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油画家刘国枢逝世,油画《飞夺泸定桥》影响几代人

著名油画家刘国枢逝世,油画《飞夺泸定桥》影响几代人

00:00
06:36

享誉海内外的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经由他和同仁辛勤耕耘一手创立,何多苓、罗中立、高小华、庞茂琨……不少当代艺术大家,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学生,《飞夺泸定桥》《县委书记》等油画代表作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刘国枢

这些,今后都只能从他的一件件作品中去缅怀和纪念了。12月13日中午,记者从四川美术学院获悉,中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四川美术学院原造型艺术学院教授刘国枢在重庆逝世,享年104岁。

罗中立、庞茂琨都是他的学生

刘国枢,生于1919年10月,重庆人。1945年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48年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主任,1950年起历任四川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兼任重庆美专副校长,1986年12月退休。曾任重庆市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常务理事。获2021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

2019年,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为刘国枢画像。

刘国枢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四川画派”重要奠基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早期创建者之一。其主要油画代表作有《盲婆》《乞妇》《流浪汉》《红军到川北》《飞夺泸定桥》《县委书记》等。

刘国枢培养了一批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夏培耀、王大同、马一平、何多苓、罗中立、高小华、庞茂琨等,他也被誉为“川美油画之父”。出版有《刘国枢油画选》《刘国枢画集》《刘国枢研究》等文集。由其作品发行的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飞夺泸定桥邮票,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推崇。

读初中就已到小学任教

刘国枢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刘龙骧是第一代中学美术老师,并且在绘画、音乐、书法、工艺等方面都有有一定的研究。这样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刘国枢从小就有了接触艺术的条件。

记者留意到,在此前的多次采访中,刘国枢都提到,自己的绘画基础是从小时候的临摹开始的。并且,初中毕业后,为了补贴家用,他就已经应邀至涪陵龙潭小学教学。

刘国枢的代表作《县委书记》

抗战爆发后,年轻的刘国枢考进了迁来重庆的武昌艺专。在这里,校长唐义精和唐一禾老师对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一禾倡导“艺术应直面现实,到民间去反映民众疾苦”的理念,唐一禾也会经常带领学生上街画抗日宣传画,为劳动人民写生。

1942年,刘国枢创作的《盲婆》《乞妇》等多幅作品入选中华全国美术会举办的“春季美术作品展览会”。双目失明、呆滞木然的盲婆和饱经风霜、失望无助的流浪汉,都代表了刘国枢对底层人民的关注。

川美77、78级明星班的系主任

1953年,西南美专建立后,刘国枢担任了素描教研组与油画教研组主任。其间,他贯彻了在武昌艺专学习的素描方法,对学生的造型要求极其严格,在表现技巧方面又主张放开自由,提倡多用大笔作画,画面要有气势。

在此期间,刘国枢也创作出了《送饭》、《红军到川北》、《飞夺泸定桥》、《县委书记》、《解雇》等在其创作生涯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飞夺泸定桥》更是因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作插画,而影响了几代人。

在此前的采访中,刘国枢跟记者回忆创作《飞夺泸定桥》时,自己曾专程前往四川泸定县去体验生活,一住就是10多天。陡峭的群山、翻滚的江水、长长的铁索桥……现场环境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同时他还深入到村民中去了解当年战斗的激烈。

回到学校后,他在画室里用竹竿模拟出了铁索桥的造型,并请来模特模仿当时渡江战士的造型,这才有了《飞夺泸定桥》的诞生。

曾入选小学课本的《飞夺泸定桥》

在刘国枢任教生涯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川美77、78级明星班几乎都上过他的课。其中包含了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庞茂琨……一大批如今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2019年9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区的展览在川美美术馆开幕。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拄着拐杖参观了展览的刘国枢。“很高兴,我看到了很多新的作品,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刘国枢接受记者采访,还和当年他当老师时一样,关心并支持着年轻人:“看得我很兴奋,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意气风发、精力旺盛,他们追求艺术追求创新!”

此外,据四川美术学院介绍,尊重刘国枢同志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