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十八招法”蹚出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路径

浙江台州:“十八招法”蹚出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路径

00:00
19:29

从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创立自己的科技公司,“90后”技工杨杰对技能创新的执着,被选入浙江省2022年高考作文题;从车间女工到行业大师,30年坚守生产一线的阮玲斐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带着用自己工厂生产的机器绣出的“大陈岛绣图”进京,赢得满堂掌声;从一名钳工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陈小兵靠技能走出农村,获百万房票补贴,在城市安家立业……这些都是发生在浙江台州的真实故事,也是技能型社会建设成果的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强调“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近年来,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悉心指导和高位谋划下,台州市坚持以“扩中”改革为牵引,创新探索出“十八招法”,推进技术工人“技能创富”,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12月11日,浙江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启幕,会议指出,技能型社会建设对浙江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张蓝图

出台全国首个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划

“很意外,我这样的小人物能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记者来到浙江新顺发缝纫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作为品保部部长的阮玲斐刚做完质量监督检查。从装配车间、质检部、调试部再到研发部,30年来,无论从事什么岗位,她每天都在车间与缝纫机零件“打交道”。如今仅凭耳朵听,她就能分辨出机器的制造质量和水平。

“一台缝纫机有数百个零件,当一件先进机器被完全拆解,再对每个零件进行研究摸索,就像孩子玩乐高,多有意思!”阮玲斐说,她的第一个代表作——高速曲折缝纫机就是这样“玩”出来的,不仅打破了日本相关技术壁垒,还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至今仍是热销产品。

台州“90后”技工杨杰和阮玲斐一样,对技术很有热情。作为“浙江工匠”,去年3月,他自主创业,将“老东家”变成了合作客户。每次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作为公司创始人的他,给自己定下“技术经理”的职位,而非“总经理”。“我就是做技术的。”杨杰说,去年,他的故事出现在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中,这让他更加坚信做技术能赚钱,也能获得尊重。

“像阮玲斐、杨杰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台州市约有42万人。作为制造业大市,台州拥有技术工人12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33.2%。”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鲁才强介绍,去年7月,台州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并编制形成全国首个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划,探索通过健全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技能生态体系,打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共富链条,逐步形成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生态。

《台州市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更加完善,技能生态更加良好,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收入稳步提升,建成具有长三角重要影响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地,技能型社会体系基本成形。

“近一年多来,我们深入探索技能型社会的特征,研究制定可落地、可推广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等,形成了多元办学、职技融通等‘十八招法’,构建起技能创富‘台州模式’。”台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柯婉瑛说,今年初,台州还在全国率先探索技术工人“扩中”地方立法,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进入二审程序。“目前,台州技能型社会建设仍在探索深化中,将努力为‘技能中国’建设提供更多台州经验。”

一组制度

实行“技高者多得”的薪酬激励

“与规划蓝图相匹配,聚焦‘扩中’改革,台州市陆续出台一揽子政策,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多数技术工人工资水平不高的问题。”柯婉瑛介绍,为了健全技术工人薪酬结构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台州市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在全国率先出台,目前已在全市2000多家企业试行。

公元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其人力资源总监林燕春告诉记者,公司专业技术与职业资格从低到高分为三档,技能越高,薪资越高,技术员工根据技能水平参照享受相应行政职级人员的体检、旅游、差旅报销等福利待遇,如高级技师与副总经理职级的管理人员一样,每月职称津贴均为1000元。此外,公司还额外设定“三项精减”成本考核,独立设定激励奖金。“原料管理中产生废品少,能耗管理中实现低能耗……都有奖金。近两年公司每年发放此类奖金超80万元,涉及员工2600多人。”

位于台州市天台县的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同样突出“技高多得”,实行班组薪酬包制度,激活高技能元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近几年公司还设立了“金银点子”奖,鼓励技术工人在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建议。“只要意见合理,不管采纳与否,都有奖励。”银轮机械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炎说。

此外,台州还出台改革方案,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工人股权激励计划。以位于台州市路桥区的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公司高技能人才持股32人,占持股员工总数的35%。设备部一线员工叶海挺就持有0.05%的股份。“当时价值9.5万,如今翻了不止一倍,感觉工作特别有干劲、有期望。”叶海挺说。

“一线骨干、技能大师、创新达人都能参股。”八环科技人力资源总监金哲明称,只要是技师以上人才,工龄超10年,技能水平突出,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明显的高技能人才,都允许参加持股平台。

“通过创新‘技薪挂钩’‘股权激励’等举措,去年台州技术工人薪酬平均增长7.8%;9家试点上市企业中773名技术工人获得股权激励,占比达37%。”浙江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沈铭权说道。

沈铭权表示,为推进企业和职工“双向奔赴”,台州坚持以人为本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支持鼓励“技高者多得”;坚持释放技能红利,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首创“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制度。截至目前,全市评价激励技能创富型企业100家,发放各类奖励补助近1亿元。

一把钥匙

技能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东边临海,南、北、西三面均为企业,校园建在产业园,校门对着工厂门。台州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学生这样描述坐落于台州湾新区月湖湖畔的新校区。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被“搬”到课堂的“建筑工地”——建筑面积为520多平方米的智慧建筑教学工法楼。工法楼复原了整个建筑工地的场景,共展示298个教学节点,并对框架、剪力墙等五种结构类型按工艺流程裸露展示。

“学院以培育‘台州工匠’为宗旨,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主线。”张学生介绍,目前,学院已与周边大型企业共建10个校企合作基地。以与浙江海正集团共建的“海正分院”为例,分院实行双导师制,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教学方式等,都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学院还依托项目制培养高技能人才,近5年已承接机械、电气等不同领域超60个企业项目。今年9月,学院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3个职技融通“职高企”一体化专业。

据悉,去年4月起,台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出台职技融通改革实施方案,探索职技企一体化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学分互认、一体培养,目前已在全市16所学校、43个专业开展试点。近年来,台州市共争取省补资金2.08亿元,用于提升技能教育专业水平,助力全市技工院校共12个专业群入选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提取7.58亿元用于支持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企业抑或学校,都在通过以训提技、以赛促技等各种方式提升技术工人技能。”台州市人社局职建处处长王红伟说,近年来,台州市充分发挥市场“有效之手”和政府“有为之手”作用,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优化技能人才成长链,打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作为全球缝制设备行业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年前就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吴敏辉回忆,2019年,公司投入150万,升级杰克精益道场,至今已面向公司内部、供应链企业等开展40余场培训,受训人数超2000人。此外,公司还在台州学院成立“杰克班”,并引校入杰克,由学校派驻优质师资入杰克带教,打造校企混编教师队伍,在杰克真实环境中培养真实岗位所需人才,实现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

一套拳法

创新星级评价让技工站“C位”

明年春节,36岁的陈小兵就要和家人搬进新房。而这套价值200多万元的房子,其中100万来自他作为台州市高端人才得到的房票补贴。陈小兵是公元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制造部副经理,曾是浙江省最年轻的“浙江工匠”。“我从农村走出来,在公司从零学起,因技能在身,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成了现实。”陈小兵感慨道。

浙江亿利达科技有限公司风机研发设计高级工程师林立敏也没想到,自己本科毕业18年后,会回到技工学院学技能。今年6月,她和30多名同事通过台州技师学院组织的技能培训,获得了“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代在进步,技术也在更新,工作中有用武之地的还得是真技术,‘回炉重造’能弥补实操能力的不足。”林立敏说。

“不可否认,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存在,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是创建良好技能生态的当务之急。”柯婉瑛说,农村学子用技能改变命运,大学生“回炉”到技校“淬火”,都说明技能正逐渐得到社会认可,技能人才正一步步走向社会“C位”。

近年来,台州聚焦重构技能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浙江省率先出台《“台州技工”星级评价激励办法》,创新开展“台州技工”星级评价工作,给予最高5000元一次性奖励、市内景区免门票优惠、就医“绿色通道”等政策激励。截至2022年底,已评出星级“台州技工”19460人,兑现一次性奖励882.5万元。

同时,台州加大“新时代浙江工匠”等高技能人才遴选激励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升级技能人才激励政策。目前,已有12名技能人才入选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5年内将合计最高资助1180万元培养经费,让技能人才对长远发展“有盼头”。持续推动技能人才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给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照大专、本科标准享受房票补贴、安家补贴、就业补贴等。

走进台州临海市技能体验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约20米的电子屏,上面滚动播放着临海市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照和成长故事。占地4500平方米的场馆里,可以通过被拆解的新能源汽车了解造车技术,可以体验电焊模拟实操,还能看到诸多技能大赛上的优秀作品。体验中心负责人陈涧燊说,建设技能体验中心就是为了让青少年能够知晓技能,了解各行业技能发展方向,在他们心中播下“工匠精神”的火种。

一个目标

“精准扩中”夯实共同富裕基底

莲花山下,古建营造技艺博物馆即将完工;家门口前,再就业的匠人们在古建共富工坊忙得热火朝天……台州临海市汇溪镇,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殊荣的乡镇,现有50余名中国古建名匠、高级古建营造师等,3000余名古建筑从业者。从湖州飞英塔、清华大学古建筑群,到尼泊尔中华寺、马来西亚槟城清代大使馆,都有他们的精雕细琢。

汇溪镇党委书记冯震宇介绍,古建共富工坊是在党建联建引领下,引进乡贤企业家黄米秀返乡出资创建的新业态共富项目。工坊以“技能共富”为核心,搭建产学研平台,打造古建筑装配式基地和古建技艺学堂。“古建共富工坊可为周边闲散匠人提供80个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既解决了企业缺人才的困局,也给匠人提供了技能创富平台和技艺学习交流平台。”

“技能生态体系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突破‘学历社会’的桎梏,关键是撬动政府、教育系统、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柯婉瑛说,台州以技能单元建设为抓手,在各县试点打造1个技能型小镇、2个技能型社区、5个技能型乡村、5所技能型学校,以点带面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根草编传承人郑仙红也是在政府支持下,将小小灯心草变成富民“生金草”。郑仙红说,跟着她学艺的约有200人,多是年龄在50-60岁的农村妇女,手艺好的每月能赚四五千。今年8月,为了产业持续发展,她和女儿成功申请到临海农商银行的技能共富贷款,两项政策红利叠加后,50万元贷款可免息3年。

早在今年年初,台州天台农商银行在浙江省率先推出技能共富贷,将技能变“活钱”。发布仪式当天,两家技能创富型企业和4名高技能人才共获2200万元授信额度。“技能等级越高,贷款额度越高,利率越低。”天台农商银行董事长许昌东介绍,截至10月底,天台县已发放技能共富贷9亿元,惠及技能人才4565人、技能创富型企业14家。

今年4月,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例会上,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表示,“技能创富”对台州共同富裕有着全局意义和“压舱石”作用。下一步,台州将在巩固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依托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技能创富”模式持续走深走实,加强标准化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