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金融数据出炉:信贷增长均衡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

11月金融数据出炉:信贷增长均衡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

00:00
10:26

12月13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前十一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3.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9万亿元。其中,前十一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总体而言,11月金融数据保持稳定,基本符合预期。社融还是信贷增长速度、节奏都较为正常,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不减。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2024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以及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总基调下,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地平稳投放,更好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 信贷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但环比多增3516亿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信贷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为确保下一年度‘开门红’,银行通常在四季度减少信贷投放。”温彬表示,银行将部分明年初的项目储备或平滑至今年底前投放,以此来稳定各月信贷增长。但考虑到10月以来地方政府集中发行了大量特殊再融资债,会导致11月开始部分存量贷款被陆续偿还,进而使得新增总量有所对冲,但总体稳定在合理水平。

今年11月中旬三部门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指出“要落实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亦强调“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信贷稳定增长和均衡投放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要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就是希望1月“开门红”时点或3月、6月等贷款大月不要冲太猛,适度向前后贷款“小月”进行平滑,通过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提升经济恢复发展的稳定性。

对公贷款整体平稳 零售贷款明显改善

从信贷的结构上来看,对公贷款整体平稳,零售贷款明显改善,票据有一定贴现需求。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11月企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同比少增616亿元。从绝对数据看,11月4460亿元的对公中长期贷款与其他年份的历史同期基本持平。

温彬认为,去年同期,在降准拉动、低基数效应和基建、制造业、地产等重点领域发力下,对公中长期贷款维持高景气度,进而抬升基数;同时,今年在信贷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或替换部分贷款下,对公中长期贷款回升幅度也有所受限。对公短贷明显多增,有季节性回暖效应,也或与“均衡投放”政策引导下,明年初部分信贷提前投放有关。

央行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同比多增822亿元,结束了上月同比少增的情况。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同比多增228亿元,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多增。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初步显示,前期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的效果开始显现,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回升。

实际上,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随后监管层连续召开房企和金融机构座谈会予以落实。

市场普遍预计,在政策推动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叠加作用下,新增投放和存量偿还都有所改善,共同对居民中长贷形成拉动。

M2-M1“剪刀差”达8.7% 应持续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恢复

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而M2-M1“剪刀差”为8.7%,为年内单月最高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11月M2同比回落,基本持平预期,主要是去年基数抬升,但央行灵活调节通过增量续作MLF等投放基础货币,政府增加政府债券发行,货币供应量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并且与名义GDP增长基本匹配。

对于M2-M1的保持较宽“剪刀差”的情况,周茂华认为,这主要是国内定期存款量占比仍维持高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决策方面整体仍偏谨慎一些。

周茂华预计,从趋势看,随着央行持续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的支持;经济逐步恢复元气,微观主体活跃度提升,资金融通需求增加,货币派生能力增强,M2-M1剪刀差将逐步收窄。同时,M1同比有望逐步改善。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度提升,企业短期交易需求上升,推动企业存款活期化;另一方面,由于稳楼市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市场信心回暖,房地产逐步企稳回升,有助于带动M1同比向均值回归。

董希淼亦指出,“剪刀差”从侧面反映出经济活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M1增速较低并非简单资金空转,但也表明经营主体活期存款需求下降,信心有待提振。

“下一步,我国应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宏观政策调整优化,必要时加大实施力度并出台新的对策措施,更有力地增强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恢复。”董希淼表示。

货币政策工具依然较多 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岁末年初之际是收官和开局的关键时段,货币政策应及时配合、适时操作。

温彬认为,在“精准有效”的方向下,结构性工具或将有望发挥更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温彬预计,下一步也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着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董希淼认为,近期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一方面可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一方面可以先考虑适时实施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或将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负债成本,在近期推动LPR下降5—10个基点,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董希淼还指出,在住房信贷政策方面,应继续调整优化限贷政策,引导调整住房贷款条件、降低存量二套房贷利率,进一步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