献:

[1]焦予玲. 发生在“金三角”的神秘战争——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 [J]. 炎黄春秋, 2022, : 55-59.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