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有潜能的消费、有效益的投资”?专家解读

如何理解“有潜能的消费、有效益的投资”?专家解读

00:00
06:58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新的一年,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宏观政策方面,此次会议的要求也与往年有所差异。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如何理解“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为何强调“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解读会议出现的多个“新提法”。

让投资和消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徐洪才表示,所谓“有潜能的消费”实际上是指新型消费、改善性消费、升级性消费,比如此次会议中提到的,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这次会议也讲到一些具体的政策。”徐洪才说,比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对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徐洪才认为,首先是投资本身能够带来效益,同时更多的是能够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效应,能够带动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升外商投资的信心,形成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

徐洪才表示,数字经济领域、智能制造领域可以培育新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在低碳绿色领域的投资,可以加快落实我们的双碳战略,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以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等。”通过扩大消费,同时又扩大投资,投资和消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

此外,他认为,在老龄化社会加快到来的过程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如果引导资金到这个领域进行投资,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一方面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培育了新的消费需求、新的产业、新的技术应用。从这个角度看,投资和消费就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形成了动态的、新的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局面,最终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在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提高内需的品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聚更多动能。

确保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要求,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徐洪才表示,通俗地讲,宏观政策就是讲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但实际上,宏观政策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政策、就业政策、改革政策,还有一些民生领域等方方面面。如果这些政策各自为政,可能出现“碎片化”。“有一个词叫‘合成谬误’,就是说,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是正确的,但合在一起是错的,表现在政策之间相互打架,不一致。”徐洪才说,此次会议强调,各项政策不仅要一致,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还要协同发力,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同向、正向的共振。

他认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要推动各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具体工作上,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更加注重政策安排的轻重缓急,防止出现“合成谬误”问题,打好政策组合拳,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

强调财政政策“适度”,意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往年“加力提效”的提法基本一致。徐洪才表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总的基调是积极的,重点依然是“加力”与“提效”,但强调适度,表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他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可能不低于3.5%,比往年要高0.5个百分点,这样可以保证有充足的财政资源,从而为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性留有余地。

会议提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和“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徐洪才分析,这意味着重大战略任务、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将得到更多的财税支持。

会议提到“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徐洪才表示,这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问题。财政体制改革要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政收入来源,“新的改革靠什么?我觉得一个是消费税,特别是对那些奢侈品、炫耀式消费可以加征税收;财产税、遗产税也可以考虑提上议事日程。”徐洪才说,另一方面,营业税、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可以考虑适度降低,减轻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让中小微企业轻装前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